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冠群:亲自处理两次国旗事件

2016-04-29 00:00:00
党史天地 2016年8期

亚洲理工学院是一个培养实用科技人才的研究生院,它虽设在泰国,却主要由发达国家出资和管理,学生多来自亚太发展中国家。由于它的国际性质,中国同它的联系历来由我驻泰国使馆的亚太处负责。

在该学院里,海峡两岸均有学生,长期以来中国台湾地区学生居多。台湾地区学生自组了学生会,公然打出“中华民国学生会”的旗号。每年“双十节”,台湾“地下大使馆”的官员都来举行升旗仪式,学院领导也出席。

1988年6月17日,我(即杨冠群)与中国大使馆其他代表与该院院长诺斯会晤。见面后,诺斯院长表示:这次会晤是发展双方关系的良好开端。尔后,诺斯院长提议先看一部分介绍该校的录像。

在工作人员架设录像机的过程中,我环视了四墙,忽然看见在我背后的壁炉架上有20来面小旗紧紧地排成一行。我发现其中有一面“青天白日满地红”。

“院长先生,请原谅我的处境,劳驾把后面的那面台湾旗帜拿下来!”

诺斯院长没有想到这个突如其来的要求,把脸一沉,问道:“为什么?”

我也收起了笑容,回答道:“在那面旗帜下,我无法同你继续谈话。”

“我们是学科技、搞教育的,同政治无关。”他的态度生硬。

“在我的面前摆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但背后又放了一面台湾地区的旗子。这就是政治。”我也不含糊。

“这面旗帜长期以来就在这里。台湾向来积极对理工学院作贡献。我们愿意同你们发展友好来往,但不能在结交新朋友时,把老朋友丢一旁,把它的旗帜也撤了。”

“理工学院过去同台湾是何关系,是你们之间的问题。如今学院想同大陆建立关系,就应改弦更张。我不能接受两面旗帜同时存在的局面。”

菲律宾籍的副院长看我们“刀”来“枪”往,怕最后不好收拾,便出来圆场:“既然杨先生觉得在这里谈话不便,就换一间。隔壁一间蛮好的,现在空着。”

我也不愿意把关系搞僵了,这有违此行的目的,就同意了。更换谈话房间时,校方没有忘记把小几上的两面小旗子挪了过去。

易地后,双方都有意把气氛缓和一下,后面的谈话便进行得较顺利。

经过了国内外的持续努力和国际朋友的配合,理工学院的校董会终于通过了台湾改称“中国台湾”和接纳中国大陆校董的决议。根据校董会的决定,诺斯又布告全院师生:除东道国泰国外,以后院内不得悬挂或使用其他国家和地区旗帜,学生也不得从事政治活动。

还有一件事,那是在1988年4月,我与其他两位同事作为雅加达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的先遣人员,率先抵达印尼。当时,中国的外交人员已有多年未曾踏上这块土地了。

可第三天下午4时许,我正和代表团的同志们在议事时,突然有人敲门。国际职员蒋先生跑了进来,他气喘吁吁地说:“不好了,旗杆上的中国国旗不见了,有人看见是一名穿军服的人扯下来的。”

我听罢,吃了一惊,连忙带了一个年轻同志奔下楼去。到了楼前,抬头一看,果然其他40多面国旗都在,唯独五星红旗不翼而飞。

我把情况如实向比先遣人员迟来两天的代表团团长作了汇报。他也认为此事非同小可,决定马上去找主持这次国际会议的联合国机构领导人。

告知此事后,中国代表团团长向大会秘书长拉赫曼表示:可以告诉东道国,如问题得不到圆满解决,中国代表团将不出席明晨总统主持的大会开幕式。

晚上,我就守候在电话机旁。0时20分,电话铃响了,是拉赫曼打来的。他兴高采烈地通知:“见过苏哈托(印尼总统)了,总统对发生的事件表示歉意,保证中国国旗立即恢复原状。中国代表团可以放心地出席明晨的开幕式。”

我立即报告了团长。全团同志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

(摘自《湘潮》201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