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浅析

2016-04-29 00:00:00沈晓莹李青云
水能经济 2016年10期

【摘要】本文介绍了目前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析了我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加强水资源利用率及采取相应保护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措施

引言

水资源的存在不仅是世界万物的生存保障,同时它在人类农业及工业的发展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水资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被污染的范围和程度也持续增加,同时,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不够,以及二次利用率不足也成为我国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有助于促进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我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水资源已被逐渐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能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这个国家能否得以更好发展的支撑力量,是对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具有一定影响的战略性资源。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程度,彰显出这个国家对水资源的合理调控能力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水资源在一个国家中的供需情况若失去平衡,将直接对该国家的社会经济造成波动。我国作为水资源比较短缺的国家,要特别重视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维护水资源的生态环境平衡,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水资源总量不到3万亿m3,其中地表水占据了95%以上的比例,地下水只占5%左右,加之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相对会更少,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近些年,我国存在大量用水浪费现象,同时水资源生态环境逐步走向恶化,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也对水资源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加之我国的水资源分配南北不均,于是使我国的水资源形势更加紧迫。

2、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我国各级水利单位与部门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尽管如此,仍存在不少问题。

2.1 对水资源的存量定位认识不足。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的水资源总存量大概为2.8万亿m3,在世界径流水资源中占据总量的比例为6%,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我国是水资源富裕国家。但是我国人口数量多,且某些地区人口密度特别大,是世界上用水最多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人均占有水资源的数量特别少,远远低于国际人均水平,被列入到世界贫水国家之一。

2.2 水资源污染情况日趋严重。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水资源无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关专家对全国8个水源地进行了水样检测,通过分析发现,多数水源地均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但最严重的属于黄河流域。通过对这些污染严重的水域水源的水样进一步分析后得出结论,污染源主要来自农业、生活垃圾与工业生产等方面。

2.3 水资源供水结构失衡。我国水资源的供水结构主要是对地下水利用率较高,农业用水量高,但是对于地表水的利用却非常少,因而导致了地下水被超量开采、地表水被浪费的现象出现。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中,自备井是开采利用量最大且最广的,而且不便管理。

2.4 水资源处理费用以及污水处理费未能征收到位。我国除了对居民的生活用水付费可一次性征收到位以外,工业生产用水以及企业的自备井用水等在用水费用的征收上都比较困难,长此以往会导致大量水资源的流失与浪费的现象出现,同时还有可能会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与正常发展造成不利。若水资源费用与污水处理所需的费用不能征收到位,这一情况将对我国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造成严重影响。

3、加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主要措施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形式的发展,我国在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需要高度重视,同时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现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提高意识,增强水资源保护责任感。在经济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工作生产、生活用水等方面的用水量将不断增多,在以后的发展中水资源的存有量或许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形成制约性的“瓶颈”。水资源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代替的资源,我国的人均拥有量并不多,所以需要从全民节约用水与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上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高认识。

3.1.1 全面了解与认识水污染的严重性。若对水资源的污染置之不理,不采取治理措施,那么被污染的水资源污染就会日益严重,有水也相当于没水,因此,对水资源的污染防治要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城市的建设结合起来考虑。

3.1.2 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对水资源进行开发。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的,它的循环再生有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在对水资源进行开发时,要注意对水资源的保护,拒绝采用破坏性的开采利用方式。

3.1.3 对水资源的准许利用进行严格的制度制约,对水源的开采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规范在可操作范围之内,杜绝超量开采利用,并对已超出开采的水量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使其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3.1.4 对导致水资源污染问题出现的污染源应依靠法律对其进行遏制与治理,坚决禁止将污染项目建设在水资源保护区范围内,若有已经建设好的对水资源有污染后果的项目,应勒令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整顿或者搬迁。查出有偷排污水、对水源环境造成污染以及不服从管理的人或事,要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公开曝光并进行批评与处罚,严重的有必要追究当事者的经济责任或者刑事责任。

3.1.5 强化对水资源费用与进行污水处理的费用的征缴力度,在经济杠杆与政策的合理利用下,有效的推动节约用水与水污染治理工作,在用水方面杜绝将企业的效益转加给社会的错误观念出现。

3.2 调整供水结构,采取集中供水措施、减少对地下水的采用。现阶段,我国水资源的供水结构主要是对地下水利用率较高,农业用水量高,但是对于地表水的利用却非常少,因而导致了地下水被超量开采、地表水被浪费的现象出现。面对这一现象,可以通过将水利规划与城市建设规划进行衔接的方式进行治理,将供水规划划入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中,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不断对城镇供水规划进行完善,对供水水源进行科学的调配,对自备井等进行全面清理,另外要对水资源的开采利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提倡取水与补水平衡原则,使水资源的超量开采问题尽快得到解决与改善。

3.3 对水资源的节流开源问题共同进行。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遵循开源节流并重原则。根据我国水资源的增存量,对地表水进行积极的拦蓄,同时开发新的水源,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拦蓄工程以及由小流域组成单元的塘坝、水库工程等项目的建设。另外,可以依靠政府出台与此相关的政策,对污水经过处理后形成的处理水可以低价引导企业进行使用。此外,对节约型社会尤其是节水型社会进行大力的开展建设,主抓城市中特殊行业(比如餐饮、洗车、洗浴等行业)的计划用水的审批与管理。在农业用水方面,同样以节约用水作为重点工作,实施节水灌溉方式。

3.4 建立健全水利投资体制系统,增加工程投资量。水资源治理与水利工程的建设属于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解决好水利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应对洪涝灾害、水资源不足、水生态环境被污染等问题进行统筹考虑和安排,除了要建立完整、科学的水利规划体系外,还需要尽快建立水利投资体系,从而使水利工程可以按照计划有效的进行实施。

3.5 部门间互相合作、依法进治水,促使我国水资源的水质得到切实改善。要改善我国水资源被污染的现状,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对水资源开源地开展切实有效的保护工作,对水资源保护区做好规划,并制定相关管理办法以及处罚条例,另一方面还要杜绝在水资源的保护区域内建设有污染的企业、做好污水排出口与垃圾处理场地规划,以确保水资源不受污染。通过上述系列举措,确保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逐步进入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段青维.户县秦岭北麓水资源保护存在的问题与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07).

[2]刘平.试论加强水利水资源的管理措施[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07).

[3]李祥东.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J].科技信息,2007,(05).

[4]白明华.跨国水资源的国际合作法律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

[5]王资峰.中国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0.

[6]赵宝峰.干旱区水资源特征及其合理开发模式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0.

[7]彭坤.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水资源利用合作法律机制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