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提升,使得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人类的生存环境已经因此遭受到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而河流尤其是运输频率较大,运输十分繁忙的运河航道,其内部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随着我国航运事业的发展而愈发的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对此,本文以航道疏浚工程为立足点,通过分析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就该项工程在实际施行期间的生态防护措施进行研究。
【关键词】航道疏浚工程;生态防护;研究
引言
航道疏浚工程作为能够有效缓解和解决生态环境破坏,节约水资源和相关能源,确保我国河流污染问题能够被有效的抑制,推动该项工程的有效进行,减少该项工程实际施工期间可能会对周边环境和水文造成的污染,针对该项该项工程的具体要求和河道运输工作现状制定有效的生态防护措施,便成为了当前航道疏浚工程在实际进行期间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
1、生态防护工作的基本概念
所谓的生态防护,其主要指的是对生态环境进行预防性的保护。即施行对生态环境展开各种预防性保护的措施,使得生态系统能够更好的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必要条件。从另一种层面上来看,生态保护还指那些已经被损害的生态系统,使其能够被恢复到或者是可以接近到其受到干扰之前的生态状况操作和管理过程之中。疏浚工程的展开会对其周边的生态环境与水文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如何做好航道疏浚工程展开期间的生态防护工作,便成为了航道建设人员必须要考虑和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对此,以现阶段我国和本单位施行的白海豚保护工作作为主要切入点,通过分析疏浚工程在施工建设期间可能会影响生态环境的部分,并结合这些影响因素和本单位目前发展情况,就管理和控制疏浚工程施工理念和行为的措施进行分析,从而找出建设疏浚工程时,白海豚这种生物的保护措施势在必行。
2、航道疏浚工程会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2.1 对陆生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如果航道在开挖期间涉及到的陆域面积会经过一些自然保护区,就会对陆域上较为敏感的生态环境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在进行河道疏浚期间,会压占一些植被,而这种压占行为可以被分为永久性和临时性两种,如果永久性占地面积比较小,则工程出现压占植被情况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就比较小,反之,则影响比较大。在进行吹填和疏浚施工时,挖泥船施工会产生一定的噪音,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而疏浚工程的展开,还会带来大量疏浚弃土,这些弃土如果被放置在陆地上,就会产生大面积压废土地。
2.2 对水生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航道疏浚工程的施工,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体中悬浮物的含量,而悬浮物浓度的瞬间增加,还会极大的降低水中包含的浮游生物本身的生存能力,以便对水生动植物的生长和生存产生极大的影响。与此同时,疏浚深度和疏浚面积同可以被带走的大型底栖生物与水生植物数量具有直接关系。恩菊相关数据资料显示,大多数的底栖生物基本都是生活在表层三十厘米沉积物之中,如果疏浚深度可以达到七到十三厘米,底栖生物就会在十五天以后被恢复;如果疏浚深度在二十厘米左右,生物就会在疏浚工程完成后的六十天开始恢复。而对于水生植物来讲,其主要是生活在两米深的水层之中。
3、航道疏浚工程施工期间的生态防护措施
3.1 制定科学合理的疏浚施工方案
首先,工程施工人员需要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底泥污染的基本沉积特征、理化性质和分布规律等。在全面分析和调查相关数据之后,需要完成对底泥中沉积物总量的测算工作,以此来确定出准确的开挖深度、疏挖范围和疏挖规模,从而合理划分疏浚工程的施工区域,工程的总施工量、具体挖掘方式、工程施工制度、机械设备配置情况以及具体的施工期限等,针对疏浚工程具体的施工情况和施工要去来确定出科学合理的方案。
3.2 选择适合的疏浚施工时间和时令
对于生存在河道底层的水生生物来讲,在冬季展开底泥疏浚工程的风险最小。因此,企业管理者可以选择在冬季或者是枯水季施行航道疏浚工程,以便有效的避开底栖生物幼虫的生长周期与繁殖周期。一般情况下,这种周期基本都是在气温较高的月份。此外,河道在退潮和大潮期水流的流动速度相对较大,所以,在挖泥时,河道中的悬浮物与溢流泥沙的沉淀相对较为困难。因此,疏浚工程施工人员在工程施工期间需要尽可能的减少在这两个时期进行绞吸疏浚工程的施工作业。
3.3 强化对航道疏浚工程的施工控制
在展开疏挖工程施工时,施工人员应该要严密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问题:其一,减少搅动污染底层的次数,在疏挖的同时使用相应的泄漏措施和防扩散措施来确保高浓度吸入,从而有效避免那些处于悬浮状态的河道污染物对周边的水体环境造成污染。其二,不断的提升疏挖精度和定位精度,彻底清除掉河道底层的污染物,尽可能减少超挖量出现的频率。即在确保疏浚效果环保性的基础上,不断的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对此,相关人员可以使用GPS或者是GPS—RTKD等测量方式来控制相关人员的施工行为。其三,防止在输送过程中出现泄漏造成水体二次污染问题。其四,对疏浚出的底泥污染物进行有效的安全处理,以便能够更好的防止底泥污染堆场对附近地下室和其他环境造成潜在威胁和新危害。
3.4 对河流污染底泥进行合理处置
就处理污染底泥工作来看,具体的处置方案主要由底泥堆放和余水处理这两个方面。其中,余水处理法指的是加工底泥余水中所含有的污染物疏浚出去,这些污染物主要是以颗粒状态或者是黏附在底部污泥细小颗粒上的物质。在进行余水处理期间,工程的施工人员可以通过强化污染物堆场的间歇作业、自然沉淀、加药过滤促沉淀等方式,将余水中存在的悬浮颗粒物去除掉,以便从根本上对余水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此外,而所谓的土地利用,指的则是将疏浚出的底泥应用到林地、农田、湿地、草地、育苗基地、市政绿化等土地重建和修复工作之中。
3.5 充分使用疏浚工程的弃土
疏浚弃土作为现阶段社会发展期间的一种资源,相关人员需要对弃土的性质进行认真详细的分析,尽量发掘出弃土本身具有的利用价值。就目前来看,疏浚弃土本身具有的主要用途有:一是建筑与其他工程用途,包括了建设机场、港口、住宅和城市等;二是建筑材料,例如加入一些水泥使其能够固化,并制成一些建筑砌块;三是置换回填;四是覆盖,即在离岸的回填区域使用较为洁净疏浚来覆盖一些带有污染性质的疏浚物;五是人工补滩;六是侵蚀控制与海岸线保护;七是在渔业中的使用;八是在农业、园艺业和森林业中的应用;九是在建设娱乐场所和国家公园中的应用;十是管理固体垃圾和露天矿回填。
4、白海豚的生态保护策略
首先,相关人员需要对白海豚的栖息环境给予有效保护,确保其能够安心生活,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其次,在沿海地区建设新的工程项目前,需要针对该项工程作出一定的施工评估,尽可能保证不会对白海豚的生存空间造成影响,避免出现炸鱼和电鱼等事件发生的概率。再次,避免在白海豚生存空间周边出现过度捕捞情况,保护白海豚栖息地生态多样性,确保其能够有充足的食物来源。最后,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强化对废物倾倒和污水排放的管理。此外,相关部门还需要强化对白海豚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让人们从根本上认识到保护白海豚的重要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航道疏浚工程项目的有效施行,不仅使得当前我国大部分河流的通航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还为日后河道泄洪工作的顺利施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在推动航道疏浚工程不断展开的今天,相关施工人员需要对底泥进行有效的处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河道水体环境,为河道沿线防洪和泄洪工作的顺利完成,以及维护城市安全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劳嘉桥.基于生态防护的航道疏浚工程探讨[J].科学之友,2011,14(07):109-110.
[2]李文正.长江口航道生态环保建设经验与启示[J].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03(08):9-12.
[3]王冶.环保理念下的港口航道疏浚工程浅析[J].珠江水运,2015,15(04):68-69.
[4]黄华梅,高杨,王银霞等.疏浚泥用于滨海湿地生态工程现状及在我国应用潜力[J].生态学报,2012,08(09):2571-2580.
作者简介:宋欣:19830611,女,湖北,本科,航道疏浚、吹填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