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鹏 王令臣
中图分类号:TD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4-0032-02
一、富力煤矿概况
富力煤矿隶属于龙煤集团鹤岗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鹤岗矿区中部,井田南北走向长2km,东西平均倾向宽3.13km,面积为6.26km2。该矿始建于1958年,由多个分散的斜井群,后经过两次技术改造,成为目前具有集中生产规模的现代化矿井。目前矿井开拓方式为斜立井多水平,集中石门分组运输大巷开拓布置方式。矿井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全部陷落法,采煤工艺采用综放、综采和滑移支架放顶煤工艺。矿井现有可采煤层6个,平均煤层厚度4.8米,其中厚煤层3个,中厚煤层3个。煤层呈单斜构造,向东南倾斜,倾角25°~42°。3个厚煤层均为自燃发火倾向煤层,发火期3~6个月。矿井现在延深到-690米标高,现开采水平为二水平四分段和五分段同时生产。
截止2014年底矿井地质储量为5507万吨,可采储量为3246万吨。核定生产能力为180万吨/年,2014年实际产154.4万吨,剩余服务年限11年。
二、灌浆系统的改造简介
富力煤矿灌浆系统的改造工程分四部分:一是由大地公司在地表施工Φ219mm的灌浆立孔570米,孔内下Φ146mm的套管,套管内壁厚18mm,内径Φ108mm,立孔与-310竖井石门贯通,然后在贯通点加设三通,安设闸阀。二是-310竖井石门分别铺设Φ100mm耐磨管路2000m至新南风井与原来主管线碰头对接,主干线下延伸至-610水平。三是在地面灌浆场的建设,先是平整场地,将原矸石井井口附近土堆移除,作为灌浆站储灰场地,场地长度50m,宽度40m米,周围用2m高的围墙隔离,并安设防尘网。并拆除运输区门口的危房,同时将运输区办公楼出口道路改为南侧行走。在立孔周围20~25m范围内向下挖3m,然后围建灌浆池。四是将灌浆站厂房建设在灌浆池上,采用钢混结构保温厂房式厂房,房高6m,面积约为400m2,地下基础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采用砖混砌筑,外加保温板。屋顶采用钢结构。
三、问题的提出
富力煤矿有3个特厚煤层,均属于易发火煤层,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自燃发火倾向也明显增加,最短发火期不到3个月,同时灌浆路线的加长使管路阻力增加,这些因素对矿井防火灌浆工作非常不利,加上灌浆系统的入井部分,经过多年使用已经接近报废,为了不影响矿井防灭火工作的接续,该矿在2014年提报申请计划,预计施工两个灌浆立孔,一个使用,一个备用,一旦出现堵孔,立即启用备用灌浆立孔。2015年5月份接受委托的大地公司为其施工地表灌浆钻孔,以解决该矿防火灌浆接续问题。为提升冬季灌浆效率,2015年8月份该矿通风区自行设计建设了地面灌浆站,以实现新系统的更替。但是出现了问题,在地表立孔达到设计深度时,并未按原设计贯通目标巷道(-310竖井石门灌浆孔洞室),却误透-170竖井石门,怎么找到并连接-310竖井石门灌浆孔洞室和灌浆钻孔,变成了个难题,怎样解决呢?以下是该矿的解决方法。
四、以往解决办法
以往为了确保找到立孔,在钻孔临近贯通巷道时,在被贯通巷道内根据钻具旋转的声音,判别终孔所处方位,然后向该方位掘送巷道,来揭露该钻孔,这种方法并不准确,经常是掘送多条小川才能贯通立孔,既费时又费工,成本高。本次立孔工程穿透-170竖井石门,但未贯通-310竖井石门,偏离目标较远,当时该钻孔进行了测斜工作,在掘送连接巷道前,分析该孔测斜资料时发现,依据测斜成果所透-170竖井石门的坐标与设计坐标和现场实际坐标不一至,偏差较大,以至于没法使用该测斜结果。
这时候该钻孔已经下完套管,钻具无法下到孔内,不能利用原来听钻具声音的方法确定钻孔位置,通过敲击铁管的声音也判断不出钻孔在岩体里具体方位。使用KDZ1114-6A30型地质探测仪和YCS512(A)型瞬变电磁仪分别进行了两次物探,探测效果也不理想。使用金属探测仪,超过10m距离也探不着,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回到现场采用测量的方法。
五、多种测量手段的应用
为了精确定位该钻孔的终孔位置,该矿采用了五种测量方法,综合平差,最后确定方位和偏移平距。
1、测斜法
利用测斜成果生成都三维曲线,将其通过地表开孔点坐标(109716.53,115412.87,254.38),终孔位置的新坐标就是我们需要的目标位置,但是该成果在-170标高的平面位置与误透点相矛盾。所以该终孔位置不可用。分析偏差的原因,测斜探头直径Φ60mm远小于钻孔直径Φ146mm,探头在孔中逛量太大,以及磁方位受环境干扰,所记录的方位不准确(表1、图1)。
2、经纬仪推断法
就是用经纬仪准确测量地表开孔坐标和-170竖井石门贯通灌浆套管坐标,然后用该两个测点所确定的方位及钻孔垂高来推断钻孔終点坐标。见平面图红色轨迹。下图为钻孔轨迹平面对比图(1:1000)。该方法不准确的原因是未反映钻孔真实弯曲形态(图2)。
3、中心投影法
以-170误透点为起算点,使用地质编录成像仪在-170竖井石门钻孔贯通点对套管的几何中心,从巷道走向和法向上进行摄影,成像后,利用CAD分析其天顶角,在利用公式求出钻孔和-170竖井石门巷道的夹角,同时也是与-310竖井石门的夹角。见平面图粉红色轨迹。
;;
α—钻孔与巷道走向所夹天顶角;
β--钻孔与巷道法向向所天顶角;
γ—巷道中心与钻孔夹角;
θ—钻孔真倾角。
α=0.81,β=4.43将具体数值带
入公式,得出γ=10.34,θ=85.497
4、直接量取法
也是以-170误透点为起算点,用垂线法量出套管垂线1300mm垂高时,套管在巷道走向偏移112mm,巷道法向上偏移30mm,换算成角度,代入上述公式进行计算,α=0.81,β=4.43将具体数值带入公式,得出γ=15,θ=84.90,只是人为读数偏差较大。
见平面图粉红色轨迹,由方法3和方法4推断出靶区范围。在此基础上设计联络巷道的方位和距离。
5、综合拟合法
以测斜成果生成的钻孔平面投影为基础形态,以地表开孔坐标为原点,旋转该曲线并通过-170竖井石门钻孔误透点坐标(109738.69,115410.85,-169.91),这样曲线旋转后的终点坐标即是所求钻孔终点坐标,该位置恰恰落在方法3、4圈定的靶区内,结果现场向靶区施工2m硐室见灌浆钻孔。通过现场的施工实见,证实方法5推断正确。
六、工程成果及结论
通过施工灌浆立孔联络巷工程,我们感到:①在工程中使用测量方法时,不能局限于一种或两种方法,而是多种方法并用,互相校验,互相弥补不足,才能发挥作用。②测斜采集数据测点应加密,小于25米,最好15米一测,这样可以排除误差较大的数据,使整体成果更接近实际。本次地表灌浆立孔的终孔定位测算的成功得益于该孔贯通了-170竖井石门,使定位准确率大大提高,如果该孔没有贯通-170竖井石门,那么终孔的定位就很难,但是通过本次推算和现场实际贯通的经验,我们发现:测斜的倾角是准确的,方位可能不准确,所以③在设计钻孔联络巷时,可以沿着水平偏移弧线(以开孔点为圆心,累计水平偏移量为半径画弧)布置巷道,这样可最大程度接近钻孔。
该灌浆钻孔偏离设计位置35m,节省联络分支巷道长度45m,节约巷探成本54万元。通过补救措施使-170至-310部分的钻孔能够发挥设计作用,避免重新施工灌浆立孔140m,节约300×140÷560=75万元,累计创造经济效益120万元,为矿井防灭火工程的有效开展做出贡献。
作者简介
张鹏,出生于1973年3月,现任龙煤集团鹤岗矿业公司富力煤矿地测副科长,2009年7月毕业于黑龙江科技学院,本科,采矿工程专业。
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