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夙 高秀梅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外科,辽宁 锦州 121000)
辽宁省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杨夙高秀梅
(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外科,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目的了解辽宁省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现状。方法采用中文版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量表对辽宁省1348名农村留守老人进行目的性抽样调查。结果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患病情况在留守老人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得分方面差异显著(P<0.05)。结论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程度有待提高,制定改善措施要有针对性,需要考虑农村留守老人的特征。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
子女不在身边使得农村留守老人不能享受天伦之乐,没有精神慰藉,加上繁重的农活、没有足够的经济来源、老慢病的折磨等,严重影响了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本文旨在调查辽宁省部分农村留守老人的生活、精神现状,分析他们的生活需求。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取便利抽样方法,在辽宁省的14所城市(沈阳、大连、辽阳、鞍山、抚顺、本溪、丹东、营口、锦州、盘锦、阜新、朝阳、葫芦岛、铁岭)中,每个城市选取5个村庄,每个村庄选取20位留守老人。纳入标准:①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1953年9月5日以前出生者);②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和理解能力者;③符合留守老人定义者〔1〕;④自愿参与研究者。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疾病或急性期疾病者;②家中长期有保姆或其他人照顾者。
1.2研究工具问卷包括两部分:自制的农村留守老人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民族、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子女数目、文化程度、医疗保险、患病情况。中文版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英文版SF-36是美国波士顿健康研究所在MOS健康问卷的基础上所研制〔2〕,本研究采用的是2002年浙江大学医学院社会医学教研室研制并测试后的SF-36中文版量表〔3〕,包含9个维度,36个条目:生理功能(PF,10个条目)、生理职能(RP,4个条目)、躯体疼痛(BP,2个条目)、总体健康(GH,5个条目)、生命活力(VT,4个条目)、社会功能(SF,2个条目)、情感职能(RE,3个条目)、精神健康(MH,5个条目)、健康变化(HT,1个条目)。一致性信度系数维度变化范围为0.72~0.88;2 w重测信度变化范围为0.66~0.94。其中①~④反映生理健康水平,⑤~⑧反映心理健康水平,总分为综合评分,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2〕。
1.3调查方法于2013年9~12月在各村委会或社区领导的支持和配合下,对符合条件的老人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前讲明这次调查的目的。如被调查者不能自行填写,需由研究人员将调查表各条目按培训后的统一标准逐条口述并进行询问再填写。本次调研发放问卷1 400份,有效问卷为1 348份(96.29%)。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t检验及方差分析。
2结果
不同民族、子女数、有无医疗保险留守老人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性别的留守老人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除RE外均差异(P<0.05)。不同年龄的留守老人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除VT外均差异显著(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留守老人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除VT、MH外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婚姻状况的留守老人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除PF、RP、GH外均差异显著(P<0.05)。 不同子女数的留守老人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无统计学差异。不同患病情况的留守老人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差异显著(P均<0.05)。见表1。
表1 不同情况农村留守老人SF-36量表各维度得分情况
3讨论
本次调研发现我省农村留守老人年龄分布段主要在60~74岁,属于青年老年人〔4〕,此阶段老人身体健康尚可,有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部分老年人仍是家庭的农活主力。家庭中独身老人由于身体功能退化留守不安全,生活多有不便,因此独身老人多跟随子女进城生活;独身老人中一部分老人愿意找个老来伴一起生活,重新组成一个小家相互照顾扶持。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已达到96%,为留守老人就医提供了一定保障,但经过访谈得知仍有部分老年人不知何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报销比例和相关程序不清楚。身体功能的老化和繁重的农活增加了留守老人患病率,农村医疗条件相比于城镇较为落后,看病难,而且农村人有小病不愿乱花钱,宁愿硬撑着的思想,即使有医疗保险,但报销程序复杂,使部分人群不愿进医院,小病终拖成大病,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病的老人占有很大比例。
本调查与部分文献〔5,6〕的调研结果一致:女性留守老人生理健康状况差,生命质量低于男性。因为部分农村女性老年人长期在家庭中承担照顾提供者的角色,容易忽视自身健康状况,女性天性要比男性在感情上较为细腻,更注重和懂得如何调节情绪。农村精神文化活动不多,主要以看电视、串门闲聊为主,留守老人年龄的增加,他们干农活的时间大大减少,而空闲时间增多,与此同时他们的行动却越来越不方便,与外界的接触也就相应地越来越少。打工的儿女大部分年初而出年终而归,陪伴老年人的时间大概只有春节,在访谈过程中不少高龄老年人称有被儿女抛弃的感觉,觉得越活越没有意思很孤独。
文化程度越高,留守老人心理健康水平越健康。部分老年人能通过听广播、看报纸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做其他喜欢的事情来转移注意力,排解子女不在身边的寂寞,跟其他老年人闲聊时能充当新闻讲解人,能给其他老年人带来一些新闻和有趣的话题。
农村留守老人在子女情感和生活照料方面难以被满足,配偶之间相互照料与慰藉可以帮助他们面对衰老带来的生理和心理不适,可以说配偶成了他们的主要精神支柱,研究〔7〕指出子女尤其是配偶的支持在缓解老年人的心理压力、排遣老年人的孤独方面起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不得不面对配偶的去世,资料〔8〕显示失去配偶是人生中最为悲痛的事件,给老年人造成强烈的挫折感,老年人造成严重的精神创伤,导致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下降,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由于受到农村传统思想的影响,老年人在配偶去世后更多的是独自一人承受生活的不幸和情感的抑郁,但这次调查访谈过程中,也有部分失去配偶的老年人能向子女们说出他们内心的感受,通过沟通得到子女们的理解,通过再次携手增加幸福感。夫妻双方的共同照料和扶持能有效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应对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部分老年人为了不增加子女的负担,往往隐瞒病情拖延病情,由于缺乏子女的照顾而忽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大部分农村老年人由于长年累月的劳累,身体病痛多,需要长期忍受病痛的折磨,身边没有儿女的照顾和安慰,在医疗资源获得上不尽如人意,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虽然在较大程度上解决了老年人大病致贫的问题,但是由于报销比例和报销范围有限,基本上只对住院治疗进行报销,而医院较高的起付线又将老年人挡回农村的医疗诊所。而老年人本身也是一个急性疾病高发的群体,心脑血管急症的发病往往具有突发性和致命性,得不到及时的救助容易发生生命危险,访谈过程中有大部分患慢性病老年人陈述害怕出现意外后瘫在床上没有人照顾,更害怕死在家里了都没人发现。
4参考文献
1陈敏.农村留守老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学,2009;16(3):225-6.
2刘艳慧,王玉环,黄方超.新疆石河子市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7):964-7.
3罗敏.北京市城区养老机构入住老人生活质量调查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
4宋佩佩,尼娜·塞维斯厅,吴蓓.美国高龄老人生活方式与健康状况研究——对老年价值社会认定的突破〔J〕.医学与社会,1999;12(5):29-30.
5Kaneda T.A Critical Window for Policy making on Population Ag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EB/OL〕.(2007-08-24).http://www.prb.org/Articles/ 2006/A Critical Window for Policy making on Population Ag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spx.
6王乐军.315名农村留守老人生存质量相关影响因素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2007;30(1):66-7.
7李建新.老年人口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人口研究,2007;31(3):52-62.
8张会君,黄菲,尹姣.辽宁省养老机构入住老人护理服务满意度及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8A):2565-7.
〔2014-12-19修回〕
(编辑杜娟)
〔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07-1741-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7.092
通讯作者:高秀梅(1983-),女,护师,主要从事老年护理研究。
第一作者:杨夙(1985-),女,护师,主要从事老年护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