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水利工程的建设优劣,会直接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构成影响。水利施工中,易于产生较多的问题,而施工裂缝问题为水利施工中最严重的问题。为此,对水利施工中裂缝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对水利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裂缝类型及成因进行概述,制定了完善的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技术措施,现进行具体阐述。
【关键词】水利;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思考
混凝土施工,为水利施工中的主要工作,而这项工作施工的好坏,也会对工程的整体施工效率构成直接的影响。水利工程实际施工的过程,易于产生施工裂缝问题。闽江防洪工程南平段(一期)防洪堤工程,第Ⅰ标段防洪提总长7111.2m,其中渡头左岸堤段1811.7米、邵口右岸堤段2629.4米、茅坪左岸堤段2673.1米,现就其裂缝的控制工作予以探讨。
一、水利施工中裂缝的成因分析
1. 内外温差差异
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内部易于产生水化热的情况,经长时间累积后,混凝土的内部温度会发生较大的改变。内、外的温度差较大,就会使得混凝土的内部出现较大的应力。外部也会产生较大的拉应力。由于混凝土自身拉性能较弱,在内外温度差较大的环境下,容易产生混凝土内、外作用,一旦超过临界值,就会导致裂缝情况的出现,需经相关的措施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
2. 外部环境的问题
常见的外部环境因素,主要涉及天气、季节等变化。夏季的天气,导致外部的环境温度较高。外部环境的温度,明显高于混凝土浇筑后的温度,使混凝土内部吸收凝集较多温度,不能充分释放。与此同时,还会发生混凝土内部压力较大的情况,引发裂缝出现。而冬季的外部的温度较低情况,混凝土的内部、外部温度累积,使得温差所致内部、外部的压力增加,进而产生开裂现象。
3. 混凝土物理特性问题
混凝土完成浇筑处理后,实际硬结时,逐渐冷却。混凝土体积缩减,即为混凝土收缩。受到混凝土自身的压力影响,在实际应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生一定程度变形情况,则为徐变。上述现象的出现是因为混凝土自身的热胀冷缩所致,产生物理特性。混凝土中的游离水分,易于在高温条件下蒸发,因为混凝土自身成分和调配、日后施工等因素所影响。
二、水利混凝土施工中常见的裂缝类型
常见施工裂缝:干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沉陷裂缝。水利施工中,常见的施工裂缝包括:干缩裂缝,混凝土养护2h后,易于发生干缩裂缝情况。这一裂缝的出现,主要和外界因素的影响有关;塑性收缩裂缝,即为混凝土凝结前,因为失水速度过快所致,这一裂缝的状态具有中间宽、两端细、长短不一等特点;沉陷裂缝,出现的原因和结构地基土质较松、不均匀等有关;温度裂缝,经温度、拉力改变所致。
三、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技术
(一) 施工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施工过程,应在施工设计的时候做好相关的混凝土性质特点了解工作,防止混凝土结构发生面突情况,这时应力比较集中,使得混凝土发生走形开裂等情况。可采取添加膨胀剂的方式,做好收缩混凝土的补偿工作。
(二) 合理选择施工的材料、施工计划
客观对水利工程的不同需求实行分析,然后做好混凝土强度和混凝土类型的筛选工作,尽量繁殖水泥的强度过高情况出现。应该选择质量达到标准的施工材料,以便合理的配置施工的计划。水利工程施工的时候,还需做好施工材料的选择工作,以便确保施工的效果,以及日后施工的效果。
(三) 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1) 混凝土拌和站每班做三组砼抽样试验,检查混凝土配比、拌和时间、外加剂掺量、坍落度等是否满足待浇部位的混凝土设计要求。混凝土试块应满足设计标准,及时控制、检查混凝土,防止产生初凝现象。
(2) 对各设计标号的混凝土应进行配合比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混凝土拌和楼计量器具应准确,定期进行检测。混凝土入仓距离不大于2m,超过2m挂溜筒或缓降溜槽。在运输或浇筑过程中发生骨料分离现象,立即予以清除或重新拌制并调整混凝土配比。
(3) 在模板表面使用涂脱膜剂,使用后立即清洗干净,变形或破损模板整修后分类堆放。混凝土浇筑前基础面或混凝土施工缝清基应干净,对水流要妥善引排,岩面施工缝无积水、无杂物,混凝土面无乳皮、成毛面。
(4) 夏季高温时,尽量减少混凝土浇筑工作量,并采取降低骨料温度,采用低温水,加快混凝土入仓覆盖速度,采用喷水雾等方法,浇筑施工尽量安排在早晚和夜间进行。在冬季低温季节,施工仓面应采取加热保温等措施,确保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不低于5℃,同时掺加气剂并行保温措施。
(5) 浇筑时配合钢筋看护员保护钢筋,确保钢筋的位置准确。正确应用振捣器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养生,并派专人倒班养生,防止混凝土因收缩而产生裂纹。
(四) 施工质量控制
水利施工过程中,一个良好的施工质量是决定混凝土裂缝的重要环节,所以,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经常采用二次振捣施工工艺,对于水利工程混凝土沉降裂缝可以起到很好的消除作用。其次,即通常采用机械振捣办法,所得的混凝土收缩性较小。
根据机械性能确定振捣时间,一般控制在10s/次,最大限度的消除钢筋下和粗骨料水膜,其次,耳二次摸压技术还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降低混泥土塑形收缩导致的裂缝几率,塑形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表面水分流失导致的,一般出现于混凝土加水至初凝之间。
通过抹光机予以磨平、提浆,并结合地坪硬化状况去掉圆盘,通过抹刀予以横、纵方向收光,上述工序均可以提高水利混凝土的强度和平整度,降低混凝土裂缝的发生率。
(五) 施工检测技术的应用
施工的各个环节,均应合理的使用监测技术,主要的目的为加强对混凝土温度的控制,以便发生异常的情况,在第一时间做好相关的处理工作。
四、总结
水利施工的过程,为保证混凝土裂缝能够有效的控制,应加强对产生裂缝的原因实行分析,以便于实际设计的过程,制定完善的抗裂缝措施。经混凝土技术的特点,制定出完善的混凝土裂缝技术,进而提高水利混凝土施工的效果,减少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几率。
参考文献:
[1]李刚.简介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18):141—141.
[2]徐智文.浅谈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6):00309—00309.
[3]高玉志.浅析水利水电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J].工业c,2015(42):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