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1951年儿读初中不到一年,在家乡孝感市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走出家门,年仅17岁的儿报名参加抗美援朝。那时,您邀约二姐和街坊冯太婆对儿进行阻拦劝说。当时,国内宣传报道朝鲜战争紧张激烈,您出于对儿安全的考虑不让我当兵,但儿与初中同学主意已定,经部队征兵办体检和审查当了兵,在国内经过一年政治学习和军训,于1952年9月入朝。
在辽宁丹东市,儿听老兵说:朝鲜战争环境生死难说,为了轻装,儿把多余衣物和书籍邮寄回家,信中写了一些为了保卫祖国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的话语。谁知您见到信和衣物心理负担越来越大,您思儿心切,每天独坐在家门口,等邮局投递员问:“我儿从朝鲜来信没有?”那时您想儿、爱儿有时失望的心情,儿当时年轻无知,人生阅历少,对您的心情是理解不到的。这些往事是二姐那时给儿写信通过部队各级军邮员发送,儿才收到的。战争环境部队经常换地方,只有志愿军总部才知道各部队当时的方位驻地。
在儿童年的记忆里,您精心照料儿吃穿,总把自己爱喝的排骨汤留些给儿喝。您在世时与父亲起早贪黑做生意,维持一家11口人的生活,您生我们9个孩子付出了一生心血。
在儿心中,您勤劳,为人忠厚、贤惠,尊老爱幼,这些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永留儿心,您在世时没有得到儿一点物质上的回报,没有听到儿一句深情话语。
1955年5月,您在家因病离世时,年仅55岁,儿在千里之外的浙江省金华市,在军营紧张地军训,没有回来看望母亲最后一眼。想起这些,儿心里满是痛,那时儿年轻,请您原谅儿吧!
儿今年82岁,身体健康,您儿媳与儿一样退休过着和睦的晚年生活。您的孙儿孙媳都有自己的工作,上个月添了可爱的曾孙女。每年清明,儿就要把您的遗像拿出来让家人看了又看,以此表示对您的怀念之情,您安息吧!
儿子:梅良材
本刊读者:梅良材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