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幽兰操》:一曲幽兰香逸远

2016-04-29 00:00:00蓝晓宁
醒狮国学 2016年11期

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众香拱之,幽幽其芳。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以日以年,我行四方。

文王梦熊,渭水泱泱。

采而佩之,奕奕清芳。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雪霜茂茂,蕾蕾于冬,

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幽兰操》韩愈

《幽兰操》又名《猗兰操》,最早相传是孔子所作,琴曲似诉似泣,如怨如愤,把孔子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抒发得淋漓尽致,在兰的身上寄托了自己全部的思想感情,是一首优美的兰诗,也是一首幽怨悱恻的抒情曲,历史上和者甚多。 韩愈亦仿而作之,其《猗兰操》序云:“孔子伤不逢时作。”

这首诗大致译为:清秀淡雅的兰花,远近飘洒着幽幽的芬芳。即使你不采不戴,于我又有何妨。如今贬谪岭南已不是已往,然而我心并无介怀忧伤。东西南北我走遍四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闯荡。你看那霜雪铺盖的大地,荠菜和麦苗依然长得茂盛茁壮。如果君主不能明辨是非,我愿怀才不遇那也无妨。就像茂盛的荠麦一样,我仍有为社稷效力的精神愿望。

等待圣明的君主让我施展抱负,这是我心操守的兰香。

兰,在中国文化中,是“入我门中,能谏我心之草”是先祖留给后人的无字天书。

孔子酷爱兰花,有“兰为王者香”之语。此言含义一是兰香为香中之王,一株好的兰花开放的时候,整个山谷闻不到别的花香,这是兰香香芬丰富的生物学特性。二是,兰只为王者而香。兰隐于幽深的山谷中,不开花时,与群草无异,只有王者,才能认识兰所蕴含的思想价值,从而去深山中寻访。

兰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还有“春化”,就是兰要经历一个长期的低温期(0℃-10℃)才能顺利开花,保证花品和香品。野生的兰花,秋天孕育花蕾,经历整个冬天的休眠,第二年春天才开花,春分前后花期结束。

我国著名作曲家赵季平先生为《幽兰操》这首诗词创作了一首古曲,他用自己的音乐语言把对圣人诗词的理解传递给现代。圣人以兰言志,表达了自己大雅的志向,全曲以古琴、女声两种音色有机融合,勾画出一种颇有音画式的表演形式,并把这种意境如散文般娓娓道来。赵先生把多年积累的关于圣人孔子的哲学思想,古人在表达诗歌时的音韵美、格律美、节奏美以及在吟诵诗歌时的画面揉为一体而形成的音乐场景,这种画面在作曲家看来,就是音乐的语言。全曲三阙,层次与主题明确,与水墨画一般雅致有序,通过音乐塑造的画面,形象的传递出两千年前孔圣人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