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坤++姚惟予
[摘 要]公交站点是公共汽车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市民出行主要还是依赖公交车,因此,公交系统是否完善不仅与乘客息息相关,而且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米东区4号线公交乘客各站点上下客流量进行综合评价,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常规公交各站点上下客流分析体系的建立,在探讨公交沿线问题的基础上,对常规公共交通沿线的合理性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公交系统 乌鲁木齐 沿线问题 模糊综合评价法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2-0393-01
引言: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并大幅度增长,由此导致城市交通需求量急剧上升。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保有量在进一步快速增长。从城市的整体利益看,公共交通是一种耗费少、效能高的交通方式,具有私人交通不可替代的长处。与轻轨、地铁等轨道交通相比,常规城市公共交通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线路易调整等优点。公交站点作为公共汽车交通系统的子系统,承担着客流集散的功能,对于公共交通服务的速度、方便度与舒适度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公交站点选址、站点形式的选择、站点的容量设计和站点交通设施的完善等不仅影响到公共交通本身的运营效率,也影响到城市道路其他交通的运营。因此,有必要对公交站点进行优化设计研究,以均衡站点资源,提高站点疏散能力,将公交站点对于城市道路交通正常运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
1 米东区公交4号线路延线问题分析
1.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地理范围为乌鲁木齐市米东区,以公交车所及的范围为准,本次调查按米东区公共交通服务的线路在调查时间内进行全面调查。米东区现拥有公交线路8条,其中613路为两条线,是连接米东区与沙依巴克区的线路,1、2、3、4、5和6号线为米东区内部的公交线路。本次调查在调查时间内覆盖米东区的全部公交线路,调查单程营运收入及上客人数。本文主要摘取米东区4号线2013年及2014年两年公交客运量进行对比。
1.2 调查抽样分析
在2013年的调查中共收回有效问卷397份,日客流计算见表1。
由表1可知,米东客运站(芦草沟)到通汇大厦的年度平均日上客总数均高于通汇大厦到米东客运站(芦草沟)的年度平均日上客总数,说明4号线由米东客运站(芦草沟)到通汇大厦的乘客数多。
2014年调查共收回有效数据64份,4号线年度公交线路平均日客流量计算见表2。
由表2可知,米东客运站(芦草沟分站)到荷兰小镇的年度公交线路平均日客流量高于荷兰小镇到米东客运站(芦草沟分站)的年度公交线路平均日客流量,说明4号线由米东客运站(芦草沟分站)到荷兰小镇的乘客数多。从4号线每日运营车辆看,4号线每辆公交配车的平均日载客量节假日为394人次,工作日为428人次。
根据表1、表2可得出工作日与非工作日两年始终点平均日上下客数,详见表3。
通过表3可以看出,延线以后节假日客流量总数基本持平。但延线之后,工作日客流量总数明显减小。
对比延线后站点与年度平均日上下客数表4。
通过计算可算出改线之后水木尚城、米东新城三期、香缇印象、荷兰小镇一期、荷兰小镇二期新增站点工作日上下客总数占2014年度日平均上下客总数的13.1%,节假日上下客总数占2014年度日平均上下客总数的18.7%。而改线之后,延线站台占总站台数的16.1%,站台比例与日均上下客比例基本持平,说明延线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2 结语
通过对乌鲁木齐米东区常规公交4号线改线之后客流量调查分析,通过对比未改线之前与改线之后客流量的差异,可以对改线的合理性进行模糊性分析。通过分析可得沿线之后,在工作日客流量明显减小。根据调查显示,2013年未改线之前,乌鲁木齐米东区4号线途经广汇工业园、通汇大厦等重要工业园区。2014年改线之后途经水木尚城、米东新城三期、香缇印象、荷兰小镇一期、荷兰小镇二期等新建小区,居民区紧靠广汇工业园、通汇大厦等工业园区。而且此居民区紧挨米东区1、2号线,居民进入市区中心商业地带可选乘1、2线。
参考文献
[1] 穆振华,米根锁,乔磊.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效率评价[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0,12(1):11-13.
[2] 孙小年,姜彩良,王江平.城市客运交通换乘衔接的综合评价[J]. 交通标准化.2005(10):23-27.
[3] 徐国炯.快速公交系统服务质量、乘客满意度与行为意愿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
[4] 王林,石金峰. 智能交通系统中几种最短路径算法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9,11(4):110-112.
[5] 谭满春,徐建闽,毛宗元.城市公共汽车停靠站选址模型 [J].公路交通科技. 1999,16(2):59-6.
[6] 彭国雄,莫汉康.城市公交停靠站设置常见问题及对策[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1,1(3:)77-80.
[7] 伍拾煤.公交停靠站设置问题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2。
[8] 王炜,杨新苗,陈学武.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规划方法与管理技术[M].科学出版社,2002:138-153.
[9] 胡刚.城市公交网络及站点优化技术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4。
[10] 王茜,杨晓光.信号控制交叉口进口道公共汽车停靠影响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4(l):58-74.
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