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模式分析

2016-04-29 00:00:00杨波
水能经济 2016年10期

【摘要】我国属于农业大国,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我国阶段的农业发展十分迅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也在不断的发展与扩大规模。但是,在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中目前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新时期下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效率。本篇论文先分析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模式现状,然后提出几点完善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模式措施,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水利设施;管理模式

引言

我国现在农业发展十分迅速,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也随之增加。一般情况下,小型农田水利是指建设蓄水池、中小型泵站、小型水库、灌排工程、

引水工程等,小型农田水利可以解决灌溉问题与农村用水问题。如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缺乏力度,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性能的发挥,会阻碍农业经济发展。重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是保障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基础。

一、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模式现状

(一)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老化

我国现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多数都建立的年代比较久远,受到当时年代的施工技术和建设资金的限制,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系数都呈现逐渐下降的情况。由于当初建设时水利工程质量要求的标准相对较低,设计方面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再加上长年的冲刷与损耗,水利工程普遍存在老化、坍塌、利用效率低的情况,如果水利工程设施养护工作不到位,后期维护经费投入不足,加速了水利设施的老化,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比较简陋,影响输水效率,降低了灌溉水源利用率。

(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意识薄弱

随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现在农村增加了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但是,现在部分农村对新建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缺乏管理意识,并且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维护都需要农民付出一定的时间与劳动,使农民缺失去修建农田水利设施的积极性,影响了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针对一些经济不发达的的偏远地区经济基础较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存在各方面的不足,阻碍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三)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责任不明确

我国现在投资建设的重点很多都放在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或者城市防洪以及水库发电等,能产生经济效益的工程建设上,缺乏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地方政府方面投入资金不足,同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能快速得到经济效益,致使上级对这方面没有提出严格的要求,管理责任不明确,出现问题不能落实管理职责,使很多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失去了防洪排涝的性能。

(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机制落后

在新时期下,随着科学与经济的飞速发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一些水利设施管理机制不健全,没有与时俱进,从而影响了水利工程设施管理的有效实施。传统的水利设施管理机制比较落后,很难满足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管理的需要,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无法落实到位,缺少执行力度,在管理机制上体现不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应有的活力,使水利工程设施管理的完善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

二、完善新时期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模式措施

(一)整合资金加大水利设施投入管理

新时期下,我国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具有一定的公共性与公益性,这就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扶持。地方政府要结合当地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入了解,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增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度,加大投入与建管。同时,关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方面的相关维修费用与管护费用可以划入地方财政预算中,并且实行定期管理与解决财政问题。另外,整合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与投入,认真落实各部门的涉农资金,统一整理规划分配使用,改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现状,加强日常检查与维护,使建设与巩固、治理与受益有效相结合管理,保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正常运行,提高用水效率。

(二)提升认识观念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由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意识薄弱,限制了工程效益的实现与发展,主要原因还是重视短期效益回收的观念,不具备发展战略的眼光。因此,要改善这种传统的观念,就要从客观角度出发,来提升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它的实际价值与现实作用。根据国家相关政策与规定,要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当作民生工程来开展,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宣传,提高各级领导与社会对这方面的认识,可以作为一项考核内容来实施,加强重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调动领导的管理积极性,整体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

(三)完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机制

我国现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机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运行的稳定性。因此,要建设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机制,合理编制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规划,实现统一安排和使用,保证投入资金即时到位,落实管理人员的相关职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引入竞争机制,促进管理人员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水利设施管理方面的研究。同时,管理部门要具备单独行使职能的能力,明确划分权责,进一步落实组织管理工作,保障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能够有序高效地运行。

(四)创新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模式

根据我国现有的实际情况,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管理直接影响着农业发展的稳定性。我国现在虽然增加了很多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但规模还相对较小,涉及面还不够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增加灌溉面积,提高用水率,并且能够有效的抗旱与防涝,是水利设施建设的根本目的。我国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管理模式,由最初的政府集中管理模式,发展到政府与农村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但是这些管理模式已经满足不了当前社会发展与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提出多元主体合作管理模式来管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使政府部门、水利部门与农民共同参与管理,调动各方面的管理积极性,保证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运行的稳定性,实现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还需要不断的进行合理规划与建设,加强水利设施管理,创新管理模式,采用多元主体合作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柯龙山.我国农田水利设施供给机制:变迁、困境与创新——基于南方旱涝灾害的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年05期

[2] 张亦工,胡振虎.中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现状、原因与对策[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作者简介:杨 波(1975年1月12日),男 , 汉族 ,重庆市忠县人, 大专 ,助理工程师,基层从事水利设施管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