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华生2010
女排精神感动了中国。其更深的启示在于,改革必须彻底。给人拴上无数条绳子,然后说搞活振兴,那是搞不活的。干事业要像郎平那样:让我干就一个条件,一切由我说了算。你可以在旁边监督、看结果,不行也可换人,但不能插手乱干预。振兴中华,必须像女排管理体制这样改革才有希望。
02
@clearlove专属sup_路小德
8月16日,一名小男孩在武汉轻轨车厢乱跑时摔倒哭泣,手中酸奶撒了一地。男童母亲没急着把孩子扶起,对男孩说:自己做的错事要自己负责收拾。于是小男孩蹲在地上将酸奶擦干净,妈妈还告诉他不能在车上乱跑,提醒他给乘客道歉,最后还不忘鼓励“儿子真棒”。其实,只要家长教得好,世上根本就没有熊孩子。
03
@李骏
很多超市里食品的摆放有讲究。比如我今天看到的:2月出厂的摆在最外面一排,再往里有4月出厂的,最里面一排的出厂日期是7月份。并非商家这么鸡贼,全世界的超市都这么摆,知道规律的在乎保质期的会挑里面的,不在乎的就拿离保质期近一些的。其实工业化食品保质期都有较大的阈值,离保质期近并不意味着“不新鲜”。心理感受而已。
04
@新华财经
郎咸平与第六任妻子的婚姻存续期间,给小三樊小纯及其父各送一套房。感情转淡后,郎教授想把房子收回来,经两次开庭后终于如愿以偿,最后空姐出身的小樊不仅什么都没得到,最后还莫名为郎教授背上了900万的债务……这经济学、法学、爱情学交织的劲爆故事令人唏嘘,着实成为商学院“经典案例”。
05
@安普若-外号安校长
国内人总有一个误解,认为中国人“在国外难以真正融入国外的主流文化”。首先说,在欧洲或者日本这种单一民族和单一文化为主流的国家里可能有所谓的“主流文化”,但美国是一个民族和文化的大熔炉,在这里任何的亚文化都是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不存在融入主流文化的问题。美国人反而非常感谢在一个城市里能有这样的文化多样性。所以,所谓的“融入主流文化”是国人臆想出来的伪命题。
06
@蔡明亮
这么多年来他们告诉我,我在内地有很多影迷,我的心情可以说是百感交集。他们可能都是通过盗版等一些非正常渠道看到的,因为没有正常的渠道,也有点无奈,但我是不开心的。我去电影节,有个上海的杂志让我写几句话给影迷,我写道:“你们看过我的电影,但相当于没看,我希望有一天你们可以真正地看到。”
07
@人见人爱的肉唐僧
阿伦特有句话我很同意:“如果一个人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公共生活中去,他的人生将是多么的浅薄”……这种好容易有点儿私事也要主动公共化的路数,就更是百倍的不堪了。分不清公域私域的人,做事往往不体面。他们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又把自己的事当作大家的事。
08
@光明网
职业打假是该归入历史的故纸堆,但,眼下显然还不是时候。第一,消费者权益保护远未到无须职业打假代偿公共责任的时候。第二,消费市场远没有干净到无须职业打假出力的地步。此前,有关马云“假货质量比正品好”的乌龙,虽逼得阿里去《华尔街日报》澄清,但从某个侧面,确实也折射出国内假货市场的“水之深”。再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消费维权意识与能力在觉醒,但消费维权依然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普遍选择。
09
@董路
博尔特每次跑百米都上演同一个剧本:《先胖不算胖,后胖压倒炕》。
10
@老海der
一方面痛苦地呼吁广电更多鼓励市场化、打开题材限制,一方面根据萨德的形势巴望限韩令的下达。以上是同一拨儿人吗?能限韩,就更能限你,能有很多理由限得你离开这一行,你信不?既然是做这个的,就别总是做梦借用官方的钳子夹死别人,就留下你一个人拍电影拍电视剧。应该做的,是利用一切能量推动行业管理者更多地放开限制。
11
@茨冈女神
古人咏竹,多赞美之词,例如“未曾出土便有节,及凌云时尚虚心”。但民国科学家丁文江不,他的咏竹诗写尽了中国文人的懦弱和虚伪:竹似伪君子,外坚中却空。成群能蔽日,独立不禁风。根细成攒穴,腰柔惯鞠躬。文人多爱此,声气想相同。
12
@昕静自然好
【文艺在民间】一个广场舞大妈曾告诉我,如果她跳得足够快,她的孤独就追不上她;一位拾荒大叔曾告诉我,如果他翻垃圾翻得足够仔细,便能找回丢失的自己;一位环卫工阿姨告诉我,她每天都扫这两条街,七年都没扫净心中的瑕疵;一位碰瓷的大爷曾告诉我,只要他演得够逼真,就能骗过匆匆流逝的时光。
13
@黄珏老鹅
男人带女友逛商场,女友看中了一支口红,男人嫌贵,就说:“你不涂口红更好看,这叫自然美。”女友生气地说:“幸好我没让你看那套衣服,不然你一定会说我不穿衣服更好看,那叫人体美。”
14
@你的恋人
“当我的生命需要用设备维持的时候,请帮我拔掉它。”“真的吗?”“嗯真的……哎,你干吗呢?!赶紧把路由器给我接上! ”
15
@东东枪
纸质书不行。还是竹简好。竹简时代,一本《脑筋急转弯300题》就能摆满一面大书架。谁看谁说是书香门第。
16
@分众倪伟
曾经有人对我说:“有人经常在你背后议论你,好似泼在你身上的冷水,一定要注意,或者你应该把水烧开了再泼回去。”我笑着对我的朋友说:“ 嘴长在别人身上,但我更愿意去做像石灰一样的人,别人越泼我冷水,我的人生就越沸腾”!
17
@宝树
前几天身上的现金被媳妇拿走,花完了,事忙一直没去取钱,每次要付钱都用微信或支付宝,居然都对付了下来,感觉理论上已经可以不用实体货币一直过下去了。目前还有什么地方必须给现钱呢?我想了想,除了某些滞后的政府衙门,貌似只有给乞丐钱了。总不能他拿出个二维码让你扫了施舍吧?
18
@疯潇潇兮
很久没联系的初中同学加了微信,发过来一个笑脸。然而我此刻正处于葛优躺的低能量状态。按理我应该回个笑脸,再问最近好不好,礼貌读完他的答案,再耐心讲些场面话回答他同样的问题……我真正想说的是我们能不能直接快进到平时并不聊天但是看到对方朋友圈会点个赞的正常状态?
19
@邝海炎
快递员今天送书来,我诧异:“箱子怎么回事啊,跟以前不一样了?”快递员笑道:“人家做广告,免费提供给我们公司箱子。”我点赞:“箱子漂亮,这想法很牛逼啊,你们快递员进千家万户,比电线杆有广告位价值,他们还应该免费给你们提供工作服、三轮车,上面印着'青岛啤酒'之类广告多好啊,不写'韩国烤肉'就行。”以前听说日本有报纸印在矿泉水瓶子上,中国估计也快有这种产品了。
20
@shilaoban
现代人电话打得越来越少了,我现在打电话基本上只说三句话:你放在门口就行了;我就在我定位的位置;对不起我不需要。
21
@Chicovely0212
喜欢歌手就尽力去买专辑看演唱会,喜欢演员就去看他的电影买他的DVD,喜欢运动员就想办法去现场看他的比赛为他呐喊。所有这些里没有一条是坐飞机坐他旁边,蹲他家门口守着,走一路拿手机糊他一脸的。很多人都气愤说怎么把运动员当成娱乐明星来追,可其实娱乐明星也不该被这么对待的。
22
@五岳散人
三句话:正常而良好的教育是最好的国防;公正且公平的司法是最好的维稳;藏富于民是最能持续的富强。
23
@童大焕
王健林的一亿元“小目标”被无数文人曲解谩骂,很多人专门撰文批判他价值观不对。其实人家说得一点没错:“想做首富这是对的,奋斗的方向,但是最好,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说我先挣他一个亿……”他的意思是说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点一点做,难道首富的目标起点也只是引车卖浆者流的先把饭吃饱吗?
24
@西音爸爸
闺蜜有时候是靠不住的。比方说,两人或几个人好起来,会相约白首,说老了我们就一起过了。可说完这话,电视画面上出现宋钟基都教授王俊凯或张继科宁泽涛谁的,刚才说的话马上就忘,大喊我老公来了。最有良心的,也不过在内心无比喜悦地做新娘时,硬挤出几滴眼泪说:舍不得你们啊。叔叔写这段话是告诉你们:有合适的,嫁了,比闺蜜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