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雯
[摘 要]高层建筑在我国越来越常见,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建筑形式,其有着较多的优点,可以节省土地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符合我国的国情。在高层建筑中,主要采用的是框架剪力墙结构,其有着较高的稳定性,可以保证高层建筑的安全性。本文对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析,希望对施工单位提供一定帮助,提高高层建筑施工的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高层建筑 框架剪力墙 结构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B4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117-01
在现代化的建筑工程中,主要采用了框架剪力墙结构,这是一种稳定性与强度较高的建筑结构类型,施工单位合理应用施工技术,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可以保证建筑使用的安全性。高层建筑在城市中比较常见,尤其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中,高层建筑非常多,提高了城市的现代化形象。高层建筑有着良好的发展趋势,其可以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施工中,采用了材料比较少,有效降低了施工的成本。高层建筑应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后,施工质量大大提高了。
1 框架剪力墙结构概述
1.1 概念
框架剪力墙结构是指框架结构中布置了剪力墙,是一种新的建筑结构体系。框架结构具有侧向刚度差,在水平荷载的作用下,变形情况越来越严重,而且结构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也会大大降低。框架结构在平面布置上灵活性比较高,在立面处理中,具有容易变化的特点,剪力墙结构相对于框架结构,强度与刚度相对较低,水平位移也比较小,剪力墙结构也由一定缺点,其容易受到空间的限制。将框架结构与剪力墙结构结合在一起,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能形成一种受力能力较强的结构体系,即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常见的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
1.2 特征
框架剪力墙受到水平荷载作用后,容易出现变形问题,一般框架为主要承受荷载与水平剪力的部件,在分析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受力情况时,可以了解到框架承受的水平剪力在不断减小,沿着高度方向,其受力比较均匀,框架梁、柱的弯矩值在不断减小,沿着高度方向,梁与柱的弯矩差距在不断减少,二者的数值越来越接近。剪力墙在受到水平荷载后,会发生变形问题,位移的轨迹具有曲线的特征。框架结构在受到剪切力后,容易发生变形问题,而且位移曲线具有剪切型的特征。将剪力墙结构与框架结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体系后,可以保证该体系受力的均匀性,受到水平荷载与剪切作用后都不会发生变形。通过楼板的协同作用,两种结构会共同抵抗水平荷载,在绘制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的变形曲线时,呈现出了弯剪型的特征。
2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钢筋工程和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2.1 钢筋工程
在钢筋工程的建设之中,会用到量比较大的并规格和形状不同的钢筋材料,如一级钢(直径为6、8mm);三级钢(直径12,18和20mm)等。而在钢筋工程的建设之中,其最主要的技术难题则为:较为密集钢筋的节点,会导致在钢筋的安装以及浇筑中,易出现移位等的现象。通常可采用如下方法来解决:
2.1.1 对箍筋框进行固定
在钢筋工程的建设之中,应按照实体进行放样,可制作并加工定型的模具,如柱筋等,可对柱筋框进行定位,或采取竖向和水平的墙体梯格筋来控制的钢筋位置,这样就可减少出现钢筋位移。
2.1.2 明确钢筋的梁柱节点
对于大型的高层建筑中的钢筋,其使用量一般较大,因此可能会出现密集梁柱的节点,为确保其每个的节点准确性以及有序性,通常会之前通过计算机来对现场钢筋进行相应的绘图和放样,随后按1:1比例来制作模块与样板,并放置于施工的现场,这样才可为施工钢筋的梁柱节点的建设作出指导。
2.2 模板工程
对于模板工程的设计与建设,通常应注重如下几个的技术难点:
2.2.1 内外侧的模板设计。在对模板进行配板中,需注意外墙的模板的内侧模板是比外侧模板短到200~300mm,因为这样可确保配板的准确性,此外,在进行支模时,应以浇筑过的墙体来作参照物,并把外侧模板仅仅的贴着墙体,并且为对墙体进行保护,通常会在模板和墙体的接触处垫上海绵,以此来确保墙体的完整性。
2.2.2 对内侧模板进行固定。在对模板进行浇筑时,常会有内侧模板以及内侧的模拟墙根向外或向内移动状况,这就严重的影响到了模板准确性,所以,设计者通常会在模板的内侧放一个较短的钢筋头以此来控制它位置,以确保稳定性。
2.2.3 应确保墙模和楼板间的紧密。通常而言,在浇筑时会有漏浆现象,这可导致模板的稳定性出现降低现象。为此,只需将砂浆或水泥填到有缝隙的地方便可。
3 剪力墙结构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控制措施
3.1 施工前技术和人员的准备
首先,工程施工前工程技术人员、施工班组长要充分熟悉施工图纸和相关施工规程以及质量验收标准,及时发现施工图纸与现场实际操作有冲突的地方,在混凝土施工前,由专业工长对施工现场班组长进行施工方案的技术交底工作,再由班组长对施工作业层具体的操作工人进行详细全面的技术交底工作,要使施工作业人员清楚自己工作的具体操作工艺和方法以及应达到的质量标准,混凝土振捣工必须由经过培训、考核后的持证人员担任。
3.2 剪力墙混凝土蜂窝和孔洞的质量控制措施
墙体混凝土浇筑时施工操作人员是关键,应加强其责任心并严格按照技术交底的要求进行操作,实测现场振捣棒后制作分层尺杆发给混凝土班组,确保混凝土分层浇筑的高度为40厘米左右。每一个施工流水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直到该流水段浇筑完毕为止。作业过程中间隔时间最多不得多于 2小时,振捣与浇筑紧密配合,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应将振捣棒插入下层 5厘米左右,每浇筑一步,振捣一遍,按顺序依次振捣,振捣棒插入点间距不超过振捣半径的1. 5倍,一般可按30-40厘米掌握,以保障每层混凝土的密实。对于墙身重点部位应该采取必要措施进行严格控制。
3.3 剪力墙混凝土离析的质量控制措施
墙体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为了避免墙体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按照试验配合比的要求进行控制,混凝土坍落度要符合规范和现场试验的要求。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时,混凝土进场后,现场技术人员和试验员首先要对到场混凝土的技术资料进行审查,再对进入现场的混凝土进行坍落度检测。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合格是保障混凝土浇筑质量的前提条件。墙体混凝土振捣时,要保证混凝土不出现漏振,振捣必须充分以保证混凝土密实,但也不可过分振捣,如若过分振捣将使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
4 结语
高层建筑中应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比较多,施工单位需要合理应用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技术,并做好质量控制,保证高层建筑各个施工环节质量的达标性。在建筑施工中,监理人员需要控制好施工流程,做好现场的监控,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其掌握施工技巧。本文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只有掌握好施工的技术,做好现场监控工作,才能保证剪力墙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广发.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2(30)
[2] 王立慧.对现代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09)
[3] 王淑杰.浅谈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3)
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