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金晓敏
劳动光荣: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的探索
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金晓敏
高尔基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人的劳动才是神圣的。”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是文化知识的源泉,也是人类智慧的源泉。欧文则说:“完善新人应该是在劳动之中和为了劳动而培养起来的。”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劳动能够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吗?古今中外许多著名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劳动教育,陶行知、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他们认为劳动能够提高被教育者的工作能力,培养他们的美好感情,更重要的是劳动能够使孩子懂得劳动之宝贵。
热爱劳动是人的美德,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许多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厌恶劳动,喜好享受,加上许多家庭的特殊结构,独生子女居多,这些独生子女在家中是长辈们的掌上明珠,爷爷疼、奶奶爱,家里人一有空就围着他们团团转。据调查,有80%的家长在家从不让孩子做事,即便是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长辈包办。当孩子们想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完成某件事时,长辈们常会以“孩子还小不用你做”而变相地夺走孩子劳动的机会,久而久之,孩子们就渐渐地有了懒散、一心只想依靠别人做事的心理,厌恶劳动的陋习在他们心里悄然滋长。在这样两方面的大环境影响下,我们的幼儿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幼儿的劳动教育。在幼儿园,我们经常看到孩子们将玩具满地扔,玩好后转身就走,收拾玩具成了老师的事情。有的孩子到大班了连穿衣服、吃饭还是要老师帮着……
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是快乐的,劳动对于小小的孩子、对于我们的幼儿教育又是意味着什么?把我的所思所想写下来,希望能引起同行们对“劳动教育”这个话题的关注。
现象一:祖代孙劳,孙无劳念。
今天是双休日,也是佳佳的生日。佳佳的家里来了许多客人,奶奶又是倒茶又是剥水果,忙得团团转,佳佳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盯着动画片。这时奶奶从厨房走出来,她手里端着许多的豆荚,奶奶大声说:“佳佳,来帮奶奶剥豆吧!”,佳佳头也不回。奶奶急着想走进佳佳的房间,一不小心碰翻了豆荚,这时奶奶急了:“佳佳过来帮奶奶捡一捡。”佳佳看了一眼说:“奶奶,我不会,我要看电视!”爷爷听了后从房间里走出来急忙说:“佳佳才6岁,那么小的孩子他能做什么呀?让他看吧!我来捡好了。”奶奶摇摇头一脸的无奈。
现象二:家长包办,子丧劳力。
成成是中班的孩子,他聪明机灵,十分讨人喜欢。可是成成有个毛病就是一到午睡起床时间,他就会静静地坐在床上看着老师,有时会大声地哭鼻子,当别的小朋友都穿戴好走出午睡室时,成成还会一个个人坐着发呆,老师觉得很纳闷。有一次,老师向成成妈妈反映了这个情况,没想到成成妈妈脱口而出:“成成在家都是我们帮他穿衣服的,他从不动手,老师你们帮他穿穿吧!”
现象三:劳须有酬,无酬不劳。
在一次晨间谈话时,老师正在组织孩子们推选今天的班级值日生,忽然浩浩冒出一句惊人的话:“老师,值日生要劳动,劳动了你能给钱吗?在家里,只要我劳动了,妈妈就给我钱,昨天晚上我帮妈妈洗碗,妈妈给我许多零用钱,我储蓄罐里的钱越来越多了。”老师被浩浩的话问呆了,浩浩又说:“在幼儿园我劳动了,但老师不会给我钱的,所以我不倒垃圾、也不擦桌子。”紧接着,角落边还传了瑞瑞小朋友的声音:“老师,我妈妈说,如果我不听话,家里的垃圾和擦桌子的事就都要让我做的。”浩浩和瑞瑞的话久久地在老师耳边飘荡着。
像这样的例子在生活当中、在我们教育教学当中经常会出现。现象一、现象二中反映了如今的家长在对子女进行劳动教育时的态度。这种错误的态度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机会,扼杀了孩子独立意识的萌芽。是家长们的过分溺爱与过度保护影响了孩子劳动习惯的养成。当孩子们生活自理能力被包办代替,再加上家庭教育的不合理,更使孩子壮了胆,使他们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惰行为越显突出。现象三中的妈妈把劳动作为一种手段来惩罚有过失的孩子的行为,也是不妥当的。孩子有时犯了一点错误,家长再罚其进行劳动,这也就告诉孩子劳动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久而久之,孩子们对劳动只会产生一种消极的态度,一提到劳动,他们的情绪就会更低落、更消极、势必怨恨、迁怒于劳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观念的提高,花钱请钟点工或家里叫个保姆的现象已是普遍存在。所以,在孩子们心目中也觉得只要有钱劳动与不劳动无所谓。“惟利是图”的观念在他们心中渐渐扎根,他们认为劳动――金钱就是一种交易,只要储蓄罐里的钱越来越多,我就会劳动,还会帮别人劳动。由此可见劳动成了一种交易,这种变味了的劳动与“劳动是光荣”的道理是背道而驰的,这样下去对孩子们的成长极为不利。
爱劳动是人类优良的品德之一,研究也表明:在幼儿期存在着孩子获得某些能力的最佳年龄。如果在这个最佳年龄期间为孩子创造适当的条件,就能有效地促进这方面的发展,反之错过了这个关键期某些能力的习得就会变得十分困难,事倍功半。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培养幼儿劳动的习惯,培养他们爱劳动的情感。
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劳动教育呢?我想谈几点我的认识。
教师可利用周围环境让幼儿从感性上来认识劳动意义,从而知道劳动可以创造一切。比如,在我们的幼儿园附近有间毛衣编织店和小吃店,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现场参观、体验,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感受到劳动的价值,懂得许多人身上的毛衣是阿姨一针一线编织的,更清楚地明白我们早上在小吃店里吃的早餐是阿姨叔叔辛辛苦苦做的。对于农村的孩子,教师可以带到田间去观察农民伯伯的田间劳作,让他们知道自己吃的蔬菜、米饭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通过劳动生产出来的。另外,教师还可带领幼儿到附近的工厂车间看看,通过孩子的亲身体验,让他们明白所有这些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都是人们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
幼儿的劳动技能需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教师要创造多种条件让幼儿多参加劳动。
从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开始,灵活运用教学方式进行引导,从而培养幼儿劳动的兴趣。比如叠衣服,在教学时教师可结合幼儿做操的情景边念儿歌边示范:先伸伸手、再弯弯腰;在折裤子时也可以让幼儿念一念:裤脚对裤脚,裤边对裤边……,在幼儿进行叠衣服时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与指导,在多次的练习之后,幼儿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叠衣服的技能与方法。饭前的擦桌子活动也是幼儿劳动实践的好机会,在幼儿劳动前教师可以先示范讲解一遍,让幼儿仔细地听明白各个细节之后再让幼儿动手,这样幼儿会学得更快更好。这些能增长知识提高幼儿技能的劳动是培养劳动观念的最好机会,它的意义在于幼儿劳动时从脑到手又从手到脑这样多次的不断思考不断修正,使劳动的技能在不断提高。当然在这里最重要的还是教师要给予鼓励,像爱因斯坦肯定自己第二只凳子比第一只做得好那样给幼儿的“作业”给予鼓励,真正让他珍惜自己的劳动。
劳动习惯的养成需要成人的启发指导。良好的劳动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长期的坚持下去。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不可能重复训练或重复去做同一事件,他们很快就会厌烦,所以教师要灵活地运用多种形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班里,教师们开辟了种植角和动物饲养角,可用轮流当值日生的方式请孩子们去给植物浇水、锄草,给动物们喂食、换水。在大班,多采用竞赛的形式,因为大班的幼儿有一定的竞争意识,采用这种形式更能激发他们爱劳动的积极性与劳动习惯的养成。比如在起床后的叠被子与午睡前的铺被子活动都可采用竞赛的方式开展。在活动开展一段时间后,教师们发现孩子们到了一定的时间段就会主动地完成这些事情,可见孩子们的劳动习惯已初步形成。另外幼儿园除了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一些劳动之外,也可以组织一些全园性的集体劳动,例如在“五一”前夕,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清理场地、擦栏杆、擦自己的小椅子等活动,幼儿在热火朝天的劳动中不但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同时也感受到劳动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感以及通过自己劳动后所取得的劳动成果,从而懂得要更加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
幼儿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幼儿的体力强弱不等,有些幼儿在劳动中会显得动作笨拙,有些幼儿因为体力不支往往会中途停下,甚至半途而废。教师在幼儿劳动中要学会随时观察,及时用积极的心态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鼓励赞赏。对于一些难度高的劳动,教师要耐心地指导,还要注意个别对待,手把手地教,直到幼儿学会为止。在劳动中,教师是幼儿的伙伴和朋友,和幼儿共同参与劳动,比如收拾玩具时教师也弯下腰和小朋友一起来,擦桌、拖地时教师也一起参与,在劳动中,幼儿不但体验到教师共同劳动的乐趣,同时也觉得劳动是美好的。
几点建议:
1.劳动教育,重在生活每一天。
在一日生活中,每时每刻都有劳动,从幼儿来园开始,教师就要处处留心,做个有心人,创设条件让孩子用自己的双手来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己搬凳子、自己洗手、挂毛巾等等。请幼儿自己来做不但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同时的也会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当然我们的劳动教育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只有做到家园合力,我们的劳动教育才会真正见效。这也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的那样: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要了解人们的劳动,我想仅仅靠幼儿园教学环境是不够的,还要利用当地资源,从身边环境入手让孩子走出去,通过到实地观看或者亲身体验,这样的劳动教育效果会更明显。同时也可以用请进来的方式,比如请一些专家或者有某项劳动技能专长亦或是劳动模范等人员来给小朋友作示范、讲解,这样更能激发幼儿劳动的兴趣,有利于对幼儿良好的热爱劳动的品德培养。同时,对幼儿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教育不能忽视,可以用正反相结合的教育方法让幼儿体验感受劳动成果的重要性。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产生的负面效应。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孩子们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引起孩子说这句话的原因与孩子的思维方式有关。而我们请孩子做事时,往往从孩子独立完成的教育目的为出发点,较少考虑每个孩子的实际水平——有时当孩子向老师求助时,我们也总以同样的话抛给孩子;当孩子遇到别人向他求助时,他也以同样的回应伙伴,这与我们对孩子进行的友爱教育相违背。所以我们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时要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及时引导孩子对待生活中出现的各种情况,避免产生这种负面影响。
3.在劳动教育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
教师是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光说不做的教师对孩子的教育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师更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爱劳动精神,让孩子在老师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中渐渐明白劳动的意义与爱劳动的情感。比如在严寒的冬天,人们常习惯于缩着身子,劳动的积极性明显降低,在孩子们面前,教师决不是退缩者,此时教师更要以勇敢、不怕冷的精神状态带领着孩子们一起劳动,比如收拾体育器材、分碗筷、洗毛巾、茶杯等等,只有教师身体力行地参与劳动中来,才能更显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给孩子们起到示范的作用。
人民要富裕,社会要发展,国家要富强,这一切要靠千千万万人的劳动。生命要成长,生命要升华,要让生命闪射出动人的光华,人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认定目标,顽强奋斗,这便是劳动的精神,这便是生命最动人的风景。
我热忱希望我们的幼儿教师一起本着对生命负责的精神,努力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素养,这样做了,我们便是为我们的孩子、为我们的国家造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