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瑶海区滨河公园绿化景观工程防洪影响评价

2016-04-29 00:00:00陈磊黎世荇
水能经济 2016年10期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城市滨河公园的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以合肥市瑶海区滨河公园绿化景观工程为例,分析了滨河公园建设对河道防洪的影响,提出了相关对策与措施,为今后类似工程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滨河公园;防洪评价;对策与措施

前言

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城市滨河公园的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城市滨河公园充分利用河道岸线,临河而建,大多属于河道管理范围,为了保证河道行洪安全,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的有关规定,需进行防洪影响评价分析。

南淝河总流域总面积1464km2,河道全长70km,是合肥市的母亲河,也是合肥市重要的泄洪通道。本次以合肥市瑶海区滨河公园绿化景观工程为例,评价滨河公园的建设对河道防洪的影响,得出评价结论与建议,并提出减少和消除各种不利影响的防护与补救措施。

1、基本情况

1.1 项目建设概况

合肥市瑶海区滨河公园绿化景观工程位于南淝河干流左岸滨河路(当涂路~龙岗路段,总长4.2Km)北侧8m绿线和南侧道路红线至河道蓝线之间空地,总占地面积49.7万㎡。

(1)平面布置

合肥市瑶海区滨河公园的设计主题为:文化,生态,交流,新生。根据南淝河左岸现状和岸线自然条件,工程平面布置采用河道景观线、景观点、景观面的形式表现,根据景点特色与形态风貌共设置22个主要景点,形成参观游览线路。

(2)建设内容

合肥市瑶海区滨河公园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广场铺装、景观园路建设、景观绿化、水系改造、给排水工程、景观照明、弱电工程、设施建设等,主要有新建道路4279㎡,道路改造7860㎡,防洪墙拆除及改造8.3Km,羽毛球场1个(180㎡),乒乓球场1个(164㎡),广场4733㎡,廊架3个,土方平整11.1万m3,客土回填13.8m3等。

(3)竖向特征高程分析

根据滨河公园平面布置图,工程区域设计地面高程为9.5m~15.50m之间,公园竖向高程布置见图1.1-1。

1.2 河道及有关水利规划概况

根据<南淝河干流防洪规划方案>,工程所在河段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南淝河干流左岸当涂路~龙岗路(规划道路)段,防洪规划方案为以滨河路外侧的挡墙(新防洪墙)代堤。

2、防洪评价计算

2.1 水文分析计算

(1)常水位分析

南淝河水位受巢湖水位影响。根据巢湖有关实测资料,巢湖多年平均水位为8.33m左右,平均水位以7、8月最高,11、12月最低,汛期6~9月平均水位在8~9m左右,枯水期11~3月一般在8m左右,巢湖常水位9.0~9.2m之间。南淝河常水位取9.2~9.5m之间。

(2)设计洪水与设计洪水位

1)设计洪水

根据《合肥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成果,工程河段100一遇洪峰流量为920 m3/s。

2)设计洪水位

根据《合肥市南淝河下游河道整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成果,以及巢湖湖区常水位、洪水位情况,推算得出南淝河当涂路桥5年一遇、10年一遇、3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分别为11.22m,12.20m,13.40m

2.2 壅水高度及冲刷深度分析

(1)土方对河道过洪断面的影响分析

根据工程设计,A、B、C三区土方平整面积共46.75万m2,总土方回填共13.79万m3,填方用于滨河路两侧绿地及临时滩地造景,为判定行洪滩地回填土对河道行洪的影响,本次选取工程范围内8个河道断面,计算由于填土增加面积对南淝河河道行洪的影响。

根据平面布置图的竖向高程,工程主要建筑物布置在河道滩地上,厕所、管理房均布置在14.0m以上,厕所、管理房没有布置在新防洪墙上,离滨河路防洪墙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工程建筑物对堤防的稳定和渗流无不利影响。

2.3 排涝影响分析

工程区设计地面高程在9.5m~15.5m之间,地势相对较高,工程区涝水出,工程建设在现有2#、3#排涝大沟上布置风雨桥、枞阳桥,两座桥梁为连接排涝沟两岸的园路。

风雨桥、枞阳桥均为单跨过排涝干沟,布置在南淝河左岸河道滩地上,两座桥梁底设计高程为12.5m,排涝干沟中不布置桥墩,不影响到排涝干沟的排涝能力。

3、防洪综合评价

3.1 工程与现有水利规划的关系与影响评价

工程仅在左岸进行建设,根据南淝河防洪规划方案,该段左岸以滨河路外侧挡墙(新防洪墙)代堤,现状已满足100年一遇防洪标准。右岸根据《南淝河右岸砂石码头段防洪及水环境整治工程》,该段防洪墙拆除,新建堤防与下游合肥新港堤防相连。可见,工程建设对右岸的水利规划无明显不利影响。

3.2 工程对行洪的影响分析

(1)工程河段现状老防洪墙墙顶高程在14.17m~14.8m之间。其中老防洪墙拆除长度1805m,其防洪功能由新防洪墙替代;老防洪墙改造长度2203m,主要采取贴面修饰等,增加景观效果。

(2)根据工程设计,A、B、C三区土方平整面积共46.75万m2,总土方回填13.79万m3,填方用于两侧绿地及临时滩地造景。根据本次选取工程范围内8个河道断面的计算结果,增加的填方面积相对于南淝河河道过洪断面来说,影响较小,流速几乎不变,产生的壅水高度可以忽略不计。

综上所述,本工程建设对南淝河行洪安全无明显不利影响。

3.4 工程对河势影响分析

本工程作业只是在南淝河左岸河道滩地与滨河路之间的空地进行,工程建成后,土方平整增加的阻水面积及布置在河道滩地内栈桥桥墩阻水面积基本上对河道过水断面的流速无明显的影响。

3.5 工程对堤防及岸坡稳定的影响分析

(1)根据工程总平面布置,主要内容为:新防洪墙美化改造3573m。其中拆除段的防洪墙为滨河路与园路的交口,园路设计的高程以及采用弧形改造新防洪墙墙顶高程均高于14.91m,满足防洪要求,其余新防洪墙只是进行美化改造,对新防洪墙的稳定无不利影响。

(2)工程园建部分主要是广场铺装、景观园路,材料为沥青路面、花岗岩、塑胶地面等,这些铺装不会对堤防渗流产生影响。

(3)根据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该河段河岸土壤基本为粘性土,勘察场地属于稳定的建筑场地,无不良地质作用。工程主要在南淝河岸边与滨河路之间进行景观绿化,根据地形特点,布置多种亲水植物,有利于防止河滩地及岸边的冲刷。

3.6 工程对防汛抢险的影响分析

拟建工程岸上现状有滨河路,工程建设主要在滨河路北侧8m绿线,和南侧道路红线至南淝河河道蓝线之间空地范围内进行,不占用道路,也没有跨滨河路建筑物,因此,工程建设对防汛抢险没有影响。

3.7 工程对第三人合法水事权益的影响分析

工程建设主要在南淝河左岸当涂路~龙岗路(规划道路)段岸边。根据现场查勘及有关设计资料,现状南淝河左岸滨河路上布置有污水管,滨河路与公园有8处通道口进入园区以及南淝河岸边有7座排涝涵闸及排口。

3.8 工程对南淝河通航的影响分析

本工程在南淝河岸边修建,不占用南淝河主航道中心线,工程建设对南淝河主航道没有影响。

4、防治与补救措施

(1)堤防安全的防补措施

1)由于工程在滨河路北侧8m绿线,和南侧道路红线至河道蓝线之间空地范围内进行,工程涉及到新防洪墙的改造,为确保防洪安全,对因园区入口拆除的新防洪墙而修建的园路一定要做好防渗措施,采用弧形改造新防洪墙要满足《堤防工程设计规范》的要求。

2)施工时,一定要做好施工管理,避免对新防洪墙造成破坏,影响防洪安全。

(2)对第三人权益的防补措施

由于工程范围内现状滨河路上布置有污水管,滨河路与公园有8处通道口进入园区以及南淝河岸边有7座排涝涵闸及排口。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应保护这些设施,如果施工期造成通道口的破坏,应及时恢复。施工期排涝干沟应设置防护栏等,避免施工期行人误入和减小土方倒入排涝干沟中,注意避免对排涝干沟及排涝涵闸造成影响,如有影响应采取相应补偿措施。

(3)施工期的防补措施

在施工期间,要严格施工管理。一是在施工现场附近各构筑物上设置明显的警示标杆和照明灯具,避免影响其他用户正常运行。二是施工中注意保护周边构筑物的安全。

5、结论与建议

(1)结论

该项目建设合理利用宝贵的岸线资源,有效地改变南淝河岸边现状,促使岸线布局更趋合理;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升周边小区档次和用户的生活品位,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合肥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形象定位。

(2)建议

1)建议滩地绿化的树种选择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有关要求,在行洪滩地内不得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和高秆作物。

2)工程范围内滨河路南侧的雨水通过南侧雨水管就近排入南淝河。建议排水管道尽量沿地势敷设,减少开挖难度。管道的两侧及管顶回填土压实度应严格按照排水管道施工规范执行。

3)工程范围内的新老防洪墙工程属城市防洪设施,由城市防洪部门建设和管理,建议将新老防洪墙拆除改建方案先征得城市防洪部门的同意。

4)工程建设增加了亲水步道,亲水设施,将居民和游人引到了南淝河岸边,滨水设施建设应注重人身安全保护。

参考文献:

[1]李广阔、任玲,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审查要点分析[J].人民珠江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