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老

2016-04-11 08:12:12袁琼琼
爱你 2016年24期
关键词:服老长江文艺出版社病痛

◎袁琼琼

活到老

◎袁琼琼

凡人皆有生老病死,不过对于生老病死的书写似乎也有两性之别。

男人除非是禅家或学佛者,甚少直面肉身崩塌的事实。男人写病痛,多半是写他人的病痛——病人的(如果他是医师),或亲人的(如果他是家属)。万一描述他自身,就着力在“对抗”。男人写病痛如果成书的话,多半是战胜病痛的纪录。病痛彰显了他们不服输的意志力。

同样的,如果尿血衰老,男人的书写总在“老当益壮”上。无论是肉体或精神的衰退,似乎只是激起他们的斗志。男人书写衰老往往为了证明自己其实不服老。

当然也有不服老的女人,但是再不服老,到了某个临界点,大致就是日本女作家伊藤比吕美在《闭经记》里说的“四舍五入,六十岁”的时候,女人便突然全面弃守,开始直面衰败的事实。直面自己的容颜不再,浑身肥肉垂挂像许多布袋。谈到“衰老”,只有女性会这样直面残酷,甚至“绝望”地检视自己。

这个“检视”阶段因人而异,大致在三到五年之后,女人就开始服老了,用老人的姿态、心情像“白头宫女话当年”般回望自己的一生。这时候,她们忽然能够置身事外,写自己的性、身体、脾气、失足与失意毫不掩饰。于女性,衰老和真正的认知衰老中间隔着一条河流,或许就叫“忘川”,跨过忘川之后便隔世为人。那时候,那些特别有悟性的人便能够站在某个地方,用第三者的视角来看那个“曾经的自己”。这是可畏的目光,终于决定对于自己活过的一生不解释也不掩饰,只是直面全部的自己,我觉得这叫“豁达”,超过字面意义。

(摘自《2015年中国散文精选·台湾卷》长江文艺出版社 图/赵胜琛)

猜你喜欢
服老长江文艺出版社病痛
在党50年感怀
刘 斌
去学校上课的小馋鱼
体味病痛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当代陕西(2020年17期)2020-10-28 08:18:08
我来了,再见
产后病痛重调理
季羡林:健康长寿要服老
《我的孤独,只剩爱你》
莫愁(2018年7期)2018-03-20 05:31:04
远和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