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分析全省水库运行管理和体制改革的基础上,针对河北省内水库运行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省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和建议,为深化水库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水库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库;运行管理体制改革;探讨
河北省环抱首都北京,省会石家庄市。北距北京283公里,东与天津市毗连并紧傍渤海,东南部、南部衔山东、河南两省,西倚太行山与山西省为邻,西北部、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东北部与辽宁省接壤。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复杂多样。水资源相对短缺且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依靠河流自然调蓄能力远不能满足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从五十年代起,河北省相继修建了许多水库,其中有大型水库17座,中型水库38座,小水库数百座,形成了大中小有机结合的水库建设工程保障体系。随着南水北调国家饮水项目的实施,以及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的确定,这些水库在抗御水旱灾害、保障供水安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能有一点闪失。但这些水库中,大型水库有7座就存在不同程度的防洪能力不足,标准低,堤坝基础渗水,堤坝坡度过于陡峭,输水和泄水设施有漏水和裂缝,启闭机老化通讯设施也相对落后等问题,情况不容乐观。
1、水库运行管理情况
河北省水库大多建设在50年代至70年代,虽不乏著名工程,但受当时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制约,许多工程为 “应急”工程,普遍存在工程质量偏低、运行管理粗放、配套设施不全等一系列问题,且长期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思想,只注重主体工程建设,忽视建成后的安全管理,致使水库安全隐患严重,造成了这个时期个别水库垮坝事故的发生。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家法制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库大坝管理法规制度也不断完善,国家先后出台和实施了《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大坝运行管理体制和机制逐步建立,大坝的主体责任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级政府和水管部门越来越重视水库的安全管理情况,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水利部制定的有关规定和政策,因地制宜采用了科学的管水模式,逐步建立了良性的水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对水库开展减员增效改革,明晰水库安全管理职责,落实水库管理经费,明确管护人员的岗位职责,强化对水库管理保护范围内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管,逐步落实和完善水库管理用房、交通道路等设施及水文观测等管理设备,规范管护人员的行为,定期对管护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与安全培训,在水库工程实行专业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安全管理状况得到不断改善,管理理念和水平也得到提高。随着国家对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的实施,水库运行管理逐步加强,大坝安全隐患逐步降低,安全管理法规和标准体系基本建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2、存在的问题
2.1. 水库安全管理制度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据水库的抽查调研分析,除了除险加固项目外,正常运行的水库没有按照要求定期组织安全鉴定,甚至还有二成的水库从来没有经过大坝安全鉴定,此外,还有将近20%的水库没有制定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
2.2 水库调度管理较粗放。现有三分之一的水库没有编制调度规程,流域内梯级水库大多没有联合调度,小型水库普遍缺乏大坝渗漏、位移、雨情、水情等观测设施,观测资料也不能及时进行整编汇总,水库安全监测不能适应日常管理需要。由于缺乏经费,维修养护不及时,加之巡视检查不到位,未及时发现险情,造成水库大坝安全隐患重重甚至发生个别大坝溃坝事故。
2.3. 部分水库淤积严重,部分报废水库仍在超期运行。地处沟壑地带的水库,泥沙含量大,加之近些年上游来水减小,水库淤积危害呈逐年增加的态势,水库清淤工作困难很大,导致水库超正常蓄水位运行居多。部分报废水库因资金缺少仍不能退役,造成库区上下游及库区周围存在极大隐患。
3、措施及建议
3.1 水库安全运行管理方面
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逐步建立水库大坝安全管理责任制,在明确政府责任人、主管部门责任人和管理单位责任人的基础上,明确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将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环节和每个工作岗位,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层层传导,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强化大坝安全风险管理。实行水库大坝安全状况年度检查和定期安全鉴定,安全鉴定的范围应包括挡水、泄水、引水建筑物的进水口工程和涉及工程安全的库岸边坡及下游消能防护工程等。.加强水库的日常运行管理。水库管理单位要定期巡检大坝、溢洪道、输水洞等建筑物及闸门、启闭设备及机电设备操作运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养护,及时更新改造。推行水库降等运行与报废制度。按照《水库降等运行和报废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对因规模减小或效益功能萎缩的水库进行降等,对病险严重且除险加固技术上不可行或者经济上不合理的水库以及功能基本丧失的水库进行报废。工程降等和报废,需技术论证后履行审批程序。
3.2 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方面
.稳步推进水库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层层逐库落实水库管护主体和责任,健全管护制度,实现水库管理的全覆盖。.明晰水库工程产权。参照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办法,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方式确定工程产权。以国家投资为主兴建的,产权归国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用水合作组织所有,由县人民政府授权县水务局行使出资人权利进行资产的处置和监管。
落实水库管护经费。多渠道筹集水库管理经费,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管护经费原则上由工程产权所有者负责筹集,财政适当给予补助。以公益性为主的水库工程应根据政府核定的公益性人员经费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补助标准,建立公共财政补助机制,将专职管理人员基本支出和工程维修养护经费全部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也可参照《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办法》采取地方水利基金补助或地方自筹等方式解决。健全管理机构和人员。根据水库的规模、功能、任务等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配备管护人员。
4、结语
当前,河北水库安全运行管理和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需要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水库管理体制,建立稳定可靠、使用高效的水库管理经费保障机制,建立社会化、专业化的水库维修养护模式,调度科学、经营规范的水库运行机制,建立奖惩分明、科学考核的水库管理监督机制,切实加强水库安全管理,全面、稳步、深入推进水库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实现工程良性运行和长效受益,支撑河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河北省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暂行办法:河北省水利厅,2013:
[2] .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水利部,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