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的命脉就是水利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最基本条件就是农田水利基础建设,这也是确保全国农民奔小康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税费的不断完善和改革,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为了能够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必须面临巨大的挑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实践有效的建管机制,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为农业增加效益、农民增加收入以及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农田水利;影响因素;管理状况;对策建议
1、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现状
为了提高农民参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的积极性,政府部门必须结合影响农民参与水利管理设施的实际影响因素,对于农民参与管理的情况制定一系列的措施。比如农民参与水利管理时,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集体经济组织,但是农民自身经营自主权有了很大的增强,从而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并且对于农民是否愿意参与到农田水利管理当中采取尊重自愿的政策。除此之外还要制定一些政策支持那些家庭困难的农民以此为基础,并且坚持“谁付费谁受益,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估计农民多劳多得。虽然政府在推行这些惠民政策时考虑的比较充分,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就是管理缺乏主体,其次就是权利不分明。所谓的管理缺乏主体就是在实际的农田水利管理过程中,乡镇以及行政村作为管理的主体都退出了管理,使管理主体不够明确,这种现状增加了水利工程供水和农民用水的难度,即便是有大型的水利设备,在干旱时也很难能够使用。目前对于农田的水利改革,改革的主体往往是水利工程单位,不能够完善农业用水市场,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水利管理改革的切实利益。所谓的权利不分明就是许多水利工程的管理不够完善,管理相对比较落后,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水利工程的效益,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产权不够明确,使农民在使用水利设施时增加了成本,除此之外一些地区采用分散土地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农田水利建设是非常不利的。
2、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中央一直在强调减轻农民的负担,提高农民的收入,但是对于与农业生产有着直接关系的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的投入远远的不足。与此同时,目前对于农田水利设施管理采取了分级的措施,政府负责自己管辖范围内的支渠以下一级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还要承担建设的所有费用,地方政府和群众是投入的主体,也是最主要的受益者。由于地方政府对于各项开支,这对政府来说已经是很大的压力,如果对农田水利基础进行建设,将会很难能够再拿出大量的资金。而农民群众只是工程的受益者,不是真正的管理者,对于投资投劳有很多的顾虑,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导致不能够及时的维修加固现有的水利工程,而新建的水利工程速度比较慢,并且规模比较小,远远不能够满足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直接影响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质高效农业的顺利进行。
最后就是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不够完善,认识不足。在计划经济时期,都是集体建、集体管对于农田水利设施,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注重建设而轻视管理的思想观念。当由计划经济转入到市场经济以后,开始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是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以及管理没有发生改变,依旧沿用集体组织建设、集体负责管理的陈旧的模式。农民中的是责任田,而用的却不是责任水,农民的利益直接受到影响,水利工程只运行不维修,或者只是简单的进行维修,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造成水利工程不断的老化以及损坏,降低了经济效益。
3、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管理改革的对策
对于目前农村水利设施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3.1 宏观方面。在农村一般的农民的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一些,不能够很清楚的了解农村水利设施的管理。因此为了能够使农民准确的理解农村水利设施管理,积极的参与到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当中,政府相关机构需要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从农民自身利益出发,定期的对农民进行水利基础知识的讲座,让农民掌握一些水利知识,从而提高了农民自身的生活水平。
3.2 微观方面。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交流速率变得也越来越快,因此为了能够使农民接受新的科技以及新的思想,我们可以从教育方面进行着手。可以通过对农民进行科技以及思想方面的教育,从而有效的加强了农民对外界新科技的认知度,除此之外,在施工过程中还要注重与农民的沟通交流,确保农民能够更加深入的掌握水利基础设施管理的技术。对于不同地区的不同的文化传统政府机构也要引起重视,充分的、有效的利用各个地区的资源条件,这样不但提高了农民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以及管理的积极性,而且还有效的提高了水利施工的工程质量。
4、结语
农业作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我国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就是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性地位。“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问题,有很多的因素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因素包括农业基础薄弱、水资源总量不足等。所以为了有效的提高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效率,必须加强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长远的发展。除此之外,作为一名水务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还要积极的引导农民,不断的向农民普及相关知识,以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使他们参与到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当中,调动农民参与水利设施管理的积极性,从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