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兽医人”张治新:养殖户的贴心人
张治新,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兽医师,现任商洛市山阳县畜牧兽医中心防疫股股长。先后被聘为商洛市动物疫情分析与风险评估专家组成员,商洛市农技推广专家团成员,山阳县动物疫病防治工作队队长,山阳县创业服务专家团成员和信息服务专家。获省科技推广三等奖2项,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兽医科技论文3篇;主持编写技术专著8本。从事兽医工作23年期间,连续21年被省、市、县评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畜牧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党员。他扎根基层农牧事业,兢兢业业,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诚心为养殖户服务,深受养殖户的好评,被誉称为养殖户的“贴心人”。
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修养,积极参加各种动物疫病防控专业技术培训,更新自身知识,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经验,积极学习畜牧兽医新技能已成为他的日常生活习惯,“活到老,学到老”是他的人生写照。他热爱本职工作,特别是从事的疫病防控工作,为他提供了更好的学习和施展才华的平台。他积极深入养殖户调研,针对大多数养殖户重养不重防,对疫病防控认识不够的情况,他就编印发放疫病防治有关知识,一次又一次地找养殖户谈心,手把手地传授畜禽养殖技术及疫病防治技术,解决在生产中遇到的难题。能现场解答的,他都毫不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养殖户,当时不能解决的,他就一一记下,过后及时找专家或查资料,寻找解决方法。他不仅解决当前的问题,还把动物疫病防治的新理念、新方法及时推广给养殖户,解决各种疑难疑惑,使养殖防治理念得到更新,水平得到提升。
2011年7月,水灾造成县域公路受害,道路不通,既定的培训时间不能变,他便步行抄小路赶了30多里完成3场培训。23年来,他跑遍了全县所有畜禽养殖场(户),结合当地一些科技典型、致富能手、说服群众,引导养殖户学科学、用科学。累计咨询服务、培训农民和基层干部2 163场次,受训6.3万余人次,养殖户都说听了他的课通俗易懂,学以致用。
岗位就意味着责任,工作就意味着奉献,是他工作作风的写照。山区防疫量大面广条件差,困难重重,但他还是一丝不苟地对待工作。要求别人干,自己先带头干,他带领防疫人员穿鸡棚、钻牛棚、跨猪栏,不怕脏、不怕累,不分节假日,一心扑在工作上,农村养殖条件差,往往身上溅有畜粪,人们都说他不愧为畜牧干部,身上都有猪粪味。以对群众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不负重托,经常骑车走村入户指导防疫工作,时常白天骑车带领技术干部到乡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采集动物样品,晚上回到实验室分离样品检测化验,甚至加班到深夜两三点。面对疫病复杂多变,他创新防疫工作机制,推行动物防疫员一岗三责,落实联包责任;面对重重工作阻力和压力,他乐观面对、耐心细致、攻坚克难;他积极推广程序化免疫,努力减少养殖户经济损失,所服务的辖区从未发生过重大动物疫病;他积极探索推行重大动物疫病“跟踪监测免疫抗体,以监定免,以监促免”的免疫综合防治新模式,为指导全县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了新的思路。这种兢兢业业、认真负责、带头实干的精神深深地感染和带动着身边的同志,单位同事和家人称他“工作狂”。
山阳“7.21”特大水灾,高坝店镇桥耳沟村鸡棚倒塌、猪圈冲毁,河滩到处漂浮动物尸体,他第一时间带领基层农牧技术干部下河滩捡拾死鸡死猪,挖坑深埋并做无害化处理,共处理死亡鸡2.3万只、死猪63头。当时救灾资金紧张,自己垫付2万元购消毒药并亲自送到20个乡镇。个别村在路不通的情况下,自己扛着消毒药品和疫苗送到农户手中,指导农户积极开展消毒灭源和免疫工作,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为动物诊断疾病
“吃苦耐劳,爱岗敬业”时刻铭刻在他的心头,落实在行动上。他深知动物疫病防控责任重大,只要接到疑似疫病报告,排除一切困难,往往不分白天和黑夜,不管刮风和下雨,不顾路途遥远,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完成疑似疫情诊断与排查处置工作。他从来不顾个人安危,亲自解剖病畜禽,采集病料进行化验,寻找病因,制定综合性防治措施。
2003年春季我国部分省市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2007年夏末秋初猪无名高热病席卷我国大部分省市,令广大养殖户谈“禽”色变、谈“热”色变,他带领股室人员深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逐场逐户摸排落实防控措施,全县98%场户都留下他的足迹。2013年4月,全国H7N9流感病例不断增加,养殖户恐慌,他立即组织人员放弃节假日,起早贪黑深入养殖户,大多数同志体力不支,可他依然坚持完成任务。2013 年9月的一天晚上8点多,接到十里铺镇一养殖户电话,说他的猪场突发疾病,死亡率特别高,请求帮助。当时天正下着大雨,他披上雨衣,带上器械,骑着车就匆匆出发了。该养殖场地处偏僻,又都是黄泥巴土路,一到雨天,路面就非常湿滑,他骑着车在途中多次滑倒,弄得满身是泥,简直成了个“泥人”。一到养殖场,他顾不上休息,拿起诊疗及采样工具就进入猪舍,蹲在猪群中间、不顾群猪的哄挤、逐头检查,一会时间,他的衣服、脸上已溅满粪水、污泥。随后解剖病猪,连夜把采集的病料拿到化验室进行化验,等到结果出来已经是凌晨2点多了。经过化验查出了病因,迅速制定了防控措施,使得疫病迅速被扑灭,最大程度地减轻了养殖户的损失。2014年4月小反刍兽疫疫情在全国大多数省区流行,为了防止疫情传入,他组织人力在全县宣传和摸排,一旦发现有病羊,他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诊断,排除隐患。2015 年8月一天下午4点,接到两岭镇一养羊户报告羊只发生流产较多,他冒着瓢泼大雨,急行在崎岖的山路,第一时间赶到了疫病发生地,一直工作到凌晨3点多,返回单位后,天就亮了,他依然顾不上休息,一头钻进实验室进行化验,排除了布病疫情,找出了引起发病的原因。
疫病防控不同于其他服务行业,工作环境差,责任大。可他不怕脏,不怕累,不计报酬和名利,始终坚持在动物疫病防治一线,奔波于各大养殖场和兽医实验室之间,心系成千上万养殖户,实施零距离服务,指导养殖户怎样管理,怎样防病,怎样增加收入,养殖户称他为“管家”。2007年11月,他创办动物医院为养殖户搭起便民服务桥,开通服务热线,为养殖户解疑答难,上门治疗动物疾病,方便了群众。“哪里有养殖户,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只要养殖户一个求助电话,他就能第一时间赶到”,这是养殖户对他的评价。他时常不顾阵阵难闻气味,钻入猪圈,与常人难以想象的难闻气味打交道,对他来说,这早已是家常便饭。“既然选择了畜牧业,就要热爱这一行,不管有多苦多累也要坚持下去”。“我不怕累,不怕脏,就怕自己学到的知识不够多,不能帮养殖户解决更多的问题”,“只有多实践,才能掌握更多的东西”,这是他经常说的。他坚持把自己二十年来的畜牧兽医技术实践经验无私地推广给乡镇畜牧战线的同行们和广大养殖户,让他们及时掌握,充分发挥新技术的更大作用,服务到群众,服务于社会。带着先进的技术成果深入到农村养殖户进行示范推广,让科学技术转化带来更多经济效益。
张治新同志这种立足农村、甘心奉献的优秀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身为普通的业务干部,他做到了问心无愧。
有人开玩笑跟他说:“你是专家,怎么跟农民一样”,张治新笑笑说:“我本来就是农民,上的是农校,学的是农村实用技术,就是为农民服务的。”这就是他,养殖户最贴心的人—张治新。
进行畜禽防疫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