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大军区层面共有四个阶段的大变革。分别是:1950- 1955年间实行的“六大军区体制”;1955- 1985年间实施的“十二大军区体制”;1985- 2015年间实行的“七大军区体制”;2016年,中国七大军区调整为五大战区。五大战区,指的是为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为正大军区级,归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建制领导。五大战区10位军政主官分别为:东部战区司令员刘粤军、政治委员郑卫平,南部战区司令员王教成、政治委员魏亮,西部战区司令员赵宗岐、政治委员朱福熙,北部战区司令员宋普选、政治委员褚益民,中部战区司令员韩卫国、政治委员殷方龙。改革后,战区并不直接领导管理部队,而是成立相应的战区军种机关。
大军区变动背后的内政外交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区(大军区)层面,有过几个阶段的大变革。大变革背后,都关联着内政、外交的巨大转折。
1950年2月,“六大军区体制”正式成型。“六大军区”分别是东北军区、华北军区、华东军区、中南军区、西北军区、西南军区。“六大军区”与当时的“六大行政区”高度吻合,之所以如此设置,至少有两大原因,其一,战争尚未结束,军区与行政区重合、党政军一体化,有利于战争中的资源调配。其二,在六大军区里,中央局书记、军区司令员和军政委员会主席,即党政军一把手一肩挑的,有三位。如中南局第一书记、中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南军区司令员都由林彪一人担任;东北局第一书记、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东北军区司令员都由高岗担任;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北军区司令员都由彭德怀担任。其他如华东、西南,也基本上是党政军一体。
但这种体制没有长期持续下去,解放战争结束不久,彭德怀受命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离开了西北地区;刘伯承则主动要求去筹建陆军大学,离开了西南地区;林彪将原四野主力交给彭德怀带去了朝鲜,自己以治病为理由去了苏联;聂荣臻被任命为代总参谋长,入住中南海,协助军委处理全军军事作战事务,无暇多顾华北军区的工作。
1952年至1953年冬春之交,又有“五马进京”———除华北局外,其他五大行政区首脑,包括西南局书记邓小平、西北局书记习仲勋、东北局书记高岗、中南局书记邓子恢、华东局书记饶漱石,相继调入中央任职。至1954年底,五大行政区先后撤销。与之匹配的“六大军区体制”,也于1955年成为了历史。
1955年2月,国务院颁布决定,将原来的6个大军区,改划为12个大军区,即:沈阳军区、北京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武汉军区、昆明军区、成都军区、兰州军区、新疆军区、西藏军区和内蒙古军区。
时任总参谋长的粟裕,受命主持此次军区体制改革。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粟裕共提出六种军区划分的方案。其中第一种方案———在海陆边防划分六个军区———东北、华北、山东、东南、华南、云贵,为准备战区,属于集团军(实际提升为方面军级);在内地划分8个军区———川康、西藏、新疆、甘青、陕西、河南、湖北、内蒙古,为战略储备区,属于军级(实际提升为集团军级)———获得多数认可。在对内地军区适当合并后,最终形成了上述12个军区的划分。
2月,粟裕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如此解释此次军区划分:“鉴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在今后战争中可能广泛使用原子武器,当帝国主义者决定发动战争时,可能利用其所谓‘原子优势’采取不宣而战,对我军进行闪击。为了应付敌人的突然袭击和今后更复杂的战争情况……须以敌人兵力及其可能进攻的方向、地形条件、交通状况以及我军的战略意图、作战方向和今后战争可能发展的趋势,作为军区划分的主要依据。”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此次改革之后,各大军区的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的年龄,几乎全部集中在40至50岁之间,“少壮派”将领被推上了第一线。
“十二大军区体制”一直持续到1985年,其间略有变化。1956年,为加强对台斗争,增设福州军区。1967年,鉴于中苏关系严重恶化,内蒙古军区被降为省军区,划入北京军区。1969年,为便于对西南边防的资源支持,西藏军区划入成都军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73年,因林彪之死,毛泽东亲自主持了一场“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此后大军区司令员,不再兼省委书记、也不再兼任“革委会”主任,使地方得以再次军、政分离。
1985年5月,中国政府决定裁军100万。1985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将11大军区调整为7大军区。即:北京军区、沈阳军区、兰州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成都军区。
此次改革,既有军区本身的原因,如“现行军区体制存在的战役纵深浅、独立作战能力弱、机构重叠、后方部署重复等问题”,更与中国外交政策的大转变密不可分。1985年6月,邓小平发表谈话,明确最高决策层已完成“两个重要转变”:“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放弃反苏统一战线,不再在“美中苏大三角”框架中制定中国的对外政策。有学者认为,“邓小平这次谈话意义重大,它可以被看作是中国退出冷战的一个历史性的事件。”
军区与战区有何不同
2016年2月1日,中国七大军区调整为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以原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七个军区机关相关职能、机构为基础,充实军种指挥和保障要素,组建5个战区机关,均为正大军区级,归中央军委建制领导。随着战区调整组建任务的完成,原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兰州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成都军区番号撤销。
五大战区10位军政主官分别为:东部战区司令员刘粤军、政治委员郑卫平,南部战区司令员王教成、政治委员魏亮,西部战区司令员赵宗岐、政治委员朱福熙,北部战区司令员宋普选、政治委员褚益民,中部战区司令员韩卫国、政治委员殷方龙。
改革后,战区并不直接领导管理部队,而是成立相应的战区军种机关(如战区陆军机关等);战时军队动员、省军区管理的工作分给了军委国防动员部负责,军种的军事训练、政治工作、军队建设等则交给五大军种领导机构负责。
东部战区:与原南京军区辖区相同,加上军区内的东海舰队、空军、火箭军、武警,司令部驻南京,陆军机关驻福州。领导和指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五省和上海市的所属武装力量。
南部战区:包括原广州军区(除湖北省)和原成都军区的云、贵两省及所辖的南海舰队、空军、火箭军、武警,司令部驻广州,陆军机关驻南宁。领导和指挥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贵州的所属武装力量。
西部战区:由原成都军区、兰州军区合并而成(除云南、贵州、陕西三省),司令部驻成都,陆军机关驻兰州。领导和指挥四川、西藏、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重庆的所属武装力量。
北部战区:辖东三省加内蒙古、山东(即原沈阳军区辖区加内蒙古、山东)及所辖的北海舰队、空军、火箭军、武警,司令部驻沈阳,陆军机关驻济南。领导和指挥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和山东的所属武装力量。
中部战区:包括现在的北京军区和济南军区,剔去原属北京军区的内蒙古和原属济南军区的山东、加上原属广州军区的湖北和原属兰州军区的陕西,司令部驻北京,陆军机关驻石家庄。领导和指挥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湖北和北京、天津的所属武装力量。
解放军七大军区,是根据国家行政区划和战略战役方向、作战任务等因素设置,是介于中央军委、总部与部队之间的一级军事组织,在中央军委直接领导下负责所属部队和单位的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工作。军区主要负责制定部队战备、作战及后备力量建设的规划,进行战场建设,组织指挥军区内的诸军种、兵种联合作战,实施联勤保障等。我国的军区有时也被称作大军区,以示与省军区的区别。
有人认为先前的大军区就可以称为战区,实际上新组建的战区与原军区有一定区别,职能有所不同。军区是一种综合性组织,实行全面负责,既负责行政领导,也负责作战,还负责后勤与装备。因此,军区的行政职能多于作战职能,作战主要由上一级部门统一负责。比如,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总部统一成立机构,实施战斗;相关军区各自负责一个方向的战斗,给战争以保障支持。一旦军区向战区发展,其行政职能将由其他机构来承担,战区只负责训练和作战。
战区作为本战略方向的唯一最高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按照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要求,履行联合作战指挥职能,担负应对本战略方向安全威胁、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使命。
那么,战区是否设立战区军种机关?这轮改革与成立战区相适应,调整组建了战区军种机关。主要是以原军区机关部分职能、机构为基础,调整组建战区陆军机关;以海军相关舰队机关为基础,调整组建相关战区海军机关;以相关军区空军机关为基础,调整组建战区空军机关。目前,战区军种机关调整组建任务已经完成。
原军区撤销后,根据这轮改革的实际,习近平主席和军委决策成立相关善后工作机构,这样安排,有利于做好老干部服务、干部分流、伤病残人员安置,有利于加强经费物资、装备器材、营房设施等管理,确保新旧体制平稳过渡,确保部队安全稳定。
我国实施的军区制是历史和时代的必然。冷战时期,美苏两国进行全球对抗与对峙,中国面临全面战争的危险,必须举全国之力来应对,战争指挥权势必集中在总部,军区只能起到保障作战实施、支持取得最后胜利的功能。
冷战结束后,局部战争已经成为战争的主要形态。各主要国家都在思考如何构建战区的问题。俄罗斯经过近20年的探索,终于在2008年将其六大军区调整为四大战区,分别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南部战区和东部战区。这四大战区各自负责俄罗斯本土一个战略方向的作战。一旦战区负责的方向出现局部战争,该战区将成为应对局部战争的主要力量。
美国有世界上最成熟的战区制。为了支撑称霸世界的战略目标,美国的战区划分突破了本土范围,将全球除南极大陆外分为六大战区,分别是欧洲战区、非洲战区、中央战区、太平洋战区、南方战区和北方战区。欧洲战区是美国全球战略的根基,因为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集中在欧洲。太平洋战区负责美国最棘手的地区,这一地区有朝鲜核问题、印巴矛盾等热点问题。近年来,太平洋战区的重点逐渐北移,主要目标是控制朝鲜半岛和台湾海峡的局势。中央战区控制着中东地区和中亚地区。这一战区的使命是控制世界能源的主产地,保卫美国的能源命脉,先后参与了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它不以地理区域命名而以“中央”命名,凸显了其重要性。南方战区管辖南美洲地区和附近海域。南美洲历来被美国视为后院,对美国军事威胁最小,美国在此部署的兵力是各战区中最少的。北方战区管辖北美洲地区,是“9·11”事件后新成立的战区。“9·11”事件是珍珠港事件后,美国本土第一次受到外敌袭击,本土安全神话由此破灭。成立北方战区就是整合美国本土的军事力量,严防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我国将大军区制改为战区制,是基于时代条件和安全环境的变化。有一点是确定的,我国成立战区,其范围只限于本国领土。
五大战区的司令员、政治委员
五大战区司令员中,有4位司令员的驻地均有所变动。其中,兰州军区原司令员刘粤军被任命为东部战区司令员,系从西部地区“换防”东部地区;沈阳军区原司令员王教成被任命为南部战区司令员,系从北部地区“换防”南部地区;济南军区原司令员赵宗岐被任命为西部战区司令员,系从东部地区“换防”西部地区。
除了前述三位战区司令员,被任命为北部战区司令员的北京军区原司令员宋普选,也在驻地上有所变化。北京军区已改为中部战区。此番履新,宋普选北上担任北部战区司令员。
与上述四位司令员相比,中部战区司令员韩卫国比较特殊。此番履新前,韩卫国担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五大战区政委中,东部战区政委郑卫平此前担任南京军区政委,南部战区政委魏亮此前担任广州军区政委,西部战区政委朱福熙此前担任成都军区政委,北部战区政委褚益民此前担任沈阳军区政委。而中部战区政委殷方龙则是10位军政主官中,唯一一位来自七大军区之外的将领,此前担任总政治部副主任。
10位战区主官中,韩卫国和朱福熙二人系中将,其余将领均在十八大后晋升为上将。从年龄上来看,五大战区军政主官均为“50后”。其中,最年轻的是中部战区司令员韩卫国,生于1956年。
东部战区司令员刘粤军
刘粤军,1954年9月生,山东省荣成市桥头镇马井泊村人。1969年12月入伍,中共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函授毕业,中共中央党校大学本科学历。他任职经历丰富,历任排长、连长、团作训股股长、营长、团长,1993年任驻香港部队深圳基地主任,1994年任广州军区第41集团军第123摩托化步兵师师长,1998年任第41集团军参谋长,1999年任解放军驻澳门部队司令员。2002年2月,刘粤军升任第42集团军军长,2007年任兰州军区参谋长,2012年10月升任兰州军区司令员。2015年7月31日晋升上将军衔。
刘粤军是解放军中有过实战经验的高级将领。1979年2月,身为连长的刘粤军参加了广西方向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著名的法卡山战场上曾留下他的身影。他在战斗中荣立二等功,还登上了《解放军画报》的封面。有媒体评价他,“性情中人,爱兵如子”,属于思考型、稳健型将领。
东部战区政治委员郑卫平
郑卫平,1955年生,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人。1970年入伍,曾任19军政治部组织处副处长,全军整党办干事,总政治部干部部任免2处干事,总政治部办公厅秘书,总政治部干部部院校局副局长,国防大学政治部干部部部长,164师政委,国防大学政治部副主任。他2003年任国防大学军队建设和军队政治工作教研部主任,2005年任第41集团军政委。2007年9月郑卫平任广州军区政治部主任,2009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2012年10月,郑卫平升任南京军区政治委员,2015年7月31日晋升上将军衔。
南部战区司令员王教成
王教成,生于1952年,17岁入伍,任职经历丰富,有过野战部队、军区机关多岗位历练,曾任第179师536团团长,第34师参谋长,南京军区三界训练基地司令员,南京军区军训部部长,2005年任陆军第12集团军军长。2007年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两年后晋升中将军衔。
在南京军区任职多年后,2012年王教成升任沈阳军区司令员。2014年7月11日,晋升上将军衔。
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时,王教成在《军队党的生活》杂志上发表《高中级领导干部要在“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上作好表率》的文章,文中说,高中级干部肩负着率领部队履行使命的重要职责和示范引领作风建设的重大责任,必须要“自觉在高举旗帜、听党指挥上作好表率”“自觉在忠诚事业、履行使命上作好表率”“自觉在遵规守法、从严执纪上作好表率”“自觉在求真务实、改进作风上作好表率”。
2014年4月2日,王教成又在《解放军报》刊发文章《真正把战斗力标准立起来落下去》,文章提出“习主席反复强调军队要能打仗、打胜仗,要求全军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当前,部队工作中还存在与战斗力标准不相适应的现象问题,要真正把战斗力标准立起来落下去”。
王教成指出,解决“落下去”的问题,重点要抓住“五落”:落到凝聚共识上,不断激发强军兴军的内在动力;落到练兵备战上,扎实提高履行使命的实战能力;落到保障中心上,形成聚焦用劲的强大合力;落到深化改革上,催生能打胜仗的生机活力;落到改进作风上,为真打实备提供有力保证。
南部战区政委魏亮
魏亮,1953年2月生,江苏高淳下坝人。曾任第12集团军第34师政委、第36师政委,江西省军区政委,第26集团军政治委员,2009年任武警部队政治部主任,2010年任总政治部主任助理,晋升为中将军衔。2012年升任广州军区政治委员,2014年7月11日,晋升上将军衔。
魏亮曾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战士报》发表《立起修身为官干事的标杆》《加强党委对军事斗争准备的领导》《军队要始终坚持标准更高走在前列》《按照“四个牢固立起来”要求推动政治工作开新图强》等多篇文章。
其中,在《立起修身为官干事的标杆》一文中,魏亮说,为官,实际上是代表国家政权履行公共权力。权力来自人民,必须服务人民。为官重在“为”,必须有官品、有官样、有作为。当前尤其应做到以下三点:规规矩矩为官、公公正正为官、坦坦荡荡为官。
西部战区司令员赵宗岐
赵宗岐,1955年生,黑龙江宾县人,历任陆军第14集团军司令部侦察处长,第14集团军40师118团团长,驻坦桑尼亚武官,西藏军区山地步兵第52旅旅长,西藏军区副参谋长。2004年任陆军第14集团军军长,后任陆军第13集团军军长。2008年,赵宗岐升任济南军区参谋长,2009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2012年升任济南军区司令员,2015年7月31日,晋升上将军衔。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赵宗岐奉命随部队突破越南西线,参加了攻打老街、柑塘、沙坝的战役。由于条件所限,当时敌对双方主要靠抓俘虏来获取情报。身为侦察股长的赵宗岐足智多谋、身手敏捷。他不仅派出侦察小组潜入敌营,出奇招抓“舌头”,还经常自己化装成越南人,潜入敌营区搜集信息,为部队提供了大量可靠的情报。尤其是在攻入沙坝、围歼敌军主力的激战中,军、师首长曾两次根据赵宗岐部队的情报,临时改变作战计划,全歼越军的两个主力团。
赵宗岐兴趣爱好广泛,繁忙的工作之余,他喜欢用镜头捕捉军营生活。2006年,赵宗岐还被《士兵突击》剧组聘为军事顾问,指导塑造了男主角“许三多”这一深入人心的形象。
西部战区政治委员朱福熙
朱福熙,1955年生,浙江临海人。1974年12月,朱福熙应征入伍,服役于南京军区,历任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部长,南京军区政治部秘书长,第12军政治部主任。2004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2005年任总政治部秘书长,2008年总政治部干部部长,一年后升任空军政治部主任,改授空军少将军衔,这是朱福熙首次跨军兵种交流任职。2011年7月晋升空军中将军衔。2012年升任成都军区政委,这是朱福熙第二次跨军兵种交流任职。
北部战区司令员宋普选
宋普选,1954年3月生,山东博兴人,1969年11月入伍,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学历。历任济南军区司令部作战部作战处处长,第67集团军某师代师长,济南军区第54集团军参谋长。2002年,宋普选晋升少将。2006年任54集团军军长。其间,宋普选率部参与四川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并喊出了“铁军就要啃最硬的骨头,抢最艰巨的任务”的口号。2009年,宋普选跨大军区升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2010年晋升中将。2013年7月,升任国防大学校长。2014年12月,宋普选任北京军区司令员。2015年7月31日晋升上将军衔。
2014年7月25日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纪念日,国防大学和中央电视台共同推出《甲午甲午》文献电视片,由国防大学校长宋普选、政委刘亚洲亲自担任总策划,纪录片挖掘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吸取历史教训。宋普选在谈到甲午战争时说:“绝不能让120年前的历史悲剧重演。”
北部战区政治委员褚益民
褚益民,1953年7月生,江苏如皋人。1969年入伍。历任第47集团军141师422团战士、排长,师政治部宣传科干事,兰州军区政治部《人民军队》报社1科编辑,第47集团军141师政治部干部科科长,第47集团军政治部组织处副处长、处长,第47集团军141师政治部主任,兰州军区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部长,兰州军区政治部干部部部长。2002年任第21集团军政治部主任,2003年7月晋升少将军衔。2003年任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2005年任第47集团军政委,2006年升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2008年7月,褚益民晋升中将军衔。2010年12月升任沈阳军区政委。2014年7月晋升上将军衔。
褚益民曾在《求是》杂志、《解放军报》发表多篇署名文章。2013年12月31日,他在《解放军报》发表《党委要发挥在实现强军目标中的核心领导作用———深入学习习主席关于建军治军的重要指示》,文章提出“党委要在为实现强军目标领航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党委要在为实现强军目标聚力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党委要在为实现强军目标改革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
担任沈阳军区政委时,2014年7月28日《学习时报》一版刊登了《绝不让甲午的悲剧重演———沈阳军区政委褚益民上将答本报记者问》的访谈文章,文章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军不思战、麻痹懈怠,缺乏为国家和民族而战的精神支撑;一盘散沙、各自为战,缺乏集中统一的组织指挥;作战理念落后、训练水平低下,缺乏应对近代战争的制胜之道;治军不严、畏战怯战,缺乏有令必行、有禁必止的军纪军风;任人唯亲、将帅无能,缺乏有勇有谋、敢战能战的优秀将领。
访谈的最后,褚益民说:“当前最需要唤起的就是强烈的耻辱意识,勿忘国耻、勿忘军耻,知耻而后勇。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如果一个国家真正感到了耻辱,那它就会像一只蜷伏下来的狮子准备向前扑去’,我们就是要做那只蜷伏下来的狮子,如果还不警醒起来,难保那段屈辱的历史不会重演。”
中部战区司令员韩卫国
韩卫国,河北井陉人,1956年1月出生,国防大学联合战役指挥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曾任南京军区第12集团军军长,2013年12月任北京军区副司令员。2015年7月,韩卫国晋升中将军衔。
韩卫国曾在《解放军报》发表《彰显人格的力量———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系列谈》,文中说,领导干部的威望光靠权力、地位不行,靠能力、水平也不够,还需要人格魅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者的品行本身不是道理,却往往胜于道理;不是规范,却往往胜于规范;不是命令,却往往胜于命令。人格力量具有巨大的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既是重要的领导素质,又是重要的领导艺术。
中部战区政治委员殷方龙
殷方龙,1953年11月生,江苏扬中人,1972年12月入伍,历任兰州军区某部战士、排长、干事,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集团军政治部宣传处处长,兰州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沈阳军区某坦克师政治委员。1999年任总装备部政治部副主任。2001年7月,殷方龙晋升少将军衔。2004年3月升任总装备部政治部主任,2008年12月任第二炮兵政治部主任。2010年7月晋升中将军衔。2012年10月任总政治部副主任。2015年7月31日,殷方龙晋升上将军衔。
殷方龙曾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发表《新形势下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科学指南》《保持党的纯洁性须自觉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着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提高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增强网络化条件下培育实效》等理论文章。
在《新形势下建设强大人民军队的科学指南》一文中,他说,现在,强军的责任落到了我们这一代革命军人肩上。这是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一定要落实到岗位职责上,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必须强化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心头时刻想着国家安危,肩上时刻扛着强军责任,把当兵打仗作为主课主业,做到聚焦强军不走神、勤勉工作不懈怠、敢作敢为不推诿、关键时刻不退缩。
与此同时,殷方龙还在2013年解放军报社第46次全体记者会议上做过《努力改进军事新闻宣传文风》的讲话,他指出,军事新闻宣传好文风的特点体现在5个方面:政治导向鲜明正确、思想内涵丰富深刻、感情笔触朴实真挚、语言文字清新凝练、军事特色浓郁凸显。改文风要力戒照搬照套,力求紧贴实际;力戒肤浅空洞,力求言之有物;力戒好大喜长,力求简短精炼;力戒虚构夸大,力求客观真实;力戒陈旧呆板,力求出新出彩。
(摘自《廉政瞭望》2015年第12期,《中国青年报》2016年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