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年龄阶段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此时,无论是认知发展水平,还是交往的兴趣和需要都趋向于成熟。幼儿的视野已经不再完全局限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小世界里,他们会因为在游戏中和同伴一起嬉戏而感到快乐;他们也会因为在游戏中成功地为同伴服务感到高兴。他们渴望与同伴交往,但是,很多时候却缺乏交往的技能。
一、孩子在交往时常见的问题
问题一:攻击行为
幼儿同伴冲突最多的是在游戏活动中。引起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的。到了中班,幼儿的社会意识有所发展,此时的攻击行为大多由此引起,如妒忌、羡慕、帮助好朋友打抱不平、受他人指使、试图控制他人、报复还击等,所以你常听到幼儿告诉你的理由是“她不听我的话”“她不理我”“他打了×××”。
问题二:抢夺行为
争夺物品。幼儿的自我中心思维模式使其不能想到或不能理解别人的渴望与痛苦。
问题三:退缩行为
社交退缩行为是幼儿的一种消极社会适应的表现,是指幼儿在陌生或熟悉的社会环境中表现出的独自游戏消磨时光的孤单行为,在幼儿前期出现较多。
爸爸妈妈怎么办
1.做好榜样,用角色替换来改掉攻击性行为。爸爸妈妈要时刻对幼儿起到榜样的作用,杜绝对孩子体罚。可以通过角色替换法,让孩子扮演其他小朋友,从中了解到别人的心情,体验到别人的不舒服。教给孩子一些适宜的交流方式,提高发生矛盾后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预防和矫治攻击性行为的出现。
2.培养孩子学会分享,纠正孩子抢夺行为。创造分享机会,合适的场合让孩子分发东西,并营造分享后的愉快感,让其体会到分享的快乐,这是鼓励孩子学会分享的重要环节。帮助孩子树立顺序、等待、轮流、平等、合作等规则意识,遇到争抢时懂得用公平的解决办法,如用“石头剪刀布”。另外,家长要多带孩子参加一些需要和伙伴配合才能一起玩的活动,让其意识到要想玩到更多有意思的游戏,必须要大方地多交朋友。
3.建立自信心,重视交流的方式,从而帮助孩子改掉退缩行为。帮助孩子加强自我认知,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克服自卑的心理。用亲切、和蔼的语气和孩子交谈、沟通,采用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的方式去理解孩子。另外因为过度保护、溺爱造成退缩行为的幼儿,我们要逐步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做做“懒妈、懒爸”。
二、掌握交往技能,提高交往能力
1.教孩子成为“会说话”“擅交往”的小达人。
受到帮助知道说“谢谢”,做错事情能够及时道歉的孩子显得礼貌大方,容易受到同伴的欢迎。想加入已经成型的游戏团体中,切不可径直强行加入,家长要教给孩子一些技巧,让孩子更容易被团体接纳。如:“我可以和你们一起玩吗?”“我有一个××好东西,想和你们一起玩!”……也可以先在一旁观看、等待,当游戏缺少角色或需要提供帮助时适时加入,会很快融入团体中。
2.让故事帮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读绘本《弗朗西丝和好朋友》和《小乌龟富兰克林》。《弗朗西丝和好朋友》会告诉孩子们,游戏相处时总会有摩擦,会有矛盾。而当出现问题的时候,孩子自己其实是拥有处理冲突的能力的。这个绘本教给孩子一些解决冲突的技能,而父母要做的则是放手。在《小乌龟富兰克林》中:小乌龟富兰克林因为霸道而失去了朋友,认识到错误的富兰克林改正了自己的错误后又重新赢得了友谊。
3.让孩子自主选择和分享。
鼓励孩子拿自己的玩具到小区里去与其他同伴一起分享。幼儿与同伴玩会比一个人玩得要开心,同时不断学会等待和与他人分享、合作等交往经验。也可以建议幼儿邀请同伴到家里,或去其他幼儿的家里共同游戏,从而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带孩子出门玩时,可以事前对孩子说:“我们不能抢别人的东西,那是不对的。”“想玩小朋友的玩具,一定要记得先问行不行。”加强孩子的礼貌观念,让他明白,守规距懂礼貌才能成为受欢迎的孩子。妈妈同时也可以让孩子带一件玩具出门,用于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