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及防护对策

2016-04-29 00:00:00郑海燕
水能经济 2016年10期

【摘要】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对水环境的影响按影响类型和影响程度可分为运行期影响和施工期影响,该类建设项目为非污染生态破坏型建设项目,影响的对象主要是河流、水体、及相关的生态环境等。本文主要分析了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为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设计、环保措施的落实及后期的管理提供了切实的依据,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环境影响;环保措施

1、引言

水利工程的建设在我国不仅对推进资源合理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于促进我国的发电、灌溉、航运、防洪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把水利工程建设这个项目做好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水利工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很大。因此,在水里工程建设中衡量一个项目的成败不只是看他如何合理的解决工程技术问题,更要看它是否在建设过程中是否重视对环境的影响和是否有完善、具体的解决方案。水资源的现状是各个方面因素在自然环境下综合作用的结果,而水利工程则是一项改造水资源活动的人为行为,所以,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最重要的影响就是改变了自然水环境。水利工程对水环境的改变不仅体现在改造河流河道破坏自然系统的稳定,而且对于水质还有河流中的各种生物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2、施工期水环境影响

联通工程、供水工程、水源工程三个方面是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部分。经过对这几类工程的施工内容、施工方式的分析,将施工期的水环境影响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生产废水

转筒和料罐的冲洗废水、基坑开挖排放废水、混凝土养护水是临时生产系统总主要的生产废水。悬浮物和PH是冲洗废水的主要污染因子,其中基坑开挖排放出的废水泥沙含量高,经常性基坑排水的PH值是11,SS浓度是2000mg/l左右,这种排水如果进入水体会增加水体的浑浊度;而冲洗废水PH值在11左右,悬浮物的浓度在5000mg/l左右,也会对水体造成影响。

2.2 油性废水

能够产生一定量油性废水的是施工机械车辆的冲洗、检修环节,这些废水如果不进行处理直接进入河道,对增加水体的石油类污染物,河道的水质将会受到污染。

2.3 土料冲刷

有的工程项目组将大量松散土料堆积到河道近旁,并且不加任何围护措施,遇到暴雨天气,大雨冲刷土料进入河道,将河床淤积,水体混浊度增加。

2.4 生活污水

施工期施工人员住处、食堂产生的生活污水重金属含量较高,这些生活污水如果不加处理直接排入河道,会对河道水质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3、运行期水环境影响

3.1 水库工程

水库富营养化和上游污水排入水库造成污染是影响水库水质的主要因素。水深和水面积在水库蓄水后都会大幅度增加,导致水流变缓,使水体滞留在水库中,改变了原本的水体性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造成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是总氮和总磷,而氮源和磷源主要来自于农业施肥面源和生活、生产污水的排放。下游河道水量会因为水库蓄水后而减少,这样下游河道周围的生态环境和水生生态系统都会受到影响。

3.2 管线工程

水环境在管线工程运行期受到的影响主要包括:输水渠系、输水涵洞、输水隧道等输水管线的渗漏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地下水会因为输水隧洞的施工而遭到破坏,这种破坏会改变地下水的出露条件,从而使得整个区域水环境发生改变,产生如泉水干涸、地下水漏洞、河流断流的问题。最终工业和农业的发展会因为水井报废、地下水开采成本增加、地面下沉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和地质问题而受到阻碍。

3.3 灌溉工程

灌溉瞎渗和灌溉退水等水环境问题主要是运行期灌溉对水环境的影响,灌溉水会将灌区周围的生活污水还有对农田土壤冲洗夹带的化肥农药、盐分和碱分通过排水渠道排入湖泊河流来污染地表水,增加水的混浊度、影响水的味道、温度、PH值、矿化度还有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另外,地下水也会因为灌溉水经土壤入渗而遭到污染。综上所述,灌溉水下渗和灌溉退水对河流的影响主要是因为过量的灌溉而引起的。

3.4 生活污水

运行期的生活污水同样对河道水质产生影响,主要是因为运行期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不经处理排入水体而对水体生态造成的影响。

4、水利工程生态保护

4.1 工程措施

生态水利工程创新模式是生态视野下基于水利工程所造成的一系列生态问题而进行的自觉改进和反思,从规划上、技术上革除在建设中由于技术不到位和粗放式建设方式等原因所造成的生态破坏。所以水利工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发展战略思维的指导下创造性的结合了生态工程和水利工程,并水利工程管理方式和生态建设技术改进出发,在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基础上,树立起正确的对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战略系统和规划目标。

4.2 体制措施

我们在大力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更应该清楚认识到环境在水利工程建设下所受到的影响,所以,我们要正确处理好环境和水利工程建设之间的关系,本着和谐发展的理念,促使二者和谐发展。

4.3 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在某地区进行可能影响环境的工程建设时候,对其活动对周围地区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评价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治理环境污染的对策,这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实现环境建设、水利建设和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重要手段。水利工程建设不仅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而且还要进行经济评价,合理的分析开发建设活动中可能会产生的各种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种环境影响评价不仅可以防止由于布局不合理而给环境带来的无法修复的损害,还可以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合理选址提供足够的依据,

4.4 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之中

我们要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把生态环境保护融入到水利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在设计水利工程建设阶段,我们应该以和谐发展的理念,为鱼类产卵提供条件,为植物生产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以及为水禽和鸟类提供必要的避难所和栖息地。在建设的工程阶段,要采用对动物成长、植物生长有利的环保材料,在选用技术措施时要优先考虑采用环保友好的技术。在完成水利工程阶段,要及时进行对环境的跟踪评价,发现有明显不良影响的因素时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把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要建立合理有效的水利工程反馈机制和影响监测。

4.5 尽快建立和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要尽快实施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来缓解和防止水利工程建设对区域生态平衡和经济的破坏。因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必然会对该区域的经济造成冲击,而且依靠自身能力很难再使经济得到发展,当地生态环境也会遭到很大破坏且生态平衡很难自我修复。所以,在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要坚持“谁损害,谁补偿”的原则,实行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在预算中预留一部分资金来促进当地生态平衡,改善当地环境,以此来对当地的生态进行补偿。还原生态价值,构建生态补偿机制,不仅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更缓和了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的破坏,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和原则。

5、结束语

本文主要总结分析了水利项目的环境影响,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治理措施,但由于各个水利项目所处地理位置和水域差异,还有水体循环型、自净能力和流动性方面的差异,很难一概而论的决定各项目建设对水环境的影响和治理,这也是本文在论述时的局限所在,本文只为水环境影响分析以及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相关依据,对水利项目中水环境受到的一些普遍问题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李晓凯.水利项目的环境评价问题[J].东北水利水电,2015(02):24-25

[2]刘梅梅.水利工程中可以减免的几种环境问题及方法[J].河海水利,2015(04):34-35

[3]陆佑楣.中国水电开发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三峡建设,2015(02):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