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做了初三4班的班主任,教4班和8班的数学。我本不想教8班,但很快,我发现了8班的有趣。数学成绩差是完全意料之中的,不奇怪。意料之外的是,我对这个班级一见钟情,一群男生不是“疯子”,就是“傻子”。
讲比例线段。
“听不懂?”我问小范。
“不懂。”
“好吧,我们换一个角度。假设a=b 。”
“为什么?”
“好吧,那就如果x =y ,能理解?”
“能。”
“好,如果x =y ,那么x +1=y +1,能理解?”
“为什么?”
我放下笔,看着他,知道是讲不下去了,因为接下来他可能问我1+1干吗等于2了。
“老师,你要知道我两年没有学过数学了,你就理解我吧。”他嬉皮笑脸地说。“你怎么上到初三的?”我心里感兴趣的是这个问题。后来查了一下他的考试成绩,竟然是6分。
他叫阿亮。这个人上课很热闹,大呼小叫的。每次我进教室,他都在说话。
“老师,受不了了吧,他是我们‘精神病院’的院长。”小范指着正在哇哇乱叫的阿亮说。“哈哈,原来你们这么定位自己啊,太好玩了。”
我开心地大笑,还真是没有见过这么会自我调侃的班级呢。从此,我也叫阿亮院长。
最有趣的是,每次我进教室,他们都集体鼓掌,有人不鼓掌的时候,院长就喊:“你不想吃包子了吗?”我笑晕了,知道我笑什么?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笑话,讲的是精神病院里,院长训练病人们在领导来视察的时候集体鼓掌,许诺的条件是怎样怎样就给包子吃,怎样怎样就不给包子吃,哈哈,特好玩的故事。
我不知道这群小伙伴还是精神病院笑话集的忠实粉丝呢。
我知道大家最感兴趣的,是我如何让这个自称精神病院班级的数学成绩变得夸张吧?会有那一天的,我对此充满信心!我最喜欢这种有挑战性的班级了。
来日方长。
(摘自《有思想的鸡,快乐的蛋:实战型老师成功教学手记》上海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