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Keran’s paintings of cows, together with Qi Baishi’s paintings of shrimps, Xu Beihong’s paintings of horses and Huang Zhou’s paintings of donkeys, are known as the“Four Excellent Ink Paintings” in the 20th century. Li’s paintings of cows are always charming and friendly with human, which not only show the noble qualities of cows to serve the people, but also convey a kind of harmonious and wonderful rural life.
提到近现代的画牛高手,李可染绝对是执牛耳者。他的牛同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并称为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其笔下的牛,多是一幅憨态可掬、任劳任怨、与人类无比亲切的模样,让人顿生怜爱。
李可染的一生,与牛相伴几十年。他曾说:“牛也,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人而安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犟,稳步向前,足不踏空,形容无华,气宇轩昂,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厌写之。”可见其对牛之爱。
如果除去早期的少部分北方黄牛,李可染的牛应当正式出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庆,属南方水牛类。“当时我住在重庆金刚坡下家民家里,住房紧邻着牛棚。一头壮大的水牛,天天见面。它白天出去耕地,夜间吃草、喘气、啃蹄、蹭痒,我都听得清清楚楚。记得鲁迅曾把自己比做吃草挤奶的牛,郭沫若写过《水牛赞》。世界上不少有贡献的科学家、艺术家都把自己比作牛。我觉得牛不仅具有终生辛勤劳动鞠躬尽瘁的品质,它的形象也着实可爱,于是以我的邻居作模特,开始用水墨画起牛来了。”
在鲁迅诞辰100周年的时候,李可染绘《孺子牛》,并题“鲁迅先生联语云‘俯首甘为孺子牛’,此语给我们启发教育。吾因此开始画牛,并名我画室为师牛堂。今逢鲁迅先生诞辰百年纪念,写此以志敬仰。”任劳任怨、勤勤恳恳、脚踏实地同时又充满力量的“孺子牛”,应该是李可染最为崇拜和效仿的形象吧。
终其一生,李可染与牛相伴相随长达近50年,从未舍弃。其所绘以牧牛图为多,显示出牛儿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质,恰好与鲁迅、郭沫若所赞的牛的形象相契合,同时画面也传达出一种和谐、静谧、悠远的田园气息,或许这正是李可染所渴望的生活——充满着艺术感知的纯美之境。
与李家山水相比,他的牛显得更加天真,而笔墨的运用也相对大胆。或许那种“牧童遥指杏花村”般的纯朴、雅逸,那种看似随心涂抹而成的耕牛、顽童,才更能显示出李可染未泯的童心和灵魂的追求。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李可染的牛渐渐脱离了人的“束缚”,而且开始团结一致,或许也叫“拉帮结派”,于是诞生了诸多版本的《四牛图》《五牛图》《九牛图》。唐代韩滉的《五牛图》细致精准,而李可染的N牛图则全以水墨粗笔写成,现代、动感而充满意趣。这些图画虽然没有具体的情节,但形姿生动的牛的组合却构成了一个更广阔、自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