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基因”构想最初在2011年由美国提出。它的提出主要是想重振美国制造业,将材料研究过程在原来的基础上缩短一半、成本降低一半。因为材料科学家发现,一种材料从发现到投入使用大约需要十几年,这个过程太过漫长,会耗费大量的时间成本、价钱成本。如果能将这个时间缩短一半,将对美国制造业的重振提供帮助。传统意义上的材料是将集中材料混合,观察它能否体现新的性能,但这样一种方式必定会消耗大量时间。出于加快这个周期的愿望,科学家才提出了“材料基因工程”。
在这里,大家千万不要将材料基因计划跟人类的基因工程相混淆。对元素进行研究要从元素的原子结构出发,涉及元素的化学、物理、电子等层面,最后再进行计算机模拟。使用高通量的计算机、高通量的实验来进行研究和探索,可以加速材料科学的发展。
首先通过计算机的数据处理,科学家就可以把现有元素所有的物理、化学特性集中起来,然后人为地设计它们的成分和性能,再通过计算机模拟就能检验这种方法是否可行。高通量的实验利用一种类似于芯片的技术。科学家把芯片分隔成128个或者256个区间,然后放到真空装备里进行涂膜,这样就能根据需求来调配每个区间的材质,等于一次制作了256个不同的组分以供研究人员对其进行快速分析测定。这就叫做高通量实验,配合高通量计算来确定大概的范围,最后再用高通量实验进一步选定,就能大大缩短材料研发过程。
美国在一些重要领域已经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包括新能源,如锂电池、热电材料的研究。本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