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中县淤地坝建设的做法与成效

2016-04-29 00:00:00代延德芦海宏
水能经济 2016年10期

【摘要】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四副区,土地总面积2688.55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057.8k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68.9%,是青海省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之一。淤地坝作为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措施,在我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水土保持;防洪;建设

1、水土流失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危害

水土流失的加剧给人们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破坏土地资源,影响群众生活。严重的水土流失促使滑坡等重力侵蚀发生、发展,沟壑面积逐步扩大,不断蚕食坡面和塬面,造成农田面积萎缩,同时,由于面蚀的不断加剧,致使耕地表土变薄,质地粗化,土壤肥力下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蓄水能力降低,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威胁,极大地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2 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工程作用降低。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泥沙下泻,致使坝库、河道、渠道严重淤积,调蓄库容减小,泄洪能力降低,从而使工程的有效使用年限减少,工程效益降低,同时增加入黄泥沙,加剧下游河道淤积,降低防洪能力。

1.3 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水土流失导致山区土壤涵蓄能力降低,易形成山洪和泥石流,进而危及城镇、工矿、交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而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

1.4 水质恶化。水土流失常携带大量的化肥、农药等的残余有害有毒物质进入江河湖库,污染水体,使水体富营养化,水质恶化。

2、水土保持淤地坝工程的重要性

淤地坝在拦截泥沙、蓄洪滞洪、减蚀固沟、增地增收、促进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2.1 拦泥保土,减少入黄泥沙。黄河泥沙主要来源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修建于各级沟道中的淤地坝,从源头上封堵了向下游输送泥沙的通道,在泥沙的汇集和通道处形成了一道人工屏障。它不但能够抬高沟床,降低侵蚀基准面,稳定沟坡,有效制止沟岸扩张、沟底下切和沟头前进,减轻沟道侵蚀,而且能够拦蓄坡面汇入沟道内的泥沙。

2.2 淤地造田,提高粮食产量。淤地坝将泥沙就地拦蓄,使荒沟变成了人造小平原,增加了耕地面积。同时,坝地主要是由小流域坡面上流失下来的表土层淤积而成,含有大量的牲畜粪便、枯枝落叶等有机质,土壤肥沃,水分充足,抗旱能力强,成为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2.3 防洪减灾,保护下游安全。以小流域为单元,淤地坝通过梯级建设,大、中、小结合,治沟骨干工程控制,层层拦蓄,具有较强的削峰、滞洪能力和上拦下保的作用,能有效地防止洪水泥沙对下游造成的危害。

2.4 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人畜饮水。淤地坝在工程运行前期,可作为水源工程,解决当地工农业生产用水和发展水产养殖业。对水资源缺乏的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淤地坝通过有效的滞洪,将高含沙洪水一部分转化为地下水,一部分转化为清水,通过泄水建筑物,排放到下游沟道,增加了沟道常流水,涵养了水源,同时,对汛期洪水起到了调节作用,使水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

2.5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和农村经济发展。淤地坝建设解决了农民的基本粮食需求,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发展多种经营创造了条件。另外,淤地坝的建设,坝顶成为连接沟壑两岸的桥梁,大大改善了山区的交通条件,促进了物资、文化交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3、湟中县淤地坝工作的主要做法

3.1 建立健全了领导机构。为了确保坝系工程的顺利实施,按照国家对项目建设管理的要求,我县专门成立了以政府县长挂帅,各部门参与的坝系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内部机构和管理制度,充实人员,落实责任。

3.2 科学规划、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我县在淤地坝建设中严格按照有关淤地坝规划、设计、施工规程规范进行。在工程建设中,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支毛沟为重点,本着“从上到下,全面规划,大小结合,骨干控制”的原则,根据流域面积,沟道比降和地形地质情况,合理确定建设位置,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坝系建设。

为了确保工程建设的质量,在质量管理方面采取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质量监督站监督的管理机制,每座工程都落实了质量责任人,制定岗位质量责任制,并实施初检、复检和终检的施工质量“三检”制度,严把隐蔽工程和大坝回填质量关,特别对隐蔽工程和关键部位,认真执行验收标准,不合格的工程一律返工,确保了工程质量。

3.3 规范财务管理,管好用好建设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率。为保证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在资金管理方面,实行中央资金报帐制,工程开工时先拨付一定比例的启动资金,然后按监理人员核实的工程进度和报帐申请,追加拨款,有效地杜绝了截留、挪用、浪费国家资金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4、当地群众对项目的效益给予的高度评价:

一是从根本上巩固和扩大当地退耕还林还草成果,实现山川秀美。淤地坝建设,为山区农民提供了高产稳产的耕地资源,实现了少种多收,提高了土地生产力和持续增产的能力,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调动了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

二是淤地坝建设,改善了人居环境,坝路结合,改善了山区的交通状况,便利了群众生产生活,促进了物质和文化的交流,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通过工程建设,提高了沟道抗洪能力,减少了下泄泥沙,控制了水土流失,从而减少了对下游沟道及水利工程的淤积,大大减轻了洪水对下游村庄、道路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