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乡镇环境保护的不断加强,对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行和管理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贵州省某县各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机制为基础,结合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探析。
【关键词】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管理机制
该县位于贵州省铜仁市西南部,地处武陵山腹地,乌江流域的中心地带,东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西倚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南靠泉都石阡县,北顺乌江经沿河达重庆涪陵入长江。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区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加快,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各地都在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该县开发出各具特色的旅游品牌,高端确定了以建设“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和“中国温泉之乡”为契机,打好“石林、温泉、乌江”三张名片,打造独具特色的该旅游品牌。人口增加,生活污水量迅速增长,生活污水未处理直接排入乌江,严重污染了水质和周围环境,并引起了附近居民强烈反映,可见生活污水处理已成为该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与城市建设发展和现代化县城极不相符。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同时也是政府为民办实事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该县各乡镇建设污水处理厂,不仅能彻底解决城区及县城周边乡镇的生活污水问题,而且能迅速提高城市环境综合治理的整体水平,创造优美整洁的环境,保护水资源——生命之源,保证经济持续发展,体现经济、环境、社会的协调性,为该建成工、商、贸综合发展的现代化县城创造良好的条件。
本文对该县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营和管理机制进行探析,从实际情况分析,目前的污水处理厂存在一些欠缺,具体表现在:
1、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现状
1.1 污水处理厂建设情况
至2016年,全县已完成8座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总设计能力25000m3/d,污水处理厂以小型规模为主。在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工艺上,已建设的污水处理厂采用处理工艺主要是氧化沟加接触氧化工艺为主。其该县二级生化处理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的运营费用约为0.25元/m3。
1.2 污水管网建设情况
目前,该县乡镇的排水体制主要采用的雨污合流制形式,管网建设分布范围比较大。同时,由于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很多建筑采用临江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实施时难于对这些建筑进行分流改造,从而导致乡镇污水管网实施难度较大。另外,由于对城乡建设发展的估计不足,后期在进行辅助设施建设时,污水管网未能与建设道路建设同步完成,且牵涉的问题较多。因此,为提高污水处理管网建设的效率,建设污水管网与城乡建设发展保持同步。
2、污水处理厂管理机制现状
2.1 污水处理厂管理模式
企业集团化管理,成立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其运行费用主要来源于政府补贴和排污收费,且运行费用较高,主要由于污水处理厂较小,运行负荷不足,管理成本和维护成本所占比例较大,造成集约化经济效益不明显。另外,由于无法满足处理需求,造成设备闲置状态而导致的无形资金浪费。
2.2 污水处理厂管理人员现状
污水处理厂管理人均来至社会公开招考,且人员的年龄结构年轻化,管理经验明显不足,专业技术水平跟不上不断更新的环保设施设备。且环境专业技术人员欠缺,尤其是水处理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不高,管理不够科学。往往遇到污水处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专家才能解决,一方面拖延时间,导致一段时间内不能稳定的达到排放标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
2.3 污水处理厂技术现状
由于工作人员疏忽、运营资金不到位、涉及标准过低等因素影响,部分乡镇污水处理厂作用发挥不到位,导致污水处理不到位,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流入自然界,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了损害。目前,该县各污水处理厂缺乏完善的水质监测设备,只在出水安装在线监测系统,在该县一期污水处理厂设立水质分析总站,其余乡镇污水处理厂均为设立分析化验实验室。
3、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政府和工作人员从实际情况入手,对处理形式和建设规划方案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目前, 政府垄断供给体制所造成的效率损失严重制约了城市水环境的改善, 投资不足和运作低效已成为城市建不起污水处理厂和建了污水处理厂却没有能力运行的主要 原因。同时,政府要加大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稳定性进行长期管理,确保其满足污水处理的要求,进而达到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的目的。因此, 今后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必将朝着投资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爱玉.关于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及运营的思考[J].农村经济, 2004,(12):93-95
[2]孙振世.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状况及加强监管对策[J].中国环境管理, 2003,(05).
[3]王星,梁建.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相关问题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522-551.
[4]瞿谷生.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污染防治技术, 2002,(04).
[5]黎永育.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转制的必要性[J].中国给水排水, 2002,(08).
[6]乔飞,廖日红,楼春华.北京市乡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机制[J]. 观察与思考,2010: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