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徐向前元帅
徐向前,1901年11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永安村一个农民家庭。他一生说山西话,爱吃山西饭,平生没有官气,平常话不多,生活简朴,不讲究吃穿,给人的印象比较“土气”,人称“布衣元帅”。这位“布衣元帅”的革命生涯就是从黄埔军校开始的。
二、叶剑英元帅
叶剑英于1897年4月28日诞生在广东省梅县雁洋堡的一个小商人家庭。1917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二期炮科。毕业后他投奔孙中山领导下的“援闽”粤军,开始踏上了漫长的革命征途。1924年5月,黄埔军校建立,叶剑英被委任为教授部副主任,掌管军事理论的学科教育。叶剑英讲课深入浅出,善于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明白,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当年同在军校执教的聂荣臻称叶剑英是“军校最有威望的教官之一”。
三、聂荣臻元帅
1899年12月29日,聂荣臻出生在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镇石院子。读中学期间,他因带头大闹学潮,受到当局和校方的迫害,遂离川去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中旬,聂荣臻到达广州,被任命为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协助主任、副主任领导政治部的组织和宣传工作,还兼任政治教官。聂荣臻正是从黄埔军校的讲台上投身中国革命的洪流,从而成为我党我军的一位文武兼备的高级将领的。
四、“红军之鹰”林彪
林彪18岁时南下广州,入黄埔军校学习军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192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在井冈山时期先后任营长、团长、军长、军团长等职。参加了红军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指挥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重大战役。
五、“黄埔三杰”之陈赓
陈赓被称为“黄埔三杰”(另两人为蒋先云和贺衷寒)之一。陈赓在第二次东征中救过蒋介石的命,曾被委以副官重任。建国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六、抗日战场上牺牲的八路军最高指挥员左权
左权当年是被陈赓带进黄埔的,后来军职却又在陈赓之上,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1942年在山西十字岭牺牲,是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八路军最高指挥员。
七、“黄埔三杰”之蒋先云
蒋先云考进黄埔时是第一名,毕业时又是第一名。黄埔三杰中,以他为首。蒋先云的入党介绍人是毛泽东,可见其人分量。蒋介石对他赏识无比,以极大的耐心等他回头。国共分裂时蒋介石曾许诺只要蒋先云过来就能当师长,然而蒋先云铁了心跟共产党,终于不辞而别。1927年5月28日,蒋先云在河南临颍与奉军张学良部作战时牺牲,时年25岁。
八、因“中山舰事件”名扬中外的李之龙
在考进黄埔之前,李之龙就已是共产国际顾问鲍罗廷的政治秘书,资历是很老的。李之龙和蒋先云并列为黄埔中的左派学生领袖,也因此被右派学生痛恨。1926年3月,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将李之龙逮捕,“无罪释放”后被免职。大革命失败后,李之龙先后流亡广州、日本。1928年2月6日,李之龙返回广州,当日即被逮捕,8日遇害于黄花岗。
九、红军第四号人物王尔琢
王尔琢考黄埔时已是最后一批报名,幸好,他和同乡黄鳌、郑洞国一起被录取。王尔琢在南昌起义时不过是团参谋长,因为部队的主要军官都逃散了,便成了仅次于朱德、陈毅的第三号人物。后来上了井冈山,又成了红军的第四号人物。王尔琢打仗以勇猛著称,曾发誓革命不成功就不剃胡子,当他牺牲在叛徒枪下时,一捧长髯,飘散胸前。
十、开国上将周士第
周士第在黄埔时有“猛将”之誉,当过铁甲车队队长。南昌起义时又是叶挺部第25师师长,当时便是高级将领。后任红二方面军的参谋长、八路军120师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