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大概只有十岁,又黑又瘦,眼睛很大,放着光芒。他身边的男人皮肤黑黑的,也很瘦,大大的眼睛里装着倦意。两人一起径直走向我所在的书架时,我往旁边的架子挪了挪。
男孩在选书,选好后对男人说:“爸爸,我想要这本书。”男人一下子来了精神,翻到封底一看,对儿子说:“你就在这里看完,好不好?”男孩犹豫之际,男人接着说,“这本书要25元呢,你在这里看完,就赚到二十多元钱了,很了不起的。”不知道是哪一句话起了作用,男孩同意了。
我目送着男人离开,回头一看,男孩已经盘腿坐在地上看起书来。看着他认真翻书的模样,我忽然想起当年的自己。
我像男孩这么大的时候,也非常喜欢看书,一看就能看很久,久到爸妈常将我送至书店然后离去做自己的事情。几乎每一次,爸妈都说我可以买一本书,但更多的时候,我只看不买,因为那会儿我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后来,爸妈有余钱给我买书了,可我依然习惯去书店,只看不买。在书店逗留的日子里,我一本接一本地看书,每看完一本就把标价记下来,一个学期下来,竟然看完了几百元钱的书,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几百元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去书店的时间越来越少,想看的和想拥有的书却在增加,为了把它们带回家,我开始撰写稿子,给杂志投稿,把稿费存起来,对喜欢的书籍进行一番精挑细选,然后把它们一一买回来。再后来,无论是买单反相机学摄影,又或者去旅行,在此之前我总是勤勤恳恳地写稿子赚稿费,看着账户上的金额一点点地往上涨,再去实现自己的心愿。
朋友不明白我这个独生子为什么这么拼,我想,或许只是因为那是自己的心愿,不想别人去买单吧,只想用自己的方式“买到”。
书店里还有想看但没开始看的书,地图上还有想去但还没抵达的城市,购物车里放着想买但还没有下单的货物,桩桩件件挂在心头,带着它们努力奔跑,一点点实现堆积着的小心愿,我喜欢这样的自己,用自己的努力实现着梦想,哪怕在他人看来,那些所谓的心愿微不足道。
(摘自《中学生博览·青春纪》2016年第9期 图/心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