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

2016-04-29 00:00:00宋敏敏
水能经济 2016年10期

【摘要】伴随国家的发展,我国“营改增”的改革模式已经在多个行业中得以实现,并且对许多行业也形成了本质上的改变。“营改增”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措施,能够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并且具备显著的现实价值以及理论性意义。但是,“营改增”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并不一样。对此,为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营改增”,本文详细分析“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关键词】“营改增”;企业会计核算;影响

引言

“营改增”也就是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营改增”是2011年国家税务总局实施的一种试点方案,目前在许多行业中已经有了初步的应用。因为“营改增”的出现,许多企业的经济收入发生了彻底性改变,在企业会计核算中,有明显的改变,基本上改变了传统会计核算工作。对此,“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理论研究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

1、“营改增”对企业的基本影响

增值税可以理解成为代收代缴,最终由消费者来承担,但是整个商业流程并不是一定会完成,在每一个生产流程中的增值税都会形成一定的商业风险。例如,一栋房子成本是100万,加上增值税就要117万元,但如果房子并没有卖出,此时商家就必须自己承担17万元的资金风险,这也就间接的体现了商家对于资金链的需求和商家自身的经济实力。对此,我国当前实行的增值税,最终承担者也就是消费者,但是根据增值税代收代缴的原理,这也一定程度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收入。

营业税是买卖双方共同承担的税费,所指的营业税,主要是指在我国境内所提供的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以及销售不动产的个人或单位所获得的营业额征收的一种劳务税或商品税。营业税的计税主要是按照营业额,但是增值税主要是按照计税增值额。对此,增值税能够降低企业的经济负担,从而实现减税的目的。但是,从两种税收体系而言,营业税的缴纳主要是在交易已经成立的情况下,换而言之,就不会存在资金空缺的问题,这也就一定程度降低了因市场交易未达成而形成的风险。假设在市场景气的情况下,企业的经济状况良好,消费者就会多承担一些税负,而企业也就更加宽松的运营。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堆积更多的存货,企业就会多承担一些税负,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压力。由此可见,“营改增”必然会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会计核算方式,并且所涉及的部门也有明显增多。

2、“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增值税主要是以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形成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缴纳的一种流转税。从理论上讲,增值税主要是对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出口货物的个人或单位实行的一种增值税征收税种。在我国各个类型的税种中,增值税是我国整体税收的60%。在实际上,商品新增价值在流通与生产过程中并不容易计算[4]。对此,我国也应用国际上较为常见的税款抵扣方式。也就是按照销售商品以及劳务的销售额,根据规定的税率核算出销售的税额,并抵扣商品进项税额,进而形成的差额就是增值部分所应当缴纳的税额,这一种计算方式也有效的展现了增值额计税的原则。

2.1 “营改增”对企业成本核算方式的改变

“营改增”之前,企业的成本以价税合计算,这就需要将价税分离形成成本与进项税额;在“营改增”实施之后,需要对依据开具的进项税发票与销项税进行抵扣,最终抵扣的数额取决于供应商开具的专用发票数额。以人工费为例[5]。人工费是工程造价的重要结构之一,针对人工费用的征收问题,不同地区的税法中规定并不相同,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将部分工程分包出去之后,以劳务企业按照合同当中的所有纯劳务分包费用根据3%的比例缴纳税务,其属于建筑行业的营业税,由建筑行业向付款方提供建筑行业的发票;另一方面是直接给予对方所提供的劳务服务,这一种劳务企业需要按照合同当中的费用缴纳5%的增值税,这一种则属于服务业的营业税。

2.2 “营改增”对企业收入核算的影响

在“营改增”之前,企业需要按照整个工程的造价为依据缴纳营业税。在“营改增”之后,因为增值税属于价外税的范围,所以企业需要按照不含增值税的工程造价缴纳税额。当中价税分离实际的实施公式为:含税价值/(1+增值税率)=不含税价格。最终不含税收入=含税收入/1.11。

2.3 “营改增”对票务管理系统的影响

在实施“营改增”之后,企业的增值税会涉及到相应的专用发票,其普遍会用于购买方抵扣税额。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相关部门就必须强化对专用发票的管理,规避不合格、违章违规现象的出现,尤其是虚开增值税发票的管理。除此之外,还需要严格审核、检查企业在交易环节中所涉及到的增值税发票,真正保障所开具的发票和印章是否真实,规避逃税的风险。

2.4 “营改增”对利润核算、现金流的影响

“营改增”实施之前,成本与收入降低的比例、营业税的税额降低程度会一定程度影响企业的利润收入与现金流。其中,现金流的增减和企业的整体税负增减呈现一定的关联性。企业在征收营业税的过程中,现金流会因企业税金预缴纳机制形成较大的影响,企业普遍是借助企业工程的进度来明确缴纳费用,然后再进行缴纳。企业的这一种做法极有可能形成所缴纳税额高于正常应当缴纳的税额,这对于企业的现金流有明显的影响。在实施“营改增”之后,企业可以在获得工程款之后再缴纳增值税,所以“营改增”能够为企业提供规避现金流短缺的现象,确保企业的经济收益。

3、“营改增”环境下企业会计核算改进措施

3.1 强化相关人员培训

在“营改增”之前,企业所缴纳的营业税属于价内税,税额来源于企业的营业额,不存在购进抵扣情况,涉税职责由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承担。“营改增”之后,所缴纳的税额既来源于企业的营业额,还会受进项税抵扣凭证影响,这就会涉及到企业的多个部门,例如财务部门、营销部门、维护部门等。“营改增”之后,涉税职责由多个部门负责,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只有强化涉税人员才能更好的降低“营改增”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对此,就需要强化与税额相关部门及个人进行培训,只要是涉及到增值税的员工,都需要培养相应的税务意识,进而提高他们对增值税的认识和职业道德。企业领导应当提高对会计核算的认识与重视度,尤其是提高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力度和广度,严格把控增值税发票的保管与使用,强化管理各个项目的发票认证抵扣程度。

3.2 正确评估“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影响

按照税法的规定,企业获得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所规定的专项用途并经过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并允许其作为不征收税的收入,在计算应缴税的所得额时会从收入总额当中抵扣。与此同时,非专项使用的财政性资金应当作为应税收入,并交纳相应税费。对此,“营改增”试点当中的财政扶持资金应当被归纳为“营业外科目”,所以是属于费专项用途的财政性资金,应当按照相应比例缴纳所得税。

在“营改增”环境之下,企业可以趁此机会构建关于企业盈利的评估系统,并借助该系统来计算“营改增”的实施对企业各个环节、积极业务形成的影响。构建由企业财务部门为核心的机制,对企业实施“营改增”过渡期间的工作方式进行详细的计划,结合我国相关的税收制度,提高企业整体业务的可操作性。企业在实施“营改增”改革制度的实际状况对企业会计核算当中相关税务的会计处理以及相关项目的具体核算状况实施针对性调整。企业需要及时与当地税务管理部门进行沟通交流,掌握税务的认定和优惠政策的实施状况,并力求获得财政优惠。

3.3 调整核算方式,筹备最佳税务方案

企业的会计核算要充分借助新税改革制度的具体规定,做好税务风险的把控并制定相关税务计划。增值税的销售税与进项税额的匹配是企业实行会计核算的根本,企业按照自身的经营状况,收入状况对应当缴纳的增值税进行合理的控制,按照不同地区的税率不同对税务等级进行划分,掌握最为合理、准确的税务计算方式,从而更加快捷的寻找最佳税务筹备方案。

4、结语

综上所述,“营改增”的实施必然会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形成本质上的变化,从理论角度而言,“营改增”对于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既有利也有弊,企业需要积极面对,寻找能够适应“营改增”的方式,例如构建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按照“营改增”对企业各个方面进行适当调整,应用行之有效的增值税税务规划方式等等,从而扩大“营改增”的利益,强化企业受益。

参考文献:

[1]余弦霜.浅谈“营改增”对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应对策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6,13(11)::881-882.

[2]林敏莉.浅谈“营改增”对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4,21(5):255-256.

[3]李德江.\"“营改增””对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中国经贸,2016,23(6):24-24.

[4]杨哲兮.“营改增”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及解决建议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6,12(9):338-339.

[5]卢漫.浅议“营改增”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当代经济,2014,21(15):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