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跃辉
(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新民镇畜牧兽医站,四川自贡 643000)
牛肺疫发病机理及临床诊治
陈跃辉
(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新民镇畜牧兽医站,四川自贡 643000)
分析牛肺疫的发病机理,阐述临床诊治意见,为今后科学防治此病,健康养牛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养牛;肺疫;防治
牛养殖产业中,牛肺疫的发病率偏高。此病由丝状霉形体诱发,属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又称“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一旦感染此症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可在短时间内得到传播和扩撒,给牛群养殖环境带来的影响是极大的。
致病菌源首先诱发支气管炎及周围炎,其后随血管、淋巴管等达到小叶间、肺泡间、心包、纵膈等处,并在此处形成多少不等的炎灶。对于原发性肺炎灶,可能被机体消散吸收。或随机体抗病能力降低,病情进一步恶化,出现明显的临诊症状。如原发性肺炎灶发展,病原体沿支气管与淋巴管不断向附近肺组织扩散。机体反应性升高致使肺组织发生变态反应性炎症变化,炎症迅速发展。渗出物大量增加;间质淋巴管炎引起淋巴栓形成,淋巴回流障碍,间质发生水肿。间质炎症的发展可引起纤维素性胸膜炎。由于各个支气管肺炎区并非处于同一发展阶段,故使病肺呈不同色彩。加之间质变化明显,即构成典型的大理石样景象。这种小叶融合性纤维素性肺炎和浆液纤维素性胸膜炎的形成。不仅引起明显的症状,也反映了该病发病学的特征。
结合流行病学,参照典型症状,观察病牛组织变化,基本可得出初步诊断情况。
必要时,需进行实验室诊断。在血清学检查与病原体检查后,对患上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牛进行样本检测,截取病患牛身体上的肺组织进行培养,在培养器皿中接种 10%浓度的马血清马肉汤与马丁琼脂,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保持培养室内 37℃一下的温度,营造标准的诊断环境。如果培养器皿中的病肺组织出现生长,可以利用霉形体进行有效鉴定。
3.1 流行病学
牛肺疫因品种不同易感性差异大,其中,黄牛、牦牛最易发病,发病率达60%以上,病死率达50%。传染源为带菌牛和病牛,诊治及时,及时康复后仍有持续1~2年排毒的可能。致病菌可随呼吸道、尿液、乳汁、子宫渗出物等排出体外,而易感牛群多数经呼吸道感染,或通过被污染的饲草经消化道感染。此病不分年龄、性别和季节,均有感染病例,且多数为亚急性和慢性经过。
3.2 临床症状
潜伏期长短不一,自然感染情况下,多数在2~4周,最短1周,最长达8个月。根据病程缓急,细分为急性、慢性。
3.2.1 急性病例
患病初期,体温升至40~42℃,呈稽留热型。呼吸浅快,鼻孔开放,腹式呼吸明显,短咳有痛感。多数因胸部疼痛,而不愿走动,卧地不起。肋部下陷,呼长吸短。叩诊胸部,有浊音,有痛感。听诊肺部,有啰音,肺泡音减弱。无病变部位,呼吸增强。伴胸膜肺炎,明显有摩擦音。患病后期,心力衰竭。有时,因胸腔内积液,能见微弱的心音,甚至听不清。重症感染病例,胸下部及肉垂水肿,排便量少,便秘腹泻交替进行。病畜体况渐显衰弱,眼球下陷,呼吸困难,体温骤降,多数因窒息死亡。通常情况下,急性感染病例在15~30d内病死。
3.2.2 慢性病例
多数因急性病例所致,或部分早期就呈慢性经过。慢性感染病例,除体况孱弱病例,多数症状不明显。典型症状:干咳。听诊胸部,有大小不一的浊音。慢性感染病例,改善饲喂管理条件后,症状多数能得到缓解,并逐渐恢复正常。但是,少数病例,同样会导致病区扩大。而且,受过度使役、恶劣环境等影响,而恶化病情,导致预后不良。
3.3 病理变化
剖检病变,典型病变集中呼吸系统,肺部、胸腔病变集中。特征性变化表现为:纤维素性肺炎和胸膜肺炎,肺间质明显增宽。病肺呈紫红、红、灰红、黄或庆色等不同时期的肝变而变硬;胸膜增厚,表面有纤维素性附着物,胸腔积水,病肺与胸膜粘连,胸膜显著增厚并有纤维素附着。
尽早隔离诊治,有着更显著的康复效果。
急性胸膜肺炎,点滴疗法。大牛用量,糖盐水500ml,配4支氢化可的松、青链霉素8~10支,每天1次,连用5d。慢性胸膜肺炎,磺胺嘧啶钠,0.1ml/kg,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5d。或氟苯尼考,0.1ml/kg,配地塞米松,每次20好好上能,肌肉注射,3~5d/疗程。
抗生素疗法,咳嗽较严重病例,康复疗效显著。咳喘头孢,80~100mg/kg;磺胺类抗菌药,溶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500ml,1次静脉注射,每天1次,3d/疗程,治愈效果较好。呼吸困难因胸腔积液诱发的,注意强心、利尿、缓泻,比如:肾上腺素、呋塞米,同时,配合内服芒硝,康复效果较好。
中兽医病理分析,此病属风热毒邪内侵肺脏所致。风热侵入机体,导致肺失宣降,通气不顺,临床发热、喘急。由此,可选处方药如下治疗。
处方1:甘草,20g;木香、葶苈子,各25g;五味子、黄芩、半夏、桑白皮、桂枝,各30g;贝母,35g;陈皮,40g;金银花,50g;鱼腥草,150g。温火煎汁,适用500g左右肉牛,每天1服,3~5d/疗程。
上述基础配方,注意对症施治。
体弱多病,外加,黄芪,40g;党参,80g。
咳嗽严重,外加,冬麦,25g;芦根,35g;桔梗,40g。
高烧不退,外加,柴胡、板蓝根,各50g;连翘,40g。
胸腔内积液,外加,泽泻、云苓,各30g。
排便干黑,外加,神曲、山楂,各150g。
处方2:甘草、云苓、泽泻、桑白皮、白芷,各8g;栀子、葶苈子,各10g;前胡、桔梗、连翘,各15g。基础药方,适合6月龄内幼仔,混水煎服,每天1服,3~5d/疗程。
针对病情缓解,可酌情加减上述配方,疗效显著。
[1]马建山.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治[J].今日畜牧兽医:奶牛,2013,(6):73-74.
[2]张立恒,杨建春,刘杨,等.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临床诊断及综合防治[J].河南畜牧兽医:市场版,2013,34(5):50-50.
[3]贾新利,王二明,樊国泰.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4,35(9):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