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的发展与资源的不足,使得人们开始逐渐重视对现有资源的保护,例如对水土保持加强治理。水土流失会造成人们可用资源越来越少,而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也多种多样,本文针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综合治理的对应措施。
【关键词】水土流失;原因;治理;措施
1、水土流失产生的主要原因
本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农耕方面由于农民缺少科学的种植观念,依然采用落后的农业耕种模式,而且农作物的种植比较单一,没有开展多样化的种植,使得土壤肥力不能得到很好地改善,土壤蓄水能力大幅下降,对营养物质的储存吸收功能也被严重弱化。林业种植开采方面的过渡砍伐也是造成水土流失加剧的重要原因,由于阔叶林的经济价格更高,而针叶林的经济价值相对较低,所以林业开采人员更多的砍伐阔叶林,导致剩余的林木品种单一,抵御自然虫害等的能力下降,对水土的保持能力也相对较弱,再加上林业种植更多的选择成长时间短,经济回报快的速生林,例如桉树等,这些林木对土壤肥力破坏极大,林业种植开采中的短视行为加剧了水土的流失,牲畜等的养殖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依然采用原始的散养模式,使得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进一步加剧。而且侵蚀沟道数量的加大也相应的导致了水土流失现象的加重。
2、水土流失现状
近年来由于疏于管理,水土流失现状严重,不仅来源多种多样,而且水土流失的范围广,尤其是雨水山洪较多的季节,对山体等的冲刷更加剧了水土流失的速度。水土流失使得土壤肥力减弱,林木抵御自然虫害能力下降,草原土壤裸露,沙漠化严重等,自然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
3、流失综合治理措施
3.1 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要做好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首先就要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水土流失治理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相应的保护措施逐步的实施,并落到实处。要针对水土流失的现状,明确各方面的原因,并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例如禁止采伐、严禁放牧等,减少人为对生态平衡的破坏,并且要积极主动地进行人工的修复,通过人为干预恢复生态的多样性,利用自然的调节作用实现水土的有效保持。
3.2 明确思路,科学规划
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一定要首先明确治理的思路,进行科学的规划,综合治理要与农林放牧等各方面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做好水土保持的同时,也要保证相关种植放牧等人员的利益,不能因噎废食,为了保护水土就完全的禁农禁牧,综合治理是一个系统的庞大的工程,领导小组一定要妥善的规划,照顾各方面的利益,实现科学的治理。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要与农耕种植工作结合起来,通过科学知识的普及等,帮助农民改变落后的农耕模式,并积极地给予农业种植的指导,鼓励农民开展多样化种植,在提升土地蓄水肥力能力的同时,也使农民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林木种植开采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引入经济效益更高的其他树种,保持林木生态的多样性,从而在保证林业种植人员经济效益的同时,有效的减少水土流失;牛羊放牧种植则要推广集中放牧的养殖观念,提高养殖效率,减少对脆弱生态的破坏。总体而言,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要有的放矢,以预防为主,加强对各方面的综合管理,以农林牧种植人员的经济效益为着眼点,做到经济收益与生态治理的有效平衡,从而实现科学高效的治理。
3.3 实施水土保持工程
水土保持工程是针对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采用基础工程建设的方式,减少水土的流失,改善保护水资源的措施。通常依据具体的山形地貌等,采用山坡的防护工程,对地形进行适当地改变,使其更利于水土的保护,也更利于农林放牧等生产的进行;沟道治理工程则是对沟道等进行综合的管理,通过种植林木草种等,对骨干道和支干道等进行合理的配置,减少水土的流失。
3.4 水土保持林草措施
水土保持的林草措施则是在适宜的区域,进行林木以及草种的种植,林木不仅要选择高大的乔木,也要种植低矮的灌木,保证生态的多样性,拖过林草等生态系统,加强对土地的保护,防止土地等进入河流对水质的破坏,也减少雨水、山洪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而且林草种植措施还可以为农民提供一定的木材、燃料等,也可以为牛羊等提供一定的食物来源,但是一定要加强管理,防止过渡的开采放牧,超过自然地自我调节范围,导致林草永久性的破坏。
3.5 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
水土保持的农业耕作措施,是针对传统农耕模式的弊端,对其进行改进,以科学的种植模式消除对水土的破坏,例如抗旱保墒等农业操作模式,减少对土壤肥力的破坏,而且增强土地对雨水等的吸收,加强土壤蓄水能力,既增强了土壤种植能力,使得农作物产量大幅提升,也使水土保持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3.6 人工修复和自然修复的有机结合
要采取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实现水土的有效保持,以及生态环境的逐步恢复。自然恢复指的是利用自然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在生态环境尚未遭受严重破坏的地区,采用封山保育等方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禁止放牧,采伐,耕种等,使自然环境通过自身的协调,逐步的达到生态平衡,从而使水土保持能力逐步恢复。人工修复则是针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自然环境无法自我进行调节修复,需要人为的进行干预,针对生态环境的现状,采取针对性的治理,防护等措施,例如阔叶林过度采伐,针叶林比例过重的林区,要适当的补种阔叶林植被,恢复生态的多样性;由于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裸露等草原或者山区,除了要人为的禁止放牧,还要通过播撒草籽,进行人工的草地种植,防止土地逐渐沙漠化,做好水土的保持。
结束语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针对不同的水土流失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理,而且要科学规划,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生态的平衡恢复。
参考文献:
[1]周光亮.陕北地区水土流失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J].陕西水利,2012(2):163-164.
[2]杨艳辉.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措施分析[J].吉林农业,2014(12):55-55.
[3]杨晓梅.林业技术措施在水土流失治理当中的运用分析[J].绿色科技,2013(12):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