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也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并没有随着城市的扩大、人口规模的增加而完善,尤其是城市排水系统,大部分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建,缺乏科学系统的规划设计,在遇到暴雨或超标准暴雨时,便会出现城市内涝,造成交通瘫痪,停水停电,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甚至严重威胁着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城市水文的发展,将为城市防汛和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提供可靠支撑作用。
【关键词】城市水文;防汛;内涝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城镇化的普及,城市人口在持续不断的增加,城市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一些新建和扩建城市,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和规划设计不合理,给城市灾害发生造成了很大的隐患,尤其是城市排水系统的陈旧和设计不尽合理,造成近几年来城市内涝屡屡出现,给市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甚至严重影响了市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城市水文是研究发生在城市内部或外部,受城市影响的水文过程,为城市建设和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提供水文依据的学科,它包括城市化的水文效应、城市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城市水文气象观测、城市供水和排水、城市的防洪除涝、城市水文模型、城市水文预报和城市水利工程经济等,怎样才能科学高效地发挥城市水文在城市防汛工作中的作用,从而为市民的正常生活提供保障,确保市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已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1、城市内涝灾害形成的原因
一是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持续提升,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市民的生活对城市水文的影响越来越大。大量人口的涌入,使得城市人口密度快速增加,导致对水量需求的增多,造成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排放增加,给城市排水体系带来巨大的压力。二是交通工具(尤其是私家车的增多)及生活热量的排放,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改变了小区域水文特性,导致城市短时间内降水量急剧增多。三是城市建设,改变了区域下垫面的原始状态,减小了城市渗水量。大面积的水泥建筑及公路的修建,使得路面硬化,原本渗透性好的土地和植被大量减少,导致城市可渗水面积急剧下降,地表径流增加,尤其当暴雨天气出现时,在地势低洼地带极易形成积水,进一步引发城市内涝。
2、城市水文工作对城市防汛的重要意义
城市水文对城市防汛能够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作用。如何科学合理的做好城市水文工作,是做好城市防汛工作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目前,我国部分城市防汛排洪能力较差,水文监测站系统严重缺乏,此外,相关工作人员工作能力低下,都对城市防汛工作的开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所以,必须要进一步地加大对城市水文的分析研究,要意识到城市水文在城市防汛工作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将城市水文和城市建设、城市水文建设与城市防汛工作的开展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城市水文、排水防洪及水生态环境等三方相辅相成的城市水文防汛体系,以保障城市防汛工作能够合理、科学、高效的进行,从而减少城市内涝灾害的发生,降低市民的财产损失,确保市民的人身安全。
3、当前城市水文与内涝现状及问题
3.1 城市水文与内涝的基本现状。近几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城市规模持续扩大,人们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巨大的提高,但是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未跟上城市化发展的步伐,尤其是在城市建设中,脱离城市水文相关数据,城市排水缺乏科学规划和设计、积水内涝等问题被严重地忽视等,导致城市内涝加剧。比如今年进入雨季以来,我国南方、北方大范围的城市内涝灾害。对此,大多城市规划了一些城市防汛水文站点,展开了对城市水文的相关监测与分析研究,以应对日益严重的城市内涝和保证水资源监测的需要。但遗憾的是,城市水文的发展速度较迟缓、水平相对较低,只局限在雨量的预报和观测,其中较多的是开展雨量的观测。一般情况下,城市中都设置着雨量站,但在使用中各单位并没有进行紧密的合作,导致观测的效率低下。此外,在雨量观测仪的使用和观测上各单位的标准不统一,造成测量混乱,不能充分地利用相关观测数据。要想建立起高效的城市防汛和水资源监测,把握城市水文与防汛之间的联系,就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对特定区域进行站点勘查、设立、数据资料的搜集分析等前期基础性工作;对生活生产废水、工业污水以及地下水等进行固定时间的检测;对全市降水量、蒸发量及城中河道的径流都要进行全年的监测;对城市低洼地带进行水位预警监测等,然后将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建立相关的城市水文模型,科学合理地评价城市水文的变化以及对城市防洪工作开展的影响。如果这些工作不能做到位,必将会阻碍水文工作的效率,不利于水文工作的整体性建设,严重影响了城市防洪工作的正常开展。
3.2 城市防汛中存在的问题。我国土地面积辽阔,地理位置也不尽相同,因此城市防汛形式也因地而异。有的城市依山修建,一般情况下要修建河道以排水防汛防洪,或是依据实际地理环境修建水库进行防汛。而有的城市旁河而建,一般情况下主要通过堤坝建设或加高建筑物地基来防汛,另外还修建城市内部渠道来调节水量,大大减轻了城市洪涝压力。
近些年,随着我国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建筑用地也随之增多,雨季一到,尤其是暴雨,城市的防汛排洪压力非常的大,极易形成内涝,给市民的出行带来极大不方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财产和人身生命安全。出现这问题归根到底是由以下几方面引起的:河道管理疏忽,相关人员没尽到本职工作,没能及时处理淤塞河段;城市防汛系统不健全甚至没有建设,导致排洪不及时,积水严重;城市排水系统设计有缺陷,一遇暴雨则会陷入瘫痪中。
4、加强城市水文在城市防汛作用中的相应措施
4.1 发挥河湖调洪能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防汛设备。城市内涝灾害主要是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造成。自然因素主要是城市热岛效应强,体现在大中城市地区,由于短时间对流天气,造成局地暴雨集中,降水量较大,地表下渗能力较差,形成的内涝;人为因素则是在城市建设中人们过于追求外在建设,没有危机意识,严重忽视了城市抗洪能力的建设,另外,房价的畸形增长,房地产商利欲熏心,肆意侵占湿地、湖泊及河道,这样做的恶果是直接降低了河湖的自然调洪能力。所以,
在城市水文建设中要疏通与建设双管齐下:加大河湖的疏通工作,严禁侵占河道、湖泊,并归还被侵占的河道、湖泊及湿地;加大城市防汛设施的投入,完善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科学规划和设计,加强建设管理,进一步提高城市防涝能力。
4.2 科学合理布设城市水文监测站点,提高城市防汛的监测能力。只有设立科学合理的水文监测网点,快速掌握分析实时监测结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才能使城市水文的效能在城市防汛中得到最大的发挥。因此需要合理整合城市雨量监测站点,建立完善的城市降雨监控系统,这样才能精准地将城市的区域降水情况及时掌握,推算出不同范围的降水量以及降水强度,为城市防汛部门制定出科学正确的防汛措施提供依据;合理调整城市区内河道、主干道路以及地势低洼处的水位监测站点,在城中不同的道路上实行分段监测,从而全面的掌握不同路段的积水状况,并在路口交叉处以及道路旁容易看到的地方竖起屏幕进行各区域水位信息的公示,第一时间内向市民预报积水路段情况,最大限度的为城市防汛工作实施和市民出行安全提供有效准确的信息。
4.3 建设城市防汛预报体制,提升城市防汛效率。城市规模飞速扩大,强降雨的不断发生,致使城市防汛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因此建设城市防汛预报体制非常急迫。需要水文部门建立系统的城市水文监测体系,建立相应的城市水文预报模型,形成完整的城市防汛预报体制,有利于政府及时作出高效应对洪峰的措施,使市民及时避开汛情严重的地段,更加顺利地转移受灾群众,确保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
5、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水文在城市防汛工作中的作用重大,直接影响着城市防汛工作开展的进度和效率,因此,城市各相关部门要紧密合作,做好城市水文工作,为城市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程文利.城市暴雨灾害与强化城市水文研究[J].陕西水利,2012(6):21-23.
[2]何川.城市水文效应的产生及应对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6(6):67-269.
[3]王金帅.刍议现代水文预报技术在城市防洪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04):276-278.
[4]张秉新,郭海涛.浅谈城市化发展中的城市水文问题[J].金田,2013,3(3):295.
[5]穆台力甫·牙森.城市水文效应规划对策的探讨[J].地下水,2015,2(2):89-90.
[6]赵恩来.城市水文在城市防汛工作中的作用[J].城市建筑,2015,(12).
[7]吴铁钧,陈端丹,李昊.浅析如何提高水文工作在城市防洪中的作用[J].水利水电工程,2015,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