激励制度在事业单位优质人才管理中的应用

2016-04-29 00:00:00聂小静
水能经济 2016年10期

【摘要】激励制度的应用不但顺应了新时期事业单位优质人才管理的发展势头,还为进一步提高其优质人才管理水平作出了杰出贡献。本文围绕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优质人才管理中的应用展开研究,以激励机制的概念与功能作为切入点,分析其应用于我国事业单位时可能会出现的系列问题,并根据我国基本国情与社会背景,总结应对策略,旨在进一步推动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有效利用率的提升,为提高单位内部优秀人才的管理水平略尽绵力。

【关键词】激励制度;事业单位;优质人才管理

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体系仍然沿用的过去计划经济体制背景的相关制度,纵使结合发展形势有所调整,单仍然以相对传统的管理模式为主,尤其是部分特殊性质的事业单位的从业者,酬劳均由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部门管理、国家财政部门提供,且单位内部仅保留招聘编外合同人员的权利,对编制内人员的招聘、解聘自主权相对较小。这一系列问题均严重阻碍了单位内部优质人才管理效能的提升,也约束了其社会职能的履行。新时期,单位内部的体质改革刻不容缓,只有不断优化内部优质人才管理模式,大力引进激励制度以强化对单位内部内部员工的管理才能更好地推动其管理工作的革新,实现管理上的与时俱进,并充分激发员工潜力,调动起工作积极性,从而全面提高人力资源应用价值的有效利用率。

1、激励机制概念与作用

首先,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尚处于全面深化改革阶段,行政单位内部的优质人才管理改革也面临着重大考验。激励机制的引进,不但充分迎合了人事管理改革的需求,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单位内部人资管理方面的现存问题,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同时,在激励机制的辅助下,单位内部的优质人才管理将实现动力与压力的双重管理,这对改善单位内部工作氛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其次,激励机制的应用对督促单位内部员工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激励机制的实施,主要是通过物质与精神上的激励,如薪资待遇、晋升空间等,激发员工主观能动性,从而自发性地提升自身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追求进步,最终获得良好的成长。

最后,激励机制的引进,无疑实现了单位内部对现有优质人才管理体系的优化与升级。作为履行社会职能、对外服务的一线工作者,员工的工作态度与行为,对单位的归属感等,很大程度取决于单位内部内部的优质管理。合理的人力资源配置是确保优质人才应用价值充分发挥的关键。基于此,可尝试在单位内部进行员工的分层次流动,并借助激励机制的引导,进一步促进有限人力资源的合理运用。

激励制度的落实,能够使从业者看到努力奋斗的希望,有助于从业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其自发性地不断学习,不断补充专业知识,实现业务能力与思想觉悟的提升。众所周知,每个人的潜能都需要合理的开发与引导,每个人都渴望受人尊重,拥有一定的能力。激励制度的应用就是根据人类的这种心理特征,培养员工坚定的意志,使其明确自身目标,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使其潜能得以挖掘。美国哈佛著名管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教授经研究发现,普通员工在处理日常工作时,仅需耗费20%~30%的个能人力便能完成任务,而激励制度的应用,则能让员工发挥80%~90%的个人能力。研究结果提示,激励制度的应用在激发员工个人潜能、改善其工作行为方面的重要影响。基于此,单位内部的优质人才管理务必充分运用激励制度,充分发掘员工才能,使其应用价值得以充分利用。

2、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是管理层并不具备开展激励管理的思想观念。如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势头如日中天,人力资源的开发在单位内部的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然而,目前部分行政单位内部的管理层并不具备激励管理的思想观念,在人才管理方面始终固化于形式上,忽略了对人力资源物质及精神层面的需求。这一情况直接导致员工出现消极怠工、缺乏责任感、危机意识不强、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也间接造成单位内部内部凝聚推动发展受限的局面,显然不利于单位内部的长远发展。

另一方是缺乏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绩效考核是优质人才管理的重要措施,许多单位内部先行的绩效考核工作主要将德、能、勤、绩、廉作为切入点。但是,这几个方面在量化到指标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指标选取不当、不能充分反映实情的现象,考核结果的可信度也会受其影响,甚至会激发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的矛盾。同时,事业单位内部激励形式过于单一,仅通过薪酬的调整来激励优秀工作者,虽能取得一定效果,但远期效果不佳,忽略了员工的精神需求,最终导致员工对单位的归属感不强,不利于稳定军心,优秀人才流失的现象十分普遍,很难形成留心留人的优质人才管理目标。

3、激励机制具体运用策略

首先,要强化管理层的激励管理意识,要求管理人员应与时俱进,积极转变旧的思想观念,深刻地意识到单位内部激励机制在提高优质人才管理水平、促进员工个人发展及单位内部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将优质人才管理同单位内部的发展战略进行有机结合,达成员工个人与单位内部共同发展的共赢局面。另外,单位内部的优质人才管理部么有必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考量,就单位内部的科室机构设置、人事管理及员工的内外需求等,充分利用单位内部人力资源的实际特点,制定并落实对应的激励管理制度。

其次,应不断改良与优化单位优质人才管理绩效考核体系。作为实现优质人才管理的基础环节,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意义重大。加强对绩效考核的管理力度,结合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能、工作内容与性质,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并正确选择考核指标,细化权重分配,保障考核指标合理性与考核结果的可信度,通过定期的反馈与思考,不断完善考核流程,通过员工自评、群众意见反馈、部门评价等,进一步提高绩效考核结果的真实情况,才能促使良好内部管理环境的形成,为激励机制的引进与运用奠定良好基石。

最后,建立健全事业激励机制的内容。全面落实单位内部优质人才管理机制体系的建设工作,在不断补充物质激励内容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员工的精神需求,完善精神激励机制。利用科学合理的薪酬制度,设置合理的晋升制度,为员工实现个人发展提供便捷。另外,有必要全面落实内部岗位轮换制度,并设置奖惩制度,对消极怠工、不思进取的工作态度与行为绝不姑息。建立健全物质激励体系,调动员工工作热情,并全面落实优质人才的培训工作,通过荣誉激励,满足员工精神需求。同时,管理人员还应不断研发新的激励模式,开展多元化激励管理工作,不断优化单位内部的优质人才管理效果。

4、结论

综上,激励制度的应用对单位内部而言,不但迎合了人力资源的改革需求,还为单位内部及员工个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新时期,单位内部的优质人才管理人员应认清形势,充分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加强激励机制的建设,充分利用了员工的心理特点,全面关注员工的物质、精神需求,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调动员工工作热情,促进单位内部整体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今后,(下转第页)

有关该题的研究仍需继续跟进,为进一步促进激励制度在单位内部优质人才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朱乃平,赵奇,王谈斌. 我国出版业上市公司绩效与运营能力分析[J]. 现代出版,2014,01:41-44.

[2]周嘉南,雷霆. 股权激励影响上市公司权益资本成本了吗?[J]. 管理评论,2014,03:39-52+176.

[3] 许凤珍,孙艳华.虚假财务报告的形成原因及治理策略[J].中国科技纵横,2010(12):67-68.

[4] 胡杰.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养老金信托的法律激励制度研究[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4):47-48.

[5] 于尧.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与治理的探讨[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17.

[6] 苗琪.实例分析信息披露质量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及改善我国信息披露现状的建议[J].新财经(理论版),2013(5):14-16.

[7] 赵瑞雪,张小南.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与对策[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