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TBM掘进机自50年代问世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国外每年掘进的隧道,有30%-40%是用TBM完成的。TBM掘进速度高(为常规钻爆法的2-3倍)、作业人员少、劳动强度低、作业安全、节约能源、自动化程度高,具有对围岩扰动小,硐室围岩稳定性好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被国内应用于隧洞开挖中,然而在不良地质洞段中TBM掘进缓慢。结合辽宁大伙房输水隧洞工程,总结在特殊地质条件下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及围岩处理措施。
【关键词】TBM施工;不良地质;超前探测;富水带治理
前言
TBM能实现快速、高效、优质和安全施工,总工期和综合效益优于钻爆法,然而在不良地质条件下TBM掘进速度降低,甚至出现TBM损坏或不能顺利通过的情况,因此必须对不良地质洞段进行超前处理,确保TBM掘进效率。
本工程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的桓仁县境内,是一项大型调水工程。TBM4标段主洞施工长度15555.139m,桩号72+476.7558-79+796.816及63+811.677-72+046.758,设计引水流量77m3/s,洞径8.5m,为圆形断面,用TBM法施工。
1、地质概况和主要不良地质
TBM4标段主洞主要岩性由集安群古老变质岩及侵入岩(早元古代侵入岩和白垩纪侵入岩)两部分组成。本段发育有YFF4、YFF3、YFF8、Ygf423共4条较大断层。
主洞主要不良地质是上述4条断层破碎带、严重影响带、密集节理带和古风化壳,涉及洞身总长的1/5。主要的施工地质灾害是坍塌、涌水甚至突水。除此之外的不良地质则是处于200-500m埋深的混合岩、混合花岗岩,特别是其中斜长角闪岩残留体,可能引发的施工地质灾害则是岩爆。
2、TBM施工地质超前探测技术
为保障安全、快速施工,必须做好洞身不良地质体的长期和短期超前地质预报、超前钻探、施工地质灾害临近预警工作,判断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相对位置,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掘进方案。
2.1 TSP长期地质预报。长期超前地质预报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TSP探测,是20世纪90年代地下工程地质预报技术的最新科研成果,目前这种方法在国内外应用比较广泛。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在隧道围岩以排列方式激发弹性波,弹性波在向三维空间传播的过程中,遇到声阻抗界面,即地质岩性变化的界面、构造破碎带、岩溶和岩溶发育带等,会产生弹性波的反射现象,这种反射波被布置在隧道围岩内的检波装置接收下来,输入到仪器中进行信号的放大、数字采集和处理。然后,将数据通过软件的处理,经过复杂数学计算后,最后形成反应相关界面或地质体反射能量的影像图和平面、剖面图,供工程技术人员解译。可基本判断前方地质体(软弱岩带、破碎带、断层、含水岩层等)的性质、位置和规模。探测有效距离一般为掌子面前方100-200m,极限距离可达到300m。最高分辨率为1m地质体。TSP具有适用范围广,超前预报距离较长,对隧洞施工干扰小,探测时间短,一次完整的探测仅为60-90min,提交资料及时、经济等优点。其不足之处在于对地下水的反应不敏感。
2.2 短期超前地质预报。短期超前地质预报采用掌子面编录预测法(地质素描法)。每一循环进尺后由地质专业人员对掌子面的岩石、节理、断层和出水情况进行素描,然后按经验和地质规律对下一循环地质情况进行预报。根据地质素描进行推断,初步判断围岩类别,制定相应的支护方案。
其基本原理是:掌子面出露的岩层与地表某段岩层确为同一岩层的前提下,用地表岩层的层序预报掌子面前方将要出现的岩层。
在长期超前地质预报得出的不良地质体厚度的基础上,依据掌子面已揭露的不良地质体的产状位置,经过一系列的三角函数运算,求得条带状不良地质体在隧洞掌子面前方延伸和消失的位置。
在隧洞掘进过程中,在出现断层破碎带、溶洞、暗河和洞穴淤泥之前,一般都会出现各自的明显或不明显的前兆标志。这些标志的出现,常常预示前述不良地质体已经临近了。因此,不良地质前兆预测法,一方面有助于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性质的鉴别,更有助于对不良地质体临近的判断。
2.3 超前钻探。根据宏观预报和长期、短期超前地质预报结果,还要对断层破碎带、严重影响带、密集节理带等软弱、破碎围岩段,特别是富水带,和可能产生岩爆不良地质洞段实施超前钻探。
超前钻探是在掌子面布设钻孔,超前钻孔深一般15-20m。以水平钻为主,一般布置1-3个钻孔。对于富水带,一般布置5个钻孔,即掌子面中间1个钻孔,掌子面底部和拱部各布置2个钻孔,而且周边的4个钻孔应向外有一定倾斜,倾斜角度视具体情况决定。
对于可能产生岩爆不良地质洞段来说,主要根据钻孔中的岩屑物质成份、钻进速度、和是否夹钻等特征判断不良地质的性质、类型。在挤压变形地质洞段,进行超前地质钻孔取芯,分析试验芯样的物理力学性质,预测软岩的膨胀性和洞室变形的特征,制定处理方案。
对于富水带来说,则主要依据地下水的特征和水量大小及变化情况,综合判断前方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判断富水带的性质、类型和规模。
3、TBM在不良地质洞段的施工技术
3.1 断层破碎带的施工
3.1.1 断层破碎带的支护措施。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合理选用TBM掘进参数。TBM掘进过程中,通过观察TBM的切深和转速变化,及通过皮带输送机上的石渣情况判断,发现岩石开始破碎,出现夹层、渗水等现象时应特别注意,必要时可停止掘进,用超前钻进行钻孔取芯,进一步查明地质情况。
(1)对规模较小围岩级别为Ⅳ、Ⅴ级的断层破碎带、严重影响带、密集节理带和古风化壳,在渗水量不大的情况下,采用超前锚杆、超前小钢管支护、超前小导管注浆等支护方法,并在TBM通过后,采用挂网锚喷初期支护等辅助工法来治理。
(2)规模较大围岩级别为Ⅴ级的断层破碎带、严重影响带、密集节理带和古风化壳,特别是在有较大涌水的情况下,首先采用超前固结灌浆,结合长管棚超前支护方法,然后,采用挂网锚喷和钢拱支撑支护等辅助工法来治理。
(3)通过不良地段时,各施工工序之间衔接要紧密,减少岩层暴露、松动时间。严格贯彻“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早封闭、勤测量、快衬砌”的十八字施工方针。
(4)对围岩较差的部分,还可以使用全圆钢拱架结合顶拱钢筋排的支护方式进行支护,支护范围在顶拱120°,可有效防止掉块,保证施工人员及设备安全。
3.1.2 TBM掘进方法。TBM施工前,对提供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判断,切实掌握断层带的情况,包括破碎带的宽度、填充物、地下水以及隧洞轴线与断层构造的关系。
(1)TBM掘进至断层破碎带时,由于掌子面附近的围岩破碎、松散,TBM刀盘应顶在掌子面上,不要轻易后退,更不能在无推进的状态下转动刀盘掘进。否则,会造成刀盘前部更大范围坍塌,形成空穴。
(2)紧跟掘进进行锚喷支护,及时封闭围岩。对不同的地质段,及时调整喷混凝土的厚度,控制围岩变形,确保主机撑靴不会撑跨围岩。及时进行围岩量测并反馈量测信息,若顶拱下沉仍得不到控制,则采取补喷或加强钢拱架等一系列加强支护措施。另外调整设备的技术参数,降低对围岩的承压力,减小扰动。此时用较低的刀盘转速并控制刀盘的推进速度,使掘进速度降为50%以下。当洞壁围岩被撑靴撑跨时,可采用10mm以上厚度的铁板临时放于撑靴处,也可用铁皮封堵撑跨区,向内喷射混凝土或灌注混凝土。为减少等强时间,提高工效,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速凝剂(速凝剂量适中,以保证混凝土有一定的流动性,确保坍塌部位回填密实)。
(3)TBM设计上采用平面大刀盘结构和液压可调顶部护盾,使掘进机对软弱围岩有很强的适应性,采用凹入式滚刀,防止边刀区域围岩松动,可调顶部护盾控制边刀后方围岩稳定。约120°的指状顶护盾的下部空间,是安装钢拱架、超前锚杆、超前钻孔和实施超前注浆等作业的安全作业区。同时、降低水平撑靴推力以便与围岩承载能力相符合,在全负荷下正常的水平支撑压力约2.9MPa,在软弱岩层中最小可以减小到1.3MPa。
当岩体十分破碎,以致刮渣器不能及时清渣时,可利用刀盘的反转,避免刀盘卡塞事故发生。
3.2 岩爆段TBM施工。岩爆是地下工程施工中一种灾害性地质现象,崩落的岩块会伤害施工人员、损坏施工设备。本工程最大埋深500m,为预防岩爆发生,施工中加强预测预报,对可能发生岩爆的程度加以判断,采用相应预防措施。
在干燥的围岩表面洒水,或用高压水冲洗拱顶、掌子面和两壁,增加湿度、松弛地应力。
在高地应力、干燥脆性围岩段,观察岩爆发生的可能性。用岩石声发射仪测试围岩,必要做岩石的抗拉、抗剪强度试验,判断岩爆发生的可能性与程度。
软岩爆区段,在TBM刀盘护盾后及时喷射混凝土封闭岩面,尽可能减少岩层暴露时间,然后用钢拱架和锚喷钢筋网联合支护。中等强度以上的岩爆区段,除上述支护措施外,采取超前钻孔释放地应力,钻孔注水、掌子面洒水等措施软化围岩,一般在掌子面上钻数个孔径60-80mm孔深10m的钻孔,释放地应力。
3.3 富水带TBM的施工
3.3.1 涌水洞段对TBM施工的影响
(1)由于水压作用,工作面会坍塌,掩埋刀盘,增大刀盘的扭矩。
(2)洞壁发生坍塌时,撑靴无支撑点,TBM不能推进。
(3)坍塌、涌水量大甚至会淹没机体。
3.3.2 TBM施工中对涌水的处理措施
(1)根据水量不同分别采取措施
对于富水带,采取“大水排,小水堵”的方针。围岩内只有微量渗水或局部滴水时,采用锚杆钢筋网加格栅的加强支护措施,或者打排水孔,塑料管接引,集水引排。围岩内有较大渗水或线状涌水时,加密引排水管,安装钢拱架。围岩内有较大股状涌水时,根据水文地质情况,超前钻探,注浆堵水。
(2)掘进前采取的措施
打超前钻孔排放泄水,排放泄水疏干过程中,时刻观察水压及水量变化。如水压减小,在做好排水系统的条件下,待涌水基本排干时,TBM可继续掘进。如排水孔水压及水量不减,必须采用注浆堵水。
(3)掘进后采取的措施
把工作面的涌水或注浆后的剩余水量及时排离工作面,对洞壁漏水,采用挡遮、引排措施,保证喷混凝土质量。
3.4 预防塌方的措施
3.4.1 坚持超前地质预报纳入施工工序。长期地质预报和短期预报相结合的方法,可较准确地掌握前方围岩的破碎带边缘、长度、破碎程度、裂隙水等情况,从而为下一步支护措施提供依据。
3.4.2 加强掘进机标准化施工。根据初步勘探地质资料制定不同围岩的掘进参数,结合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按地质变化情况,加强支护措施。
3.4.3 加强监控量测。及时掌握围岩与支护的稳定状态,反馈指导施工,适时调整施工方法和支护设计参数。
4、结语
TBM快速、安全通过不良地质洞段,对于减少工程投资,缩短工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特殊地质条件并不是能够发现和准确预见的,要求对意外情况有针对性较强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措施,因此总结和借鉴已有工程经验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