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高职院校应构建以水文化为特征的校园文化体系,积极探索校园水文化的内涵、价值,探索以水文化为特征的水利高职校园文化体系的建设思路,实施水文化教育,发挥校园文化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为水利事业发展培育更多的一线技能人才。
【关键词】水文化;校园文化;水文化教育
水乃生命之源、人类之母,润泽万物,孕育文明。中华文明发源于水资源丰富的江河流域,人们在用水与治水的活动中创造了灿烂的水文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水文化遗产,这些都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服务于水利建设一线、为水利改革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的水利高职院校,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水文化传承和教育的重要使命,构建以水文化为特征的水利高职校园文化体系。在水利高职院校的水文化建设中,需要兼顾水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制度文化,对水文化进行深层次的研究,保证水文化对水利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支撑作用。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2年,是广东省唯一以水利电力类专业为主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是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水利部首批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建设单位,全国高校就业工作50强示范单位。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水利人才,为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所水利高职院校,构建以水文化为特征的水利高职校园文化体系,对其自身的发展及其学风的建设都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深刻。
一、水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形式
(一)水文化
水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加以研究,是1988年l0月在蚌埠召开的淮河流域治淮宣传工作会议上由时任淮河水利委员会宣传教育处长的李宗新同志提出来的。水文化是水与文化的联姻,有着丰富的内涵,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了诠释。文中的水文化主要是指广义上的水文化,即全社会以水为载体共同创造的与水有关的科学、艺术及制度、习俗等在内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从文化形态上看,水文化表现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文化建设的前提和载体;精神文化是全社会及水利行业长期创造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水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二)校园水文化
校园文化对于校园的物质文化发展和人文精神的弘扬都有很大的影响,校园水文化,是指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上善若水、海阔天空等与水有关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健康的校园水文化,对于师生的发展都有好处,与学生而言,在校园水文化的影响下,能够启发学生的心智,帮助他们更好地树立人生新目标,促使其自身成长。以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校训为:厚德、笃学、慎思、泓技。总体意思是品德亲厚,学习踏实勤奋,思考缜密,能够学习多种技能。校园水文化的建立,可以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校园水文化的建立对于校园制度与规则的运行和实施都大有裨益,对于学校的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校园非行为准则的约束和道德标准的建立有着重要意义。校园水文化包括物质水文化、精神水文化和制度水文化等形式。
二、水文化对水利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不同于西方国家,中国水文化已经传承多年,其中渗透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从事水利活动过程中的文化内涵,创造出了不同于世界文明的中国特有的水文化。纵观中国历史长河中鲜明的人物事例,不论是大禹、李冰父子还是近代的李仪祉等,包括新时期的抗洪精神和三峡移民精神,都能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中的献身精神、求实精神等。在水利高职院校,将这些优秀丰富的水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充分利用水文化资源塑造和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充分展现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水利精神,这充分体现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教学习惯,能够给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多的精神支持,在教师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方面发挥作用。
(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水利教育行业的教育目的主要在于培养中国水利行业的有用人才,为了给中国水利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必须坚持在校园内开展水文化的传统和精神教育。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品德与职业技能的关系,以及注重形成正确的思想信念、良好的诚信意识、良好的团队精神与人际关系。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可以适当加入水文化的教育理念,将水之善德的思想巧妙的渗透在课堂中,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能在他们人格养成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做人原则和处事方式,促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营造良好、和谐、互助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有助于提升校园文化特色
水文化是一种环境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校园文化主要是为了给学校营造一种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生活的氛围,学生在此氛围中可以更加顺利地成长,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将水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中,用朴实无华、平淡无奇之水育人、育性、育德、育道,为政之道,为人之道,为师之道,为事之道,都需要校园水文化的帮助和浸染。中国特有的水文化精神很好的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大学教育相结合更能实现水文化精神的价值,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一个完善的校园水文化价值体能够尽显水利院校的水文化特色,有力地增添校园文化的特色和活力。
三、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以水文化为特征的校园文化体系的设想
以水文化为特征的高职校园文化体系建设就是利用内涵丰富的水文化积淀,围绕学院的办学思路、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开展“水文化”教育,凸显水利特色,营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一)办学思路:水文化作用的基础
学校的发展,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思路作为方向,办学思路的确定需要校园文化作为基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校园文化一旦形成,就可以作为学校员工共同表现出来的作风,更能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强大“文化磁场”。师生员工在它的作用下必然受到影响,从而使个体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适应学校目标的要求,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水文化在无形中影响着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思想,影响着水利高职院校办学新思路的确立。面对广东省开放型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经过近几年的积极探索和努力实践,在广东省水利电力行业校企的通力合作以及政府的方向指导下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这种与企业、岗位对接的人才培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了大量的合适岗位、适应社会的人才,满足了水利电力行业的人才需求,提高了高职院校的教学水平。
(二)“三风建设”:水文化表现的精髓
学校“三风”建设,是校园精神文化的集中呈现。即学校的校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首先,校风是中心,是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的旗帜,也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目标。其次,重点抓好教师的教风,真正起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表率作用。最后是学风,塑造优秀人才、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是教育最高目的。
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水的“至善”品质作为师生思想修养和精神追求的目标,以“厚德、笃学、慎思、泓技”的校训为指导,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水利行业的艰苦、重要、基础的特殊性,要求必须继续发扬水利人肯吃苦、顾大局、默默工作、无私奉献、永不满足的精神风貌,培育新时期水利教育崇尚师德、立志修行、严谨治学、锲而不舍的作风,培育博学求实之校风,并把它内化为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三)规章制度:水文化效能的保障
完善的制度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学校发展的有力保障和基础。规章制度虽有强制性,但是对于学校的发展以及秩序的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以及教职工的要求,都将以规章制度为依据。以水文化为特征的校园文化体系的构建,必须以规章制度作为学校的重要保障。学校的发展需要完善的章程,规章制度不仅是规范师生行为的标准,也是学校正常运行、创造良好研究氛围的保障。学校的规章制度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风格,其中渗透了学校的精神文化,也是体现学校办学传统与精神的镜子。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创新人才的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要形成以水文化为特征的校园文化,就必须把校园文化制度化,使广大师生员工的价值理念充分体现在学校的现实运行过程之中,形成一种制度,并通过制度的方式来统率师生员工的思想。
(四)环境建设:水文化发展的延伸
校园环境不仅仅是学校的一种人文景观特色,同样是校园水文化的一种外化表达,也是学校发展的具体表达方式。水的教育资源在校园环境中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极其重要,其教育作用是其他教育途径没有办法代替的。良好的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创造空间,能够很好地激发求知欲,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完善学生的人格,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成长。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演变,水所代表的意象不仅仅是水,而是千百年来诗人文人等思念以及自强的心理寄托。
四、水利高职院校实施水文化教育的途径
构建以水文化为特征的水利高职校园文化体系,应开展立体式的“水文化”浸润教育,诠释水的智慧,褒扬水的美德,弘扬水的精神。
(一)充分利用学校独具水利特色的校园环境
水利高职院校在学校建筑和校园景观上要充分体现水文化,既展现出水文化的历史,又充分体现现代水利技术,并且充分利用校园已有水利设施建筑实训场和水利模型,使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在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中耳濡目染水文化的历史变迁,沐浴古代和现代水利人的丰功伟绩,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将水文化作为水利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开展爱校爱水的活动以及与水相关的文化文艺活动,在校风校训中融入水文化。通过水利先哲的传世作品和伟大形象、校园内有特色的水文化符号等隐性教育,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水利精神的熏陶。
(二)发挥教育科研对水文化教育的主力作用
高职院校学生的课内外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要坚持将水文化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进行宣传,高度重视水文化宣传推广活动。校园文化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的正式的知识文化传承教育以及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即课内文化教育与课外文化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它有着内化于心的行为上的约束力,注重学生品质的提升。要落实水文化教育,就要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作用,在课堂中开设水文化系列选修课程。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要结合中国几千年的治水实践,在学生心中播下扎根水利、发展水利的种子,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水文化行为习惯。另外,水利高职院校应组织力量编写相关的内部实用型教材,加强教材建设;成立水文化研究中心,组织科研团队,深入开展水文化研究,构建水文化教育研究的师资队伍。全院师生齐心协力,将水文化教育落实在行动上。
(三)注重培养学生献身水利的精神
水利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对水利事业的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一方面,可以邀请一线水利专家和优秀的校友现身说法,使学生了解水利行业的艰苦和伟大,使作为未来水利人的他们对“水”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观水景观、考察各流域水利工程、采访杰出水利人,增强他们对水利工程的感性认识。另外,还要经常组织、开展各种以水文化为主题的研讨会,让学生参与水资源调研、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及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等一些实践考察活动,让他们切身感悟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以及水利事业的责任重大,培养学生知水、乐水、爱水的博大情怀。
结束语
水利高职院校应以水文化为依托,开展全面、系统、渐进的水文化教育、熏陶,将水利人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和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了解水文化的真正内涵,让水文化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工作中去,通过水文化教育严格要求自我。学校要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构建以水文化为特征的水利高职校园文化体系,使学生无形中受到熏陶,培养他们优秀的品格,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水利人才,为水利行业的发展提供长久动力。
参考文献:
[1]张伟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形环境刍议[J].职业与教育,2006 (35).
[2]陈钢.浅析高校无形文化环境建设[J].东方企业文化,2011(23).
[3]芦国超.论特色高职校园的无形文化与有形文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6).
项目基金:2015年度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强校工程”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类第一批“人文社科类”项目“构建以水文化为特征的水利高职校园文化体系研究—以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 cxr0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