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2004—2014年16家上市银行的效率进行了分析,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整体有所提高。2012年以来,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其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冲击有所加大,商业银行效率有下降趋势。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效率相对稳定,且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表明国有大型银行更能抵御利率市场化的不利冲击。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6)03-0032-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6.03.06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开始推进利率市场化,外币利率市场化于2004年基本完成,随后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开始稳步推进。人民币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方面,央行于2004年10月决定取消贷款利率上限,下浮幅度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9倍,之后多次扩大下浮幅度。2013年7月,央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人民币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相对谨慎,2004年10月,央行首次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但不能上浮;2012年6月,央行首次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上浮,迈出了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关键一步,随后存款利率市场化快速推进。2015年10月23日,央行决定全面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标志着我国的利率管制时代已经基本结束。
从2004年至今,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那么,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运营效率有何影响?利率市场化是否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呢?本文基于DEA的Malmquis生产率指数模型对2004—2014年16家上市银行效率进行测度,分析了利率市场化进程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基于DEA的Malmquis生产率指数模型是分析多投-多产出决策单元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情况及相对效率的一种方法,最初由Charnes,Cooper and Rhode(CCR, 1978)在相对效率评价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1]。Banker,Char-
nes and Cooper(1984)提出了CCR模型的改进方案,考虑规模报酬可变的情况,从而大大增强了模型的解释力[2]。Sherman and Gold(1985)首次将DEA技术运用于银行业,从而使该技术在商业银行效率测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3]。Fare et al.(1994)提出了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使得基于DEA方法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逐渐成为商业银行效率分析的主流方法[4]。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也对商业银行效率进行了研究,如朱南等(2004)、蔡跃洲和郭梅军(2009)、游家兴(2011)等分别对国有商业银行和上市银行效率进行了分析[5-7]。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有着重要影响,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会使商业银行净息差收窄,银行业绩将受到负面影响。目前,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的分析较少,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启动相对较晚。武剑(2003)认为,从短期来看,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的效益和资产质量将产生较大冲击[8]。左中海(2012)指出,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冲击尤为严峻,使中小银行资金成本和经营成本压力加大,因此,中小银行更应积极、主动地加快转型发展[9]。黄嘉英和李美婷(2012)对12家商业银行效率的分析表明,利率市场化改革一定程度上使银行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下降,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2004—2012年间,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整体呈下降趋势[10]。何康(2015)对24家城市商业银行效率的分析表明,利率市场化及其引致的价格竞争效应,会使银行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不良贷款风险加大,从而不利于商业银行综合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11]。
总体来看,尽管利率市场化已基本完成,但有关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却相对较少,虽有部分学者对此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但大都侧重于分析利率市场化对中小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且在研究方法及样本选择上都不够全面。
三、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及投入产出指标选择
(一)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
规模报酬不变模型和规模报酬可变模型一般只能适用于截面数据来横向比较决定单元的效率,使得各期的效率值缺乏纵向比较的基准,大大限制了CRS模型和VRS模型的适用范围及解释力。因此本文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运用面板数据来计算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从而有效弥补了规模报酬不变模型和规模报酬可变模型的不足。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至少具有以下三个优点:一是无需知道前沿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克服了主观给定前沿生产函数的随意性;二是不仅可以对决策单元的效率进行横向比较分析,而且可以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三是可以对效率进行分解,分析效率变动背后的因素。
基于产出导向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的具体表达式为:
其中,第一项即为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中的技术效率变化指数,第二项为Malmquist生产率指数中的技术变化指数。根据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解法,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又可以进一步分解为规模报酬可变假设下的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用式子表示,即为:M=技术变化指数×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技术变化指数×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规模效率变化指数。
(二)投入产出指标
运用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分析商业银行效率时,商业银行的投入产出指标的选择方法通常有三类,即生产法、中介法和资产法。其中,生产法将商业银行视为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者,因此,存款、贷款等均视为其产出,投入为资本(以固定资本代表)和劳动等;中介法将商业银行视为储蓄转化为投资的中介机构,通常将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作为产出指标,将利息支出、非利息支出及贷款等作为投入指标;资产法的主要特征是投入和产出变量根据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划分来确定,存款被视为投入项之一,而贷款和投资是主要的产出项。综合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和数据质量,在此,投入产出指标的选取采用生产法和中介法相结合的方式。其中,投入变量为存款总额和营业支出,产出变量为贷款总额、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四、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基于DEA的Malmquis生产率指数模型对16家上市银行2004—2014年的效率进行了测算,并根据Malmquis生产率指数的分解法,将效率分解为技术变化指数、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规模效率变化指数。由表1的测算结果可以看出:
(一)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整体效率有所提升
2005—2014年间,上市商业银行的效率平均值为1.027>1,表明近十年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不断提升,竞争力持续提高。
(二)不同年份上市银行的效率变动有所不同
2012年之前的大多数年份(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上市银行效率有一定的扰动)上市银行的效率都是在不断提高,2012年之后,上市银行效率波动加大,而且有一定的下降趋势。其中,2012年及2014年,上市银行效率出现了明显下降。这恰好也是存款利率市场化进程较快的两年,正如前文所指出的,2012年央行首次允许存款利率上浮,可以说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关键步骤,2014年央行又进一步将存款利率上限扩大至基准利率1.2倍,并适当简并了基准利率期限档次。在存款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为了争夺存款资源,上市银行纷纷将利率上浮到顶,同时,贷款利率却难以上行,导致银行利息收入降低,而利息收入又是我国商业银行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进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效率。这与国际经验基本相符,即当利率市场化推进到一定阶段后,商业银行效率有所下降,但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之后,效率趋于稳定。
(三)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效率整体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2005—2014年间,五大行的效率平均值为1.048,远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1.017的水平。这与部分学者的研究结论有所不同,如张健华(2003)等的研究表明股份制银行的整体运营效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这是由于样本的时间段不同所致,本文选取的时间段是利率市场化快速推进的十几年间,在利率市场化推进过程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抵御利率波动的风险能力更强,同时国有大型银行在定价水平及网点布局、市场信誉等方面均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更能抵御利率市场化的不利冲击,因此,其效率相对稳定。
(四)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效率波动相对较小,且相对稳定
由图1可以看出,2012—2014年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相对稳定,而股份制银行的效率波动相对较大,尤其是平安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及宁波银行等中小型银行的效率波动较大①,由于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冲击更大,因此,导致其效率波动相对较大。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对16家上市银行2004—2014年的运营效率进行了分析,实证分析显示,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整体有所提高,但2012年以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有下降趋势。
一是2004—2014年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整体有所提高,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稳中有升,竞争力稳步提高。
二是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不利影响逐步显现。尽管我国从2004年就开始推进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但刚开始推进时相对较为谨慎,影响相对较小,2012年以来,随着存款利率市场化的快速推进,加之中国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总体有下降趋势。
三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效率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且相对稳定。实证研究表明,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国有大型银行的效率值相对稳定,波动较小,且效率平均值明显高于股份制银行,这与理论分析一致,即大型银行更能抵御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不利冲击。
(二)政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商业银行息差持续收窄,盈利增速持续放缓,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了一定的挑战。本文的实证分析也表明,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商业银行效率面临下降挑战,尤其是中小银行受到的冲击更大。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未雨绸缪,从发展战略、内部管理等方面着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挑战。
一是差异化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一流银行的差距主要反映在战略上,当前,国内银行发展战略及市场定位严重趋同,大多数银行都有“做大做强”的情结。未来随着利率汇率市场化等金融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惟有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定位,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商业银行必须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坚持走差异化道路。
二是提高金融产品定价能力。在利率管制年代,商业银行几乎不用考虑定价。随着利率管制的完全放开,价格因素将逐渐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关键,因此,是否具备较强的产品定价能力将成为商业银行未来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三是持续提高利率风险管控能力。利率市场化将给商业银行带来诸多风险,但最明显而深远的影响就是利率风险。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利率的波动幅度将更大,波动频率将更高,这将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价值产生重大影响,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对市场利率变动进行积极、准确地研判,持续提高利率风险的管控能力,进而才能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责任编辑:张恩娟)
参考文献:
[1]Charnes A.,W.Cooper and E.Rhodes.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Decision Making Uni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78,2(6):429-444.
[2]Banker,R.D.,A.Charnes and W. Cooper. Some Models for Estimating Technical and Scale Inefficiencies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Management Science,1984,30(9):1078-1092.
[3]Sherman H.D.and F.Gold. Bank Branch Operating Efficiency:Evaluation wit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J]. Journal of Banking Finance,1985,9(2):297-315.
[4]Fare R.,S.Grosskopf and M.Norris,Productivity Growth, Technical Progress and Efficiency Change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4,84(1):66-83.
[5]朱南,卓贤,董屹.关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与改革策略[J].管理世界,2004(2):18-26.
[6]蔡跃洲,郭梅军.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9(9):53-65.
[7]游家兴,陈淑敏,徐盼盼.中国金融市场化与开放进程对银行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方法[J].投资研究,2011(9):55-65.
[8]武剑.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利率风险管理[J].财经科学,2003(2):58-63.
[9]左中海.利率市场化与中小银行转型[J].中国金融,2012(15):20-21.
[10]黄嘉英,李美婷.利率市场化进程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4(14):201-204.
[11]何康.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改善城市商业银行效率吗
——来自中国24家城市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J].南方经济,2015(8):5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