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 板块的教学探索
——以译林新版《英语》五(下)Unit 4 Seeing the doctor为例

2016-04-16 07:01:14戴天扬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16年3期
关键词:文本情境语言

戴天扬

一、趣——丰富文本资源,趣味开篇

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可见,一节课的开头会对这节课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淡无味的导入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会起到抑制的作用,而真实有趣的导入能让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迁移以前文本资源

很多教师对按部就班地教教材都习以为常,认为教材就是一种静态的文本,很少会思考文本之间存在着的内在联系,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的、比较熟悉的文本资源的巧妙利用。文本资源犹如一座资源丰富的矿山,只要教师学会适当地挖掘和迁移,将它变成可调控、可使用的资源,必定会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系统,更有利于学生对新文本的理解。

此课在设计时,教师就有效挖掘文本资源,引入了学生耳熟能详的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Hobbies中Cartoon time有关小猪Billy溜冰落水的场景,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与学生自然地展开对话交流。

T:What’s the matter with Billy?

S1:He’s cold.

T:What’s wrong with Billy?

S2:He’s wet.

S3:He has a headache.

S4:He has a fever.

T:Can you try to give Billy some advice?Billy,you should...

S5:Billy,you should drink hot water.

S6:Billy,you should wear warm clothes.

T:You have lots of good advice,but I think Billy should see adoctorand take some medicine.

导入环节是师生间教学沟通的第一个音符。以上对话中,教师通过旧知“What’s the matter with Billy?”自然引入目标 语 “What’s wrong with Billy?”,学生通过对旧知句型的先行导入,自然理解“What’s wrong?”的含义;接着教师通过让学生帮助Billy提出建议,其实也是文本中核心目标语“You should...”的学习;最后教师通过对学生提出建议的总结,呈现短语“take some medicine”以及展示本课课题“Seeing the doctor”。

以上设计教师借助学生已熟悉的文本资源,巧妙地与新授内容相衔接,自然地带领学生进入了真实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帮助Billy解决问题,实现真正的语言交际。

2.挖掘文本语境资源

在小学英语教材里,文本是教学的重要语言材料。而文本插图并不仅仅起装饰文本的作用,有的插图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语境资源,有的则帮助学生获取语言信息,可以说插图是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重要媒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启发他们的思维,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课堂最终生成的效果。

教学此课时,教师合理利用文本插图(如图一),让学生通过插图猜测“What’s wrong with Su Hai?”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认真观察插图并大胆预测。

图一

S1:She has a headache.

S2:She has a fever.

S3:She has a cold.

...

此环节结束后,教师并没有止步,而是继续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如果你是医生,会给Su Hai提出怎样的诊断建议。这既是对插图效果的最大化运用,又充分扩大了学生的参与度,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思维的水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实——任务驱动研读,深入文本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走进文本与研读文本,在合作阅读中感悟体验文本,在交流探究中加深文本理解,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学习文本,提升英语学习能力。

此课教学中,教师将Mike的就诊片断作为学生自主研修和合作探究的学习型材料,通过五个任务的层层递进,不断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运用。

任务一:通读材料逻辑推理

通读是感知的过程,也是学习文本的首要环节。从头至尾阅读相关材料(如图二),并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厘清材料的大致脉络和先后顺序,最终建构出正确的文本框架。

图二

任务一其实是调动所有学生参与到具体的活动中,通过阅读材料,按逻辑顺序将材料组合成一个具有完整意义的对话的过程。这同样也是一个整体阅读与思考的过程,通过此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任务二:细读文本猜测词义

文本有具体的语境,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依托具体语境,加强对学生阅读技能和策略技巧的培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词汇的音、形、义。利用上下文猜测词语含义(如图三)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图三

任务二其实就是一种快乐阅读体验,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达到对文本的再次理解,立足于文本去解决问题。而对于第二个短语before bedtime,教师还提供了具体的英语语境:“I go to bed at nine o’clock.Which picture means‘before bedtime’?”这种利用语境理解掌握词汇的形式是真正有效的方式。

任务三:再读文本获取主旨

文本教学不能只浮于表面,而应该深层次帮助学生学会获取文本主旨,这才是文本学习的最终目的。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文本主旨和深刻内涵的理解,教师借助两个问题搭建支架:“Why does Mike have a toothache?”“What should Mike do?”让小组合作查找信息并发现答案:“Mike eats too many sweets.”以及“He shouldn’t eat too many sweets.He should brush his teeth in the morning and before bedtime.”教师顺势利导,将话题不留痕迹地转到“Boys and girls,you shouldn’t eat too many sweets.You should brush your teeth in the morning and before bedtime.Do you remember?”教师对于文本主旨的提炼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在隐性中得以渗透,可谓一举多得。

任务四:品味文本分享朗读

小学英语课中的朗读形式可谓是五花八门,有跟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等。但本课教学时,教师另辟蹊径,首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感悟出文本的中心句或核心句,接着尝试体会朗读句子的正确语气,然后在小组内体验与交流,最后全班一起分享与体验。在最后一阶段,有的学生选择读不同的句子,有的学生尽管选择读相同的句子,但读出的语气也不尽相同,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此任务的完成达到了教师设计的目的:在读中品,在品中悟,再次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任务五:巩固文本活用语言

新教材内容题材广泛,话题新颖,教师应合理地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本课时教学中,教师就根据教材的要求,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将教材内容进行了情境化处理(如图四),将原本的练习题变成了日记描述,学生的兴趣立刻被激发。

图四

这样的改变既能达到原教材的教学目的,使学生巩固已学的文本知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能让学生了解英文日记的格式,是今后英文日记写作的铺垫,更是英文日记写作的渗透性学习。

学生通过独立学习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对五个任务层层递进落实,不断深入阅读文本和强化对文本的理解,学得扎实。教学策略的改变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效果,他们由被动式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式探究研讨,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促进了能力的提升。

三、新——创新文本运用,拓展提升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语言知识的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角度出发,为提升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服务。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积极创新,将本课拓展运用环节分为三个步骤,本着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创设与导入环节相关联的故事续编情境,采用学生自主归纳语言支架与语言真实情境输出相结合的形式,让他们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合理归纳并灵活运用新学知识,充分锻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步骤一:故事续编 归纳支架

续编故事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为学生提供语言运用的空间,培养他们的理解、想象与思维能力。

拓展的第一环节,教师将课堂开始部分的主人公Billy再次引入,设置与本课话题Seeing the doctor有关的情境:Billy被救护车送到医院就诊,但对于就诊对话用语的处理,教师像构思文学作品一样,妙用悬念,让学生想象:如果你是医生或者Billy,你会说什么呢?学生在这种富有启发性问题的刺激下,积极开动脑筋,不断想象着医生和Billy的对话内容,最终精彩答案不断出现(如图五)。

图五

本环节中,教师还自然将学生提及和未提及的有关现实生活中看病时常用的句型予以强调或补充,如:“I hope you’ll get better soon.Hello.Thanks.Goodbye,doctor.”这样使得就诊用语更加丰富,既是对文本教材适度的拓展,也是将礼貌就诊于无痕中向学生渗透。

步骤二:故事表演复现知识

拓展的第二环节,教师利用白大褂、听诊器、压舌板和头饰等道具配合,将侧重点置于学生的表演上,引导学生用真实、有意义的语言进行交流,在连续对话与表演中,提高本课时新知和以往旧知的复现率,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达到真正“用英语做事情”的目的。

步骤三:故事延伸 升华主题

完美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真情实感交流的过程。教师根据文本中Su Hai和Mike生病的起因以及现实生活中学生确实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以沙画视频的形式将“How to be a healthy child”呈现出来(如图六)。学生一边欣赏沙画,一边听易于接受的英语:“My dear children,I think you shouldn’t eattoo many sweets,cakes,chips and so on.It’s bad for yourhealth.You should eat some fruit and drink more water.Atweekends,you shouldn’t watchTV andplaycomputer games.You should play football,climb,run and have picnics with your family.I hope that all of you become healthy children.”

图六

欣赏沙画后,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交流有关“How to be a healthy child?”的话题,学生在讨论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健康生活的方式,自然而然地树立了健康生活的理念。此刻教师便自然引出:“I don’t want you to see the doctor.I hope that all of you be a healthy child.”随即将课题“Seeing the doctor”更换为“To be a healthy child”,此刻主题的升华才是学习的真正目的和最终归宿。

作为教者,为了让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与文本零距离对话,就要学做智者,应该合理挖掘文本资源,让学生在趣味中走入文本;让学生在任务中感知文本,扎实解读文本;创新运用设计,丰富文本运用,使学生在情境中真实交际,让学生在拓展和提升中走出文本。小课堂凝聚大智慧,只要教者坚持反思与研究,定会收获更多智慧。

猜你喜欢
文本情境语言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语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电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护患情境会话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