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防洪抗旱工作

2016-04-29 00:00:00依登加甫·萨尔娜
水能经济 2016年10期

【摘要】关于防洪抗旱减灾的研究一直都处于重要的领域,如何做好防洪抗旱工作也是备受关注的,本文就从防洪抗旱的研究背景,防洪抗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防洪抗旱能力的措施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防洪抗旱;存在问题;提高方法

引言

到目前,我国已经修建了许多防洪抗旱的工程,并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效益的发展,面对新的形势,防洪抗旱工作需要进行更深入全面的考虑,应该将新的技术,新的材料引进来,并进一步的做好防洪抗旱工作。

1、防洪抗旱工作的研究背景

从八十世纪中期开始,水力学模型被应用于城市与河道洪水的计算,同时,刘树坤等其他专家还倡导建立了灾害学与防灾学。

九十年代中期,周魁一总结多年的研究心得,提出了灾害具有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的概念,并进一步论证了该概念的实质以及哲学基础。

2001年,我国组建了防洪减灾研究所,2002年,成立了水利部抗洪减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创建了管理与科研紧密结合的发展模式。2008年,更名为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研究力量一步步逐渐加强,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二十一世纪,防洪抗旱减灾的研究已经不仅仅是之前研究的小区域了,其发展逐渐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由于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不同,其洪水与旱灾的发生情况不同,危险性自然也有很大的区别,这就要求在防洪抗旱减灾的方案制定上,要因地制宜,既要遵循自然地发展规律,也要顺应社会的发展规律。

随着逐渐提高的对于水安全的要求,在防洪抗旱的研究领域,已经不仅仅是对于防患措施的研究,更应该考虑到防洪抗旱问题涉及到的灾害学,防灾学等方面。这就需要有足够的科学的指导基础以及应用技术的发展来支持。

2、防洪抗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防洪抗旱基础设施不完善。旱涝问题对于农业的影响是极大的,而农业的发展地一般都是经济不发达,防洪抗旱设备不完善的农村,这就使得农业的发展很难满足其需要的防洪抗旱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发展,也影响了防洪抗旱能力的提高。如此看来,制定合理的防洪抗旱标准,加强防洪抗旱工作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2 防洪抗旱的物资不足。面对防洪抗旱工作的进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总体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防洪抗旱工程建设的数量以及质量都需要充足资金的保障,这就要求防洪抗旱的资金以及物资的准备都要有进一步的完善和加强。

2.3 人们防洪抗旱意识薄弱。虽然灾害频频发生,但人们的防洪抗旱意识却很薄弱,对于防洪抗旱工作的认识也并不全面,面对防洪抗旱的相关准备以及应急处理能力等都不够重视,甚至,有些人对洪灾与旱灾的发生抱有一定额侥幸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防洪抗旱工作的进行,也从侧面反应了人们对于防洪抗旱问题并不是很重视,这就要求我们加大防洪抗旱方面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的防洪抗旱意识,增强防洪抗旱的能力。

3、提高防洪抗旱能力的措施

3.1 制定合理的防洪抗旱标准。防洪抗旱的标准也就是防洪抗旱的安全风险风险程度。其制定要适应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将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和社会承受能力综合起来考虑。面对一定量的社会经济资源,一定要让其发挥本该有的经济效益,切忌为了追求高安全系数制定过高的标准,这不仅会给投资效益带来影响,也会使管理养护面对较大的问题。当然,也不能为了降低投资而使标准降低,这会使得工程的风险大大升高,起不到本该有的防范风险的作用。

3.2 确保防洪抗旱工程的质量。保证防洪抗旱工程的质量是实现防洪抗旱的目标的重要保证。由于目前许多工程质量的不达标,使得各种危险的事情频繁的发生,并没有起到防洪抗旱工程本该有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要大幅度的提高工程的质量,确保防洪抗旱工程能够有效的发挥其作用。

3.3 加强防洪抗旱工程的管理。管理一直是各个环节的中心环节,在防洪抗旱工程中,管理工作同样起着关键的作用。随着防洪抗旱工程的增多,其标准也就逐渐升高,管理的难度也就越大,复杂程度也就升高。并且防洪抗旱工程除了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破坏之外,还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这就使得管理问题显得更为重要了,毕竟只有将各种隐患清除了,才能将工程管理的更好。这就要求我们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到关于管理的问题,要将其放在与工程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有些防洪抗旱的工程建设中存在严重的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这非常不利于工程稳定的发挥其效益,也降低了该工程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3.4 提高防洪抗旱意识,增强防洪抗旱能力。现如今,还没有准确预测洪灾和旱灾的能力,也没有办法完全控制洪灾和旱灾,这就要求人们能够逐渐适应洪旱灾害的发生,增强防洪抗旱的意识,在洪旱灾害发生时,将损失减到最少。为了实现这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关于防洪抗旱方面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对洪旱灾害方面的认识,掌握一定的关于防洪抗旱的常识。种植作物时,要充分了解农作物的耐劳抗旱能力,选择合适的农作物进行栽种。对于可能发生洪水灾害的河道,要保持其一定的抗洪能力,开发利用时也要考虑其本质,将其尽量建成短时间内不会受洪水灾害太大影响的建筑。发生洪涝灾害时,采取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

3.5 加强防洪抗旱的物资贮备。既然为灾害,其发生就是猝不及防的,这就要求涉及到的各个部门要根据指标储备一定量的抢险物资,并配备必要的排涝设施,满足抢险排涝的需要。除此之外,还要建立专门的的抢险排涝队伍,明确各个队伍的任务与职责,加强战前培训,保证防洪抗旱工作的顺利进行。

4、结语

面对新时期的新挑战,不能一味的停留在传统的治水手段,而是要与时俱进的根据防洪抗旱的新形势寻找更好的防洪抗旱的方案,为实现防洪抗旱的科学方法以及科学管理进行积极的深刻的思考,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1]王金成.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J].河北水利,2008,07.

作者简介:依登加甫·萨尔娜(1982-)女,新疆塔城人,本科,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县水利局,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防洪抗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