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房子、票子、车子、“帽子”、儿子,一些党员干部无法绕开权力、利益、亲情的纠缠。吴波,这位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五任财政部长,下出了一盘令人震撼的“五子棋局”。
生活不喜欢奢华,更不接受浪费,能简的尽量简,能省的尽量省,这是吴波的习惯。这些习惯已经不是简单的节俭,简直就是清苦,而且清苦的地步,用“苦行僧”来形容再确切不过了。
吴波晚年分配到万寿路两个单元的住房,可以用很低的价格购买,可他却不买。他说:“我参加革命成为一个无产者,从没有想过购置私产留给后代。”
2005年,吴波逝世,其留下的存款不到3万元。
吴波有4个儿子,其子孙对他的私产都有继承权。但吴波生前两立遗嘱,分配的住房坚持归公。北京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4号楼1101室和1103室是吴波生前的居所,已归还国家。这两套房子200多平方米,地处市区三环以内,按照如今的房价,已值千万元。
(摘自《中国财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