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7月,陈炎清军前受命,率领49名干部,昼夜兼程,向湘西挺进。他在湘西工作了5年,以伤残之躯走遍了湘西的山岭,为湘西剿匪建政、发展地方武装、捍卫新生的人民政权、保卫农村民主改革,建立了不朽功勋。1954年,陈炎清离开湘西,但在他的身后却留下了一串串的故事,各族群众口耳相传,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早年被白求恩称为“最坚强的硬汉”
陈炎清1929年参加革命。大革命时期,他屡立战功,是红15军团“模范红八连”的“模范指导员”;八年抗战,他一直坚持在敌后战场,与日寇展开了殊死搏斗,他参加过反扫荡作战和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过辽沈、平津战役,是四野独立八师副师长。他身经百战,9次负伤,是一位功勋卓著、真正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将军。
陈炎清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1938年元月,日寇2000多人进犯河北平山县红子店。陈炎清奉命中途伏击,与鬼子展开激战,“打得鬼子鬼哭狼嚎,尸横遍野”,粉碎了敌人的猖狂进攻。但他自己也身负重伤,晕倒在战场。
冀中平原,数九寒天,陈炎清脚趾血管组织全被冰冻坏死,是白求恩亲自为他动的手术,在没有任何麻醉的条件下,被截去9个脚趾。陈炎清紧咬毛巾,一声不吭,忍着巨大的疼痛,豆大汗珠不停地从额头沁出。白求恩敬佩地向他竖起拇指:“从西班牙内战到现在,你是我见到过的最坚强的硬汉!你右肩胛一颗子弹因条件有限没法取出,但不妨事,30年后它会移位,到时再取不迟。”果然33年后的1971年,这颗子弹从肩胛移位至后背,在湖南军区163医院才被取出。
手到擒来导演“空城计”
陈炎清一行初进大庸县城时,主力部队已继续西进,追歼宋希濂兵团。当时,县城只有少数军事人员和地方工作队共150余人,而城外县域内尚有以军统特务金亦吾、胡绍雄为首的“反共救国军”2000余人枪,以张晋武、汤子纯为首的“湘西人民自卫军”1200余人枪,以及土匪、土著武装等共3000多人枪。城内兵力空虚,一些反动武装扬言攻打县城,一时谣言四起,人心惶惶,形势十分严峻。
陈炎清沉着镇定,临危不惧,他命令作战参谋走遍县城大街小巷,步测绘出500:1的县城平面地形图。在研究城防军事会议上,他风趣地说:“咱们给他唱一出‘空城计’吧!”
果不然,陈炎清成竹在胸,三招破敌:头一招,遍布疑兵,迷惑敌人。让仅有不到一个连的兵力在城区穿梭出进,黎明前从正街步行出北门,绕道西门校场穿邢家巷回到驻地。稍事休息,又经大街出东门经天主堂、观音桥、沿河街进入县城。同时不失时机地利用二野大军过境声威,在城区民宅号房,造成大部队随时兵临的高压态势,让敌人摸不清虚实。第二招,选准敌薄弱环节,重点出击,打击敌人嚣张气焰。由保卫科长何玉良、干事张顺田组织两个排的兵力连夜奔袭,一举歼灭盘踞在大庸慈利两县交界的许家坊惯匪许子仪、许锡吾。生擒“二许”,遣散匪众,缴获各种枪支100余支。当“二许”和5个小匪首扛着成捆的枪支狼狈地被押解县城时,沿途群众争相观看,无不拍手称快。如此虚虚实实,使得反动武装始终不敢蠢动。
第三招,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陈炎清以永顺军分区司令部和他个人的名义给“自卫军”张晋武、汤子纯写信,邀请他们进城谈判,缴械投诚,归顺人民。参加谈判的还有当时永顺地工委和大庸县委的领导同志,陈炎清首先向他们宣传全国政治形势和我党、我军政策,晓以利害,指明出路,终于争取“自卫军”放下武器,上交枪支1200余支。在张、汤带头缴枪的影响下,“反共救国军”各支队也纷纷交枪,土崩瓦解。至1950年2月,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解放重庆回师大庸时,已收缴各种枪支3000余支,迅速恢复了社会秩序,打开了工作局面。
陈炎清以过人的胆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湘西剿匪史上,导演了一出无比精彩的现代版“空城计”。
“把这帮龟儿子送上西天!”
1950年3月,大庸县工作局面铺开后,桑植县人民政府也在军分区办事处协助下同时成立。陈炎清率领机关人员和两个排的兵力与永顺地区党政工作队绕道桑植进驻永顺。
部队行军至桑植利福塔,忽然山林间一阵密集的枪声朝向部队开火,从枪声判断,土匪大约有不到200人枪。陈炎清就像当年在红八连一样,亲自指挥,命令一个排从侧翼隐蔽前进,抄敌人的后路。其余迅速散开,占据有利地形,准备战斗。地方工作队同志后退隐蔽。他命令作战参谋:“陈化东,架炮!”
随着一声尖锐的呼啸,两发迫击炮弹在匪群中开花,炸得匪徒哭爹喊娘,枪声顿时沉寂下来。不久,枪声又起,土匪还在顽抗。陈炎清大怒,他操起浓重的湖北口音,大声嚷道:“陈化东,再打,把这帮龟儿子送上西天!”又是两发炮弹落地,土匪开始惊慌骚动,部队从正侧两面发起冲锋,匪徒们吓得抱头逃窜。
清点战场,土匪丢下20多具尸体,27支步枪,还有从群众中抢来的衣物、粮食、食盐,树干上还栓着一头抢来的耕牛。陈炎清高兴地说:“这是送给地区党政军机关进驻永顺的奠基礼!”
护航过程中遭遇猴群袭击
1951年春节前夕,永顺城区食盐短缺,商业部门节日物资供应也准备不足,县城不通公路,城区货物出进都靠船运,由水路经酉水下达沅、常。主力部队北上后,一些潜逃和漏网的散匪又重新啸聚山林,打家劫舍,路上很不太平。地区领导找到陈炎清,陈炎清当即表态:群众生活是头等大事!决定从驻守城郊的一支机动连队中抽出一个加强排,随船护航。
鉴于1950年我军押运食盐的船队在泸溪峒河遭遇土匪围攻抢劫,24名战士子弹打光壮烈牺牲的沉痛教训,陈炎清叮嘱连队:要加强火力配备,除轻机枪外,要配六〇炮、掷弹筒,下水随船,上水行军,与货船同步。为让县城人民过上一个安定祥和的春节,一路要提高警惕,不许出现任何意外。
护航的部队是一支东北朝鲜族连队,骁勇善战,作风顽强,在湘西剿匪屡建功勋,令土匪闻风丧胆。一路上并未出现意外,但当货船返回至猛洞河峡谷时,一场意外竟然发生了:一群山猴在山崖上狂呼乱叫,将大小石块像雨点般的砸了下来,3个战士两名船工都被砸伤,船只无法通行。从来都没遇到这般情况,战士们都惊呆了。带队的副连长用驳壳枪朝天开了两枪,没料竟激怒了猴群,石块沙石砸地更凶。副连长端起轻机枪又朝天打了一梭子,枪声在峡谷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响,终于把猴群吓跑。副连长在汇报中讲到这件事,陈炎清也啧啧称奇。几十年后,陈炎清在他的《自述》中还提到此事。他写道:“古有滚木擂石抵御外侵之敌,而今猴子也谙此等战法,真是奇闻。”
一天黄昏,船队终于停泊在永顺县城桥头。人们奔走相告:“盐来了!盐来了!听说还有两船常德红鱼……”山城登时一片沸腾。
这年除夕,山城的夜空升起了灿烂的焰火。
晚年依旧不忘湘西的点点滴滴
陈炎清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以后,仍然十分关注湘西。
1986年4月,我(即本文作者)与同在湘西泸溪工作的霍树才同志去长沙出差,相约一起去省军区东湖干休所看望离休老首长陈炎清将军。多年没见,将军对我们的到来,显得十分高兴。
久别重逢,将军并没有问我们别后和近况,好像这几十年来我们压根儿就没有分开过。忽然,他若有所思地向我们发问:“你们说,张家界是不是过去大庸四区?天子山是不是就是过去桑植县袁家界?”
我们回答:“就是。”
将军感叹道:“从前部队常在那一带活动,我们是进宝山不识宝,缺乏经济头脑呀!”
将军又提到龙山八面山,他说:“那个地方发展养牛、养羊可是块宝地……”
言谈之间,将军对湘西的眷恋、关切之情溢于言表。
将军说他很想沿着当年进军湘西的线路,不惊动任何人,再去看看他走过的山岭,看看他曾经饮马洗尘的猛洞河,看看他在山乡借宿过的老房东。他还满怀深情地回忆道,房东大娘在火塘边给他烤过两个蒿菜粑粑,真香呀!真该备份薄礼去看看他们……
但将军由于双脚伤残,步入暮年,行动更加不便,至1996年去世,一直未能如愿。但湘西各族人民并没有忘记将军,他的名字已载入湘西史册,他的功勋己铭刻在湘西的山岭,他的故事也在群众中广为流传……
(摘自《北京晨报》,李楚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