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铁涛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生于1916年,坎坷一生,已有百岁。他曾荣获“国医大师”的称号,至今仍耳聪目明,思维清晰,与来访者侃侃而谈。“养生重于治病”是他一生倡导的健康理念。从他的生活细节中,不仅可以读懂其人生的追求,还可以感悟其独特的养生经。
邓铁涛认为,养生最重要的是养心,养心最重要的是养德。“一生淡泊养心机”,这是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这是生命活动的正常现象,不会使人发病。但是情志过度,超过了正常的生理活动范围,人体脏腑气血功能就会紊乱,此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他说:“尊重自然规律和身体的生理机制,白天上班,适当工作,晚上下班,适当休息,拒绝夜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也是尊重优良文化传统的表现,更是养生所必须的。”
邓铁涛如何养心养德呢?他年轻时除了跟随父亲读经典著作外,还酷爱看《论语》《孟子》《庄子》《道德经》等,获益匪浅。闲暇时,他喜欢练习书法。上小学时,他每天下午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练习书法。后来,每当遇到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便会习惯用毛笔写字,令自己安静下来。而书法的内容,恰恰是表达他当时的思想或者是内心的倾诉。当书写完毕时,他会感到一身的轻松。他说:“书法能养神,养神能练意,使一切杂念全抛到九霄云外,这种全身心的投入,有益于健康长寿。”
邓铁涛平时还习惯通过静坐、冥想等方法令自己获得内心的平静。他每天醒来后习惯在床边的凳子上打坐。打坐的要点是:单腿交换盘坐,上身自然放松,头位正直,自然闭目,含胸拔背,两手置于腹前相互轻握,以人体感觉舒适为度,按平常呼吸。据他介绍,此法不但在晨起和入睡前可以帮助静心,还能在旅途奔波中帮助安定心神。
作为医生,邓铁涛每天要讲很多的话,为了弥补由此而造成的缺憾,他习惯用口含西洋参片的方法,薄薄的一片放在口中,慢慢地嚼碎,最后将它咽下去。工作之余,他经常会在午后下楼围着小区空地散步,走上10来圈至身上微微出汗、浑身温暖舒坦才回家。如果遇到雨天,他就在楼道里爬楼梯。另外,他还酷爱八段锦,每天必定练习两次。既运动了身体,也陶冶了情操,增添了人生的乐趣,使心胸更加豁达。
邓铁涛的饮食养生秘诀只有两个字:杂食。顾名思义,就是不忌口,不养成饮食依赖,什么东西都吃,家人煮什么他就吃什么。他出差到外地,也很喜欢品尝当地的特色小食,在饮食养生方面,他强调饮食杂食不偏,要有节度。他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当以五谷、五果、五畜、五菜合理搭配,才能充分补充人体气血精微,从而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若食无定时,过饥或过饱,都易伤脾胃。脾胃损伤,则诸病丛生。无论是养生保健,还是治病救人,他都重视脾胃功能的调理。
邓铁涛还用冷热交替的洗浴方法来养生。他说,冷水能促进血管收缩,而热水能使血管扩张。在洗澡的过程中,冷热交替,血管一收一张,可以增加血管壁的弹性,减少血管壁上脂质的沉积,延缓血管硬化的发生。他虽已百岁,可他的四肢皮肤仍然保持较好的弹性,并且很少老人斑,与他长年坚持的这一生活习惯是有密切关系的。他强调,在开始运用这个方法时,要因人因时而异,只是在洗澡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差,并且要自己能接受为宜。
邓铁涛常说:“药物不是万能,必须注重养生,只有意志坚定,才能持之以恒。作息以时,娱乐适宜,浪费时间需痛改,健康无价,不要对不起自己。”他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养生并不需要刻意去追求,只要能遵从良好的生活规律,重视运动健身,再加上平和的心态,人就会活得有精神,更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