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片形吸虫病的防治研究

2016-04-06 03:34:50王廷鸿
兽医导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囊蚴吸虫病肝片

王廷鸿

(山东省烟台蓬莱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山东烟台 265600)

羊片形吸虫病的防治研究

王廷鸿

(山东省烟台蓬莱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山东烟台 265600)

片形吸虫病是在羊养殖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病,尤其是放牧羊群出现本病较多,病羊食欲下降,逐渐衰弱,甚至死亡,给养羊产业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对羊片形吸虫病的发生、诊断及防治等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一定的参考。

羊;片形吸虫病;防治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羊肉的消费量和需求量有着很大的增加,这也直接刺激了国内养羊产业的发展。虽然由于特殊原因导致去年和今年的羊肉行情稍差,但是不可否认,广大农村地区羊的存栏量依然很高,养殖规模依然很大。但是在羊的养殖过程中,一些疾病的发生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养羊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其中寄生虫病便是一大类问题,而如羊片形吸虫病则是其中的典型之一。片形吸虫病是由片形科片形属的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于羊的肝脏胆管引起的疾病。本病还可感染牛、骆驼、鹿、猪、马、驴、骡、兔等家畜及野生动物。人也可感染。

1 病原分析

本病的病原主要为两种片吸虫,一种为肝片吸虫,另一种为大片吸虫。其中,肝片吸虫呈扁平叶状,新鲜虫体为棕灰色,固定后为灰白色。20~30mm×8~10mm、虫体前端有一个锥状突起,头锥的基部突然增宽,称为“阔肩”,以后逐渐变窄。口吸盘位于虫体的前端。腹吸盘稍大,位于阔肩水平线稍后方。虫卵呈椭圆形,黄色或黄褐色,大小为133~157μm×63~91μm。而大片吸虫在形态上与肝片形吸虫相似,“阔肩”不明显,两侧缘较平行,后端钝圆。大小为25~75mm×5~12mm。虫卵为黄褐色,长卵圆形,大小为150~190μm×75~90μm。

2 病虫发育史

中间宿主为椎实螺,在我国主要是小土蜗螺。

成虫寄生于终末宿主肝脏胆管内,产生虫卵,虫卵随胆汁入肠腔,再随粪便排出体外。虫卵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育成毛蚴。毛蚴在水中游动,遇到中间宿主椎实螺(或小土蜗螺)即钻入体内,经胞蚴、雷蚴或子雷蚴等阶段发育成尾蚴。尾蚴离开螺体,在水面或植物叶上形成囊蚴,终末宿主吞食囊蚴而感染。

囊蚴进入终末宿主肠道,经三种途径进入肝脏:从胆管开口钻入肝脏;或进入肠壁血管,随血流入肝;或穿过肠壁进入腹腔,然后从肝脏表面钻入肝脏。到达肝脏后,穿破肝实质,进入肝脏胆管发育为成虫。从感染到发育为成虫约需2~4个月,成虫可在终未宿主体内存活3~5年。

3 发病规律

肝片吸虫病是片形吸虫病中最常见的发病情况,在我国普遍存在。由于其幼虫需要寄生在螺体内,因此多发生于地势低洼的牧场、稻田地区和江河流域等水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往往有大量的螺存在,同时也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终末宿主感染多在夏秋季节,而在多雨或久旱逢雨的温暖季节蜗螺大量繁殖,可进一步促使本病流行。感染季节决定了发病季节,幼虫引起的疾病多在秋末冬初;成虫引起的疾病多见于冬未和春季。

4 临床症状

根据病程的长短一般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类型。

4.1 急性型

是由幼虫引起,吞食囊蚴后2~6周发病,多见于绵羊,病初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衰弱,迅速发生贫血。肝区扩大,触压和叩打有痛感。结膜由潮红黄染转为苍白黄染。消瘦,腹水。重者在几天内死亡,不死者转为慢性型。

4.2 慢性型

是由成虫引起的,病羊明显消瘦、贫血和低蛋白血症,黏膜苍白、被毛粗乱易脱落。眼睑、下颌及胸下水肿,早晨明显,运动后可减轻或消失。间歇性瘤胃臌气和前胃弛缓,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妊娠羊易流产。重者终因恶病质而死亡。

5 诊断要点

本病在诊断时需要根据发病规律、临床症状、粪便检查和剖检等综合判定。粪便检查用沉淀法或尼龙筛淘洗法。只见少数虫卵而无临床症状时,只能视为带虫现象。急性病例检不出虫卵时,可用皮内变态反应、间接血凝试验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进行诊断。

6 防治方法

6.1 治疗

本病一旦发生,需要尽快进行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及使用方法如下:

(1)三氯苯唑,也叫肝蛭净,使用剂量为10mg/kg,一次口服,对成虫和童虫均有效。

(2)丙硫苯咪唑(阿苯哒唑),使用剂量为10~15mg/kg,一次口服,对成虫有效,对童虫有一定的疗效。

(3)硝氯酚,使用剂量为4~5mg/kg,一次口服;也可以进行肌肉注射使用,针剂可按0.75~1mg/kg体重,深部肌肉注射。适用于慢性病例,对童虫无效。

(4)硫双二氯酚(别丁)。使用剂量为100mg/kg体重,配成悬液灌服。

6.2 预防

本病最好的方式还是以预防为主,可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

(1)定期驱虫。驱虫的时间和次数视流行区的具体情况而定。南方每年可进行三次。北方每年可进行两次驱虫。流行严重地区,要注意对带虫动物的驱虫。对驱虫后的粪便进行生物热发酵处理。

(2)放牧地点的选择。尽量选择高燥地方放牧或兴建牧场。在感染季节放牧时,应每经1.5~2个月轮换一块草地。

(3)饲养卫生。避免饮用地表非流动水、在湿洼地收割的牧草,晒干后存放2~3个月后再利用。

(4)消灭中间宿主,搞好灭螺工作。灭螺可用烧荒、洒药、疏通放牧地上的小水沟以及饲养水禽等措施灭螺。

(5)根据患病肝脏的感染程度,全部或部分废弃。废弃的动物肝脏须经高温处理后再作动物饲料。

7 结束语

虽然就目前来说养羊业暂时出现了一段时间的低潮,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因为具有健康养殖、污染小、耗能低等优点,国内养羊业还将迎来更大的发展。养殖人员一定要抓住机遇,掌握各种常见疾病的防控措施,尤其是对于片形吸虫病这类寄生虫病的防控,进一步提升养羊效益,实现国内养羊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倩,程娜,周岩,等.片形吸虫病研究进展[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3,31(3):229-234.

[2]张毅强.片形吸虫与片形吸虫病(二)[J].广西畜牧兽医,2011,(4):373-377.

[3]张健普,付保国.牛羊片形吸虫病的治疗[J].养殖技术顾问,2003,(10):29.

猜你喜欢
囊蚴吸虫病肝片
秋季养牛羊 注意防治片形吸虫病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48
消化时间对鱼肉中囊蚴分离提纯效果的影响研究*
骆驼感染肝片吸虫的病例报告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28
牛羊肝片吸虫病的发生及防治
兽医导刊(2019年1期)2019-02-21 01:14:04
肝片形吸虫囊蚴抵抗力观察
华支睾吸虫囊蚴在活鱼体存活时间实验观察
牛羊片形吸虫病的诊断与防制
绵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48
肝片吸虫病的发生与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39
一例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