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和谐德育的实践与思考

2016-04-11 03:02:01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三幼儿园于丽群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6年6期
关键词:家园亲子德育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三幼儿园 于丽群



家园和谐德育的实践与思考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三幼儿园于丽群

一、对家园和谐德育实践的认识

良好品德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也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品性习惯应当从小抓起、从小培养,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这是古今中外教育的共识。现如今,社会依然广泛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衣食轻品行”、“重训斥轻养成”等错误的教育方式,因而希冀通过对家园和谐德育系列活动等方面的实践探究,逐步提高家园和谐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家园和谐德育在幼儿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具,和谐社会需要有和谐发展的个体,而这种和谐发展的个体要通过和谐教育来实现。和谐教育以和谐德育为基础,和谐德育是家庭德育关系的和谐以及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关系的和谐,只有在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面教育力量和谐一致的时候,孩子的发展才能是健康的、积极的。

二、建构科学合理的家园教育网,形成和谐一致的教育氛围。

家庭教育是对幼儿终身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教育,是幼儿全面素质形成的基础。家园和谐德育的核心和关键应是通过多元的方式引领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正确的育儿行为,把家长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使教师了解幼儿、家长最实际的想法与需要,配合每月对家长的开放活动、家委会等工作,进一步丰富教育资源,改进家长的育儿观;让家长意识到自己不应只是幼儿教育的配合者,而应是与教师具有同等地位的教育者,当孩子离开幼儿园后,家长就是孩子的教师,家庭才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中心点。这样构建科学合理的家园教育网,家园和谐一体,共同教育幼儿,幼儿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三、家园和谐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1.以家长促家长开展活动,促进家园和谐德育,不要让“家长委员会”成摆设。

畅通家园联系渠道,由各班若干关心班级工作、热心为家长服务、教子有方的家长任委员会成员,组成家长委员会,制定家委会评价机制,做科学教育理念的宣传者,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志愿者,并适时评选“优秀家长”。

2.以实例谈经验,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活动。

我园邀请高级教师、幼儿教育专家和教子有方的优秀家长讲述家庭中具体实在、生动亲切的案例,开展教育经验交流,使家长们受益非浅,提高了家长的育儿水平。

3.以家园专栏丰富育儿知识,多角度共同促进。

幼儿园在门厅及每班门口设置了“家园联系”栏,在园报和网站开辟专栏,并在社区和广场进行学前教育月宣传活动,向广大教师和家长、社会宣传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德育教育方法。

4.以新颖的家长开放日和家长会为契机,发展和谐德育。

家长会分为全园性的、年级组的,向家长汇报幼儿成长或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情况,听取家长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指导他们认识家庭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德育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家长提供良好的教育方法和育儿经验,进一步促使教师随时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状况,有的放矢的实施教育,更好的与家长相互交流教育动态。

5.“家园衔接”亲子活动做和谐德育的前奏。

为使新入园的幼儿家长能及时转变家教观念,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我园利用双休日开展“家园衔接”亲子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生活,教师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为更好开展和谐德育工作做好了准备。

通过以上各项活动的开展,不仅帮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不断增强对教育的重视度,提高教育素质,更重要的是, 让家长以更科学的教育观念、方法开展家庭教育。

四、在系列化的活动中开展家园和谐德育。

3~6岁的幼儿是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更需要持之以恒地反复强化才能逐步内化为儿童稳定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所以家园和谐德育教育内容要做到系列化,使幼儿的良好品行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得到培养。

1.生活常规的培养

对幼儿注重在生活常规上的培养,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学会自我服务”放到了幼儿发展的第一位,如:饭前便后洗手,自己穿衣叠衣放衣,饭后会收拾餐具,能将物品物归原位等。

2.文明行为的培养

从园长和教师做起,面向幼儿,早上一句简单的问候,遇见熟人主动问好,与人道别的一声“再见”,最熟悉的“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这既是最常见最简单的文明礼貌用语与行为,又是幼儿的生活世界中不可缺少的道德教育内容。

3.家园亲子联欢活动

结合各种节日,如“六·一”儿童节、元旦等节日,特别邀请家长参加,组织“同学习、同欢乐、促成长”亲子联谊会,联谊会上家长与孩子同台表演“亲子童话剧”、音乐游戏、韵律操等精彩的节目,促进了幼儿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为创建和谐家庭提供了平台,也加强了家园联系,使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亲子运动会

每年召开一次运动会,以年级组为单位设计亲子合作的运动项目,如“运小猪”、“滚铁环、“两人三足走运水”、“快乐海洋球”等活动,幼儿在各项游戏活动中不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更感受到亲情的氛围和快乐,真正做到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5.多种户外活动

请家长协同参与带领幼儿参观种植园、城市博物馆和亲子户外徒步活动等,使幼儿知晓各种植物特性与生长过程。“植树节”那段日子里,请家长带领幼儿种花草,引导幼儿一同观察植物生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亲子户外徒步活动,既密切亲子感情,加强幼儿体质,又培养了幼儿坚强勇敢的品质。

6.娃娃家等区角活动

利用幼儿感兴趣和喜爱的区角及社会性游戏,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团结互助意识,教育幼儿要与同伴友好合作。

7.以节日为切入点对幼儿进行各种良好情感的培养

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感情丰富等特点注重从情感教育入手,我们把“爱国”具体化、形象化,从热爱亲人、热爱家乡、热爱周围生活开始,组织 “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及参观城市博物馆系列化教育活动,让孩子懂得父母的爱,培养幼儿爱父母、爱他人、爱家乡的情感。

8.开展“家长进课堂”的活动

挖掘家长教育资源,让家长走进课堂,家园共同推动德育活动的开展。通过家长讲述本职工作,让幼儿了解交警、消防员、理发师、教师、医生、护士等不同职业的工作情形,增进幼儿对社会的认识。

德育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个孩子由单纯的需要提醒才可以完成的行动发展为自觉行动,需要反反复复的过程,“形成—反复—纠正—巩固”,每一步都需要家庭、幼儿园乃至多方面教育力量和谐发展的共同作用。

五、家园和谐德育实践的结果与分析。

1.让幼儿学会过集体生活,处理好同伴间的关系,懂得谦让、尊重和关心他人。

2.优化了教师的教育理念,让教师更加善于挖掘和运用家长的教育资源。

3.促使家长们转变教育观念,科学育儿。

通过构建家园和谐德育教育网络,能够让教师与家长融洽关系,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步教育,共同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从而达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双赢。

在教育实践中,当我们面对幼儿的父母,着力点应该是与他们教育理念的沟通,确保家园和谐德育教育的一致性,并根据实践需要,开辟更畅通的网络交流平台,让教师和家长的沟通更加流畅、主动。

猜你喜欢
家园亲子德育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英语文摘(2022年9期)2022-10-26 06:58:32
家园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国德育(2022年10期)2022-06-20 09:09:50
寻找失落的家园
少儿美术(2021年4期)2021-04-26 13:45:40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