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防洪工程中,有很多基础设施需要考虑到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比如河道护坡、提防等工程对于生态护坡建设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生态保护功能的建设的顺利实施,是保证防洪工程安全功能的重要保障,防洪、生态、节约的护坡方式是需要进行同等考虑的。在形式护坡工程的同时,需要将尊重自然与恢复自然相结合,将防洪生态护坡工程与周边的生态相融合。
【关键词】防洪工程;护坡;生态;资源节约
在防洪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水利工程设计与建设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如何将堤防与河道护坡这些大面积的施工建设,设计与建设成为防洪兼顾生态节约的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其中工程护坡是其中的难点。当下在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求下,我们应当开拓自己的视野,运用长远的观念,通过高新技术,来为防洪生态护坡的建设提出可执行的策略,为河道的安全,水利工程的安全作出努力。
1、防洪工程生态护坡的发展方向
地方河道护坡由于不同时代的要求标准不同,所需要进行建设和维护的认识与方法也不尽相同。生态护坡已经因为其达到的人与自然的融合,成为了当下人们对水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当前,生态护坡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植被护坡、土木材料复合种植护坡、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水泥生态种植基护坡。这几种模式正在我国试验推广中。尊重生态护坡的生长习性,就需要根据自身土壤情况,选择合适的种植类型,因地制宜的选择生态护坡的手段,研究好生态护坡种类的的适用情况。
1.1 生态护坡并非与传统护坡完全对立
1.1.1 传统的护坡逐渐发展到如今,更新出了当今的一些生态护坡。与传统的护坡相比,生态护坡更能够与周边的环境相适应,更环保和协调。在具有开放性的生态护坡的使用中,其不但能够利用自身的原生态材料,以较为小的环境代价,换取周边生物的多样性与生态稳定,以最大限度减轻对周边生物栖息地的破坏。
1.1.2 传统护坡使用的材料与当前使用的混凝土块是一样的。在时间的推移中,石块和大自然通过相互之间的自我修复与再平衡,实现了在自然界的再生,其表层也逐渐被植被所覆盖,对生态保护产生了明显效果。
1.2 生态护坡与景观护坡不同。植被护坡区别于生态护坡。水库或者湖泊与岸上植被之中,可以看到一条较为分明的分隔带。这条分隔带之上是植被。分隔带是由于水面的上下浮动造成的。也就是说景观护坡收到了水位线的影响。所以我们说,生态护坡中包含着景观护坡,景观护坡的建设需要对水位的高低进行事先的测量。
1.3 生态护坡不能解决河道污染问题。生态护坡的自然净化能力是不足以解决污染问题的。生态护坡的自净化能力并不强,不能够仅仅依靠它来改善水质。
1.4 生态护坡建设应适应我国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护坡为生态水利中的一份子,改善生态水利就必须要完善生态护坡。完善生态护坡更应当尊重当地的自然条件,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护坡的防洪功能的最重要部分是防御洪水,所以生态护坡不应当减少防洪功能,不顾一切的满足生态需求。由于防洪是生态护坡的主导功能,也就是要保护和恢复天然河道的天然属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队建设生态护坡的材料进行挑选,使用耐久性好、与河水无抵触、使用时间长化学反应弱的天然材料。由于天然的属性,在河道的护坡使用中,就很快能够与自然到达生态的平衡,从而尽快恢复河道天然景观。
2、建设资源节约型护坡
由于我国经济不断的进步,资源与发展出现了日趋紧张的矛盾。资源包括原材料。能源、土地等资源逐渐变少,在护坡工程的水利建设当中,由于其适用面积较大,如何让资源得到合理使用,减少不必要支出,打造节约型的护坡已经是当前的重要课题。
2.1 重视护坡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在前期考察和研究中,应当尽可能的减少混凝土护坡的建造,能避免则避免;减少河道护坡的硬化,多进行非工程措施,从而避免出现铺完混凝土护坡后的再拆行为。我国的很多河段都应当做到这点。在选择硬化混凝土还是非工程措施的时候,应当根据当地情况,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可行性研究,在确定使用某种方法后在进行资源节约方面的考虑。
2.2 工程技术措施的思路要创新
2.2.1 资源节约是需要开拓新思路的。无论何种形式的护坡,在传统模式下,是无法达到资源节约的。应当增多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护坡的使用年限,综合上减少施工成本。具体上来讲,应当尽量少的使用混凝土,选用可以替代的石块作为原材料,这样不但能够保证河道免受更多的污染,还能实现生态平衡,最主要的是节约了成本。
2.2.2 预制混凝土块。混凝土预制块的产生是首先由石块破碎产生碎石,在融合于水泥搅拌,最终形成。这种方法带走了大量的能耗。块石是由人工或者机械加工而成,天然块石是可以循环利用的。对于人工预制混凝土块是不易做到的。所以,从循环经济来讲,使用天然石块的好处更多。在一些缺乏石块的地区,由于运送石块不太现实,所以只能够通过混凝土预制件来进行护坡的建设,这就需要增强混凝土预制块的标准,增强混凝土的密实度,运用其表面与内部的封闭孔隙,来阻止外部环境的水的侵蚀,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侵蚀性,大大增加了混凝土护坡的使用年限,成本方面也相对降低了不少。
3、防洪护坡创新中的需要着重强调的部分
当一项新的技术研制成功后,都会经历一定的政策上的阻碍。没有好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就不可能有新技术的推广。护坡技术的广泛使用,需要多方面的人才、经济师、政府主管部门的协调配合,使新思路得到碰撞,新技术得以推广;在人才路线上,更应当着重强调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保护护坡产品的专利权,维护人才的工作积极性;要重视材料的创新,强调原材料的成品、半成品、生产技术的革新,使在产品的升级换代、形成产业化、降低成本上,发挥规模效应,生产富有创新的半成品。
参考文献:
[1]矫峰梅,苏洁.就防洪工程中生态护坡的几点认识[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01):50.
[2]唐经东.水利工程护坡生态化设计技术分析[J].今日科苑,2009(12):133.
[3]李建成.水利工程护坡生态化设计技术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14):416-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