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淑丹 黄丽文 潘肖婴 武鸣县中医医院 530199 广西南宁市武鸣县城厢镇五海路6号
麻杏石甘汤配合壮医竹罐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
苏淑丹黄丽文潘肖婴武鸣县中医医院530199广西南宁市武鸣县城厢镇五海路6号
摘要目的:观察加用麻杏石甘汤配合壮医竹罐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方法:将120 CAP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各40例。对照1组予采用注射头孢呋辛钠治疗,对照2组采用注射头孢呋辛钠配合麻杏石甘汤口服,治疗组在对照2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壮医竹罐疗法。各组治疗以7 d 为1个疗程,一般连续治疗2个疗程,或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3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77.5%,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62.5%,3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1),而对照2组又优于对照1组(P<0.01)。结论:CAP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麻杏石甘汤配合外用壮医竹罐疗法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麻杏石甘汤;竹罐疗法;疗效观察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近年来,由于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免疫损害宿主增加、病原体变迁和抗生素耐药率上升等原因,CAP的诊治面临许多新问题。因此,如何改善CAP患者的治疗已经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笔者采用麻杏石甘汤结合外用壮药竹罐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4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4月至2012年8月在本院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并符合纳入标准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各40例。治疗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28~65(42±5.6)岁,病程1~5(3±1.5)d;对照1组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6~68(43±6.8)岁,病程1~6(3±1.1)d;对照2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1~67(40±5.6)岁,病程l~5(3±1.2)d。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2011年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诊疗指南》[1]: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咯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④白细胞数>10× 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⑤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以上①~④项中任何1项加第⑤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及肺血管炎等后,可建立临床诊断。
1.3纳入标准有咳嗽、咳痰或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有发热或不发热症状,听诊闻及湿啰音,胸片证实为肺炎,就诊前2天内未使用过任何抗菌药物,愿意配合进行本研究。
1.4排除标准不能接受胸片检查者,有医疗相关性肺炎、肺癌、肺结核、间质性肺炎者;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
1.5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参照《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诊疗指南》[1]中痰热壅肺型的诊断标准:主症:咳嗽,痰多,痰黄,胸痛,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次症:发热,口渴,面红,尿黄,大便干结,腹胀。
2.1对照1组采用西医的抗生素治疗:注射用头孢呋辛钠1.5 g加入0.9%NaCl 100 ml中,静脉滴注,每8 h 1次。
2.2对照2组采用抗生素配合中药汤剂口服:抗生素治疗同对照1组;中药汤剂采用麻杏石甘汤(麻黄9 g、杏仁9 g、石膏20 g、甘草6 g)口服,每日1剂,水煎成250 ml,每日分3次温服。
2.3治疗组在对照2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壮医竹罐疗法。将紫背金牛50 g、龙利叶50 g水煎煮沸后,投入已经准备好的竹罐,同煮5 min后捞出备用,边拔罐边捞,甩净水珠,趁热迅速扣于患者背部湿性啰音最明显处,留罐15 min,每日1次。
以上各组治疗以7天为1个疗程,一般连续治疗2个疗程,或体温正常后继续用药3天。
3.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及相关文献[3]制定:治愈:症状消失、体温正常,听诊未闻及湿性啰音,理化检查恢复正常,胸片检查或CT检查结果基本恢复正常。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听诊未闻及湿性啰音,理化检查指标恢复正常或下降超过治疗前的20%,胸片检查或CT检查示阴影范围缩小。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3.2统计学方法采用PEMS 3.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3.3治疗结果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2组总有效率为77.5%,对照1组总有效率为62.5%,3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1),而对照2组又优于对照1组(P< 0.01),见表1。
表1 3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目前,国内外相关指南均根据CAP患者的自身特点和肺炎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后针对其易感病原体制订了经验性抗菌治疗推荐方案[4],通常抗生素使用疗程7~14 d天。CAP属中医学“风温肺热病”“咳嗽”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多为风寒化热入里,或因风热犯肺,或肺热复感外寒而致邪热蕴肺、肺失宣降所致,见身热、咳喘、苔黄、脉数等症。其中肺气内遏,不能宣达肌表成为热壅的关键。治疗的着眼点当给肺热以出路,宣开肺气,清泄肺热,即宣泄。麻杏石甘汤中麻黄性温,主入肺,宣肺开闭,发表散邪。石膏辛甘大寒,主入阳明,兼能入肺,清热生津兼透肌表。麻黄得石膏之沉降,温散走表之力减弱而专开肺气,石膏得麻黄之宣散,直趋阳明之势得缓而能专清肺热,两味相合,得辛凉宣泄之用。佐用杏仁协麻黄降气平喘,使以甘草调和诸药。
壮医药物竹罐疗法是用煮沸的壮药水加热特制的竹罐,再将竹罐趁热吸拔于治疗部位上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该疗法集刺络、拔罐、热疗、药疗于一身,见效快、疗效好,自古以来就被众多医家所推崇。其治疗机理从现代医学的观点来看,是根据人体络脉的穴位与病症所处部位,用竹罐采用经络排瘀方法,从痛点拔出瘀毒,驱邪外出。拔罐时负压吸拔产生的良性刺激及拔罐部位药液被吸收,加上热敷作用,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激发人体造血机能,使人体气血畅通,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达到防病、治病、减轻痛苦目的。本研究运用的竹罐药物为壮药紫背金牛、龙利叶两味药。龙利叶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主治内伤肺痨失音,喉痛[5],紫背金牛清热解毒,可治疗咳嗽吐血[6]。两药相合,得清热化痰止咳之用。
本组研究结果示,CAP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麻杏石甘汤内服结合外用壮医竹罐疗法,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且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J].中医杂志,2011,52(21):1883-1885.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0):651-655.
[3]李茹,宫晓燕.青蒿鳖甲汤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30例疗效观察[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3):297-298.
[4]瞿介明,张静.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我国呼吸科临床的应用价值[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10):725-726.
[5]韦浩明,蓝日春,滕红丽.中国壮药材[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9:122.
[6]钟鸣,韦松基.常用壮药临床手册[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454~455.
(2016-01-04收稿/编辑刘强)
基金项目:2013年广西卫生厅中医药民族医药自筹经费课题(编号:GZZC13-37)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19(2016)01-002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