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建筑行业成为经济创收与领军行业创造了条件。然而,近年来,建设工程管理机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存在着显著的现实问题,同时,由于工程管理为促使建设工程项目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这就表明,为提升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与水平,建设工程施工团队与管理人员需高度重视管理机制的重要作用。本文以建设工程管理机制的内涵与概述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建设工程管理机制现存问题的特点与引起问题出现的根本因素,从而提出提升建设工程管理有效性与水平的具体措施,包括:明确年度工作安排与总结规范,形成管理体系,建立考核与检查评价机制与提升企业文化与形象。
【关键词】建设工程;管理机制;有效性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建筑行业内的竞争呈现日益激烈的趋势。其中,建筑行业在市场经济中所具备的“双面效应”,为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机制的日常运行带来了空前的压力。换言之,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面临着工程利润不断降低、工程质量无法保障等严重问题。正是因为超额利润、暴力的建筑行业领头军时期已不复存在,导致建筑工程单位在微利时代中,需严格遵守项目合同中的内容,将管理机制的正常、科学、有效运行作为主线,并在建设过程中,始终维护工程项目的整体质量,并将控制工程成本、控制工程进度作为辅助性目标。这就表明,如何在微利时代提升建设工程管理的有效性,成为了建筑企业管理人员需思索的重要问题。
1、建设工程管理机制内涵
在项目建设阶段,工程管理所面向的对象为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理与监管,从而为保障建筑质量创造极为有效的保护层。一般情况下,工程管理涵盖质量监督、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与质量检验四大层面,该四方面的具体内容为:①质量监督是指我国司法监督部门或行政机关,以现有的法律、法规为依据,对偷工减料等不法建筑行为进行制裁与惩罚,以便维护建筑企业的合法权益、维护建筑市场的秩序;②质量保证是指质量控制与质量检验所需实现的最终效能,并根据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具体要求作为检验标准;③质量控制是指管理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控制或预防质量风险的影响力,同时,将数理统计方法作为统计质量风险的理论支撑,其目标为发挥质量检测后续阶段的功能;④质量检验是指对已经完成或正在建设的工程项目进行定期检验,以便保障工程项目可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2、建设工程管理机制存在问题分析
2.1 问题特点
建设工程属于一种较为特殊的行业,在此领域中,影响工程质量、工程管理的因素较多,例如:质检手段单一、质检工作难度大、质量评价体系欠缺等问题,同时,该类存在于建设工程管理机制中的现实问题所具有的特点表现为:①质量管理现有问题所造成的后果具有显著的严重性,例如,从施工过程角度出发,建设工程项目具有施工人员多、施工时间长、工程工作量大等特性,因此,一旦工程项目出现质量事故,则施工单位将面临大额的经济损失,同时将会给施工人员带来严重的人身伤害;②引发工程质量管理问题的因素具有多变性,这是因为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较为繁琐、复杂,因此,若管理人员尚未重视质量管理的现实意义,则会为工程质量隐患埋下伏笔;③建设项目质量事故的多发性表明,若建设项目的管理机制缺乏基础环节,则建设工程会极易出现门窗渗漏、外墙渗漏、楼板裂缝、墙体裂缝等质量通病。
2.2 出现因素
引发建设工程管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为:①环境因素:建设工程项目所处的自然环境具有不可抗力、多变性、突发性等显著特点,造成其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管理机制的正常运行;②方法因素:在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团队需要采用不同的建设方法完成相关任务,但由于施工方法受地点、时间等条件的影响,所以,施工团队需不断调整具体的工序方法,这就表明,施工方法的疏忽将会引发工程管理限制;③材料因素:对于建设项目而言,材料为保障施工完成的物质基础,然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处于转型、过度时期,导致建筑材料市场较为混乱,因此,受不合格建筑材料产品的影响,建设工程管理问题更为明显;④人为因素: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等为建设项目的参加者,且无论是选址、选材,还是方案设计都离不开上述人员的活动,这就表明,施工团队人员技术能力、素质、意识等会深入影响建设工程的综合水平。
3、提升建设工程管理水平与有效性的措施
3.1 明确年度工作安排与总结规范
明确年度工作安排与总结规范,为保障提升建设工程管理有效性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建设企业在年度工作安排与总结领域做出高要求,有助于提升该企业的竞争实力,并使其逐渐进入工程质量评优、创优的上游地位。其中,建设工程所需的年度报告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为对建设工程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与之相呼应的改进措施;另一层面为对建设工程管理工作所取得成绩进行总结,并展望如何在下一年度沿用该有效举措。由此可见,建设工程管理团队应学会如何有章可循、抓住重点,以便避免自身单位进入混乱的经营局面。
3.2 形成管理体系
形成管理体系为增强建设工程管理有效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工程建设单位管理人员摆脱传统的以健康、自然环境换取经济效益的管理模式,并建立一个高质量效应系统,且在此基础上,形成职业健康、环境、质量可融为一体的管理体系。此外,工程质量管理机制可采用施工单位承担主体监管职能、行政机关或监理单位负责辅助性监管工作的综合性体系,以便将政府、监理单位、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行为相结合,保障工程管理的有效性。
3.3 建立考核与检查评价机制
考核与检查评价机制的建立为工程公司掌握工程质量的重要渠道,有助于维护质量监管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为进一步实现考核与检查评价机制的规范性,工程管理人员应实时总结质量管理体制是否存有隐患与缺陷,明确考核与检查评价机制的内在标准,进而建立一套与之相呼应的评价办法,从而提升工程管理环节的有效性与科学性。
3.4 提升建设单位文化素养与良好形象
建设工程单位的文化素养与形象为企业得以发展与赖以生存的前提条件,对于专业性较强的建设工程单位而言,企业的形象与文化集中表现为工程综合质量的高低。为此,建设工程单位应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并将文化作为健康发展的精神支撑,使其体现单位的凝聚力与活力。此外,只有将建设单位的文化与管理理念融为一体,才可使得现代化工程管理机制融入维持单位可持续发展的血液中,并从根本上使得建设工程管理机制获取认可,为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奠定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与科技水平卓越、经济实力雄厚的发达国家、地区相比,我国国内的建筑单位所选用的工程管理机制仍存在显著的现实问题,同时,受工程管理机制基础薄弱、管理人员欠缺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建设工程管理机制尚未形成自身的条理性与科学性。这就表明,为实现建设工程管理机制的合理性、实用性与有效性,工程项目管理团队需树立提升管理机制有效性的正确管理理念,并将之与质量监管系统相结合,以便确保建设工程得以顺利完工,施工质量得以全方位提高。这也是确保建筑工程管理有效性的最佳方式,是提升建筑工程管理能力的最佳方式,为建设百年精品建筑提供管理保障。
参考文献:
[1] 高鹏.基于当代建筑机电设备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6:124
[2] 谢文景.深圳供电局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D].重庆大学,2008(11):154-161.
[3]王丽霞. 建设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市场,2014,02:36-37.
[4] 孟卫萍.电网建设工程项目动态风险管理及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04):320-325. [5] 毕晓晖.电网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05):17-19.
[6] 辛洪波,云建强.电力建设工程中的土建施工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10(11):52.
[7] 袁海.现代化管理方法在电网建设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J].科技资讯,2013(18):16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