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016-04-29 00:00:00李文静于月文
水能经济 2016年10期

【摘要】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灌浆施工技术是建筑物地基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在大坝坝基加固、防渗中应用十分广泛。做好灌浆施工控制措施,是提升灌浆施工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分析了灌浆施工技术要点,并介绍了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要点

水利水电工程关系着国计民生,对居民用水、发电、灌溉、养殖、生态农业等方面影响很大。合理安排水利工程施工,能够确保水利水电工程顺利建设完成,而应用好灌浆技术,能够有效提升被灌地层、建筑物的整体性与抗渗性,让地基条件得到改善,确保水工建筑物正常使用。灌浆施工技术实用性很强,工程建设中掌握其要点和质量控制措施尤为重要。

1、灌浆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1 钻孔施工

灌浆孔通常由回转式钻机钻成,钻孔施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孔斜率。因为水利工程一般会要求钻孔垂直,所以灌浆钻孔施工中应保证孔壁与直孔正直均匀。从而让灌浆塞卡紧,灌浆过程中也不会出现返浆问题,尤其要注意帷幕深孔,如果孔距较近,应注意测斜。(2)钻孔顺序。在灌浆施工中,帷幕灌浆、固结灌浆孔等施工技术都应按照正确的钻孔顺序进行,先一序孔灌浆,之后为第二、第三序孔,这样后序孔能够为前序孔的检查孔,控制好施工误差。之后要压水试验监测吸水率,保证吸水率与设计要求相符,减少后序孔的灌浆。

1.2 灌浆方式

主要有纯压灌浆、循环灌浆两种。(1)纯压灌浆。仅仅把泥浆加压灌入成孔内,无循环过程,在大裂隙岩层、孔深较浅的时候,孔深一般在12m以下。通常灌注高浓度的泥浆,但高浓度泥浆很难渗透到小裂隙中,灌注与设计标准不符,影响渗漏控制效果。(2)循环灌浆。常见有孔口循环、孔内循环两种,泥浆杂孔口循环为孔口循环,也可看作为纯压循环。孔内循环主要在内外两个导管之间循环,同时返回到孔外。循环灌注能够让灌注的泥浆在孔中流动,防止颗粒沉淀,提升灌浆比例。

1.3 灌浆顺序

灌注顺序主要有一次性灌注、上而下分段灌注、下而上分段灌注三种。(1)一次性灌注。一次性把孔钻到设计深度,沿着钻孔整体灌注。孔深不超过10m、岩层裂隙小、透水严重的工程可应用一次性灌注,不然要选择分段灌注。(2)上而下分段灌注。通过较强的灌注压力,实现灌注质量的提升,防止施工中出现各类事故。此外,在岩层有破碎或倾角发育明显的地方,要选择这种灌注顺序。如果孔深为3~5m,则要冲水与灌浆,在灌浆凝固后才能进入下一步工序。此方法花费时间较长,必须多次钻进与钻机迁移。(3)上而下分段灌注。与前一种方法相比,成孔一次钻进到设计标准,之后分段灌浆,自上而下进行,每段长度为3~5m。灌注过程中,每段灌浆以分段塞孔方式分隔,完成下段施工后,才能进行上段施工。这样能够节省时间,减少施工成本,并提升工作效率。

2、灌浆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2.1 灌浆压力控制

灌浆压力主要有两种控制方法,第一种是一次升压法,第二种是分段升压。一次性升压法适用于裂隙不甚发育、透水性不大、且岩石较坚硬和完整的情况下进行的灌浆。使用该方法进行灌浆,要尽快把它的压力升到标准压力,在标准压力下,要在浆液的累计吸浆量达到一定程度后进浆液配合比的调配行,并逐级加浓浆液浓度,使得单位吸浆量逐渐减少,达到灌浆结束标准后为止。在遇到基础岩石渗水性严重、吸浆量大的情况使用分段升压灌浆。用这种方法灌浆过程中,先把压力分为几个阶段,之后逐步提升压力,直到符合规定标准值。在某级压力的灌浆时候,若是单位吸浆量达到一定值后,应该先减少一级压力,然后继续灌注,压力分级不能太多,一般只需要2~3个阶段即可。若是选择三级方法,则为0.4Pl、0.7Pl、P1或0.5Pl、0.8P1、P1的压力,其中P1是规定压力的值。

2.2 泥浆浓度调整

通过水与干料的比例表示泥浆粘稠度,即水泥浆的灰水比。施工期间根据各岩层的实际缝隙大小,合理控制泥浆粘稠度,并及时调整粘稠度。所以进行灌注时,在条件变化以后,要根据吸浆量、灌注压力等调整粘稠度。泥浆粘稠度调整标准如下:(1)灌注总量不变时,在相同灌注压力下,某一级粘稠度泥浆灌入重量在设计标准以上,但灌注压力与灌注中的吸浆率变化不明显时,需要提升泥浆的浓度。(2)灌浆速度不变时,若在某段时间和压力下,灌注泥浆总量超出规定标准以后,要提升泥浆浓度。(3)灌注总量与吸收率不变时,灌注压力固定单位吸收率超出设计标准,要提升泥浆的浓度,一般规定灌注总量为600~800L。当泥浆总量超出规定参数以后,且单位吸收率降低时,应降低泥浆粘稠度。

2.3 灌浆完成与处理

吸收量、灌注时间是灌浆完成依据,一般在规定时间、压力下完成固定灌注量,且吸收率变化不明显时,可视为灌注完成。此时要做好审核性检测,根据规范作封孔处理。

2.4 质量检验

因为灌浆是隐蔽工程,所以竣工后应认真检查。(1)应检查孔的设置,钻取岩芯后进行固结与帷幕灌浆,同时仔细观察胶结状况,全部检查孔要做好压水试验。在帷幕灌浆过程中认真检查对孔数,根据灌浆孔总数的10%布鼍,孔径不能小于110mm。固结灌浆布置过程中应按照其的5%进行,同时设置在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确保孔径在140mm以上。(2)细致检查原始记录,深入分析灌浆资料。(3)在对孔的压水试验检查过程中,应遵循单孔压水试验操作规程,分别在50.6kPa、101.31kPa和151.9kPa三个压力段进行。试验之前,用1.5倍的设计水头压力冲洗孔,在流量稳定以后,才能进行以上三个压力段的压水试验。

3、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要点意义重大。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要从工程实际需求出发,合理应用灌浆施工技术,处理好地基与裂缝,以此实现水利水工工程建设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程静.水利水电工程灌浆施工技术浅析[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07):98-99.

[2]雷武奎.水利水电工程的灌浆施工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9):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