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全国以及重庆地区老龄人口现状的分析,借鉴国内外对老龄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经验,运用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基于区域性适老需求的住宅设计策略。为中西部地区在建设发展中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机制参考。
引言
重庆作为全国第一个城乡一体化的试点地区,农村居民城镇化并向城市转移,引起城市老年人口数量增加,生活环境的适老性需求提高。在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居家养老是重庆地区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身体机能下降,需要他人的关爱和陪伴。老年人的生活方式也由工作型转变为休息型,居家时间延长。因此,在进行住宅设计时,考虑更多的“适老性”,从空间规划和心理需求等方面满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创造“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居住环境,成为解决养老居住问题和维护老年人自由选择居住方式的主要途径。
适老性住宅设计研究状况
1991年12月16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其中指出“老年人应能尽可能长期在家居住”,并且“老年人应能生活在安全且适合个人选择和能力变化的环境”。许多发达国家与地区对适老性住宅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其中不乏可借鉴之处。
欧洲是较早步入老龄社会的地区之一,欧洲的一些国家倾向于让老年人居住在独立的公寓中,讲究自理自助,许多适老住宅采用无障碍化设计,如德国居家服务监护式老年公寓。1987年,美国设计师Ronald L. Mace在“无障碍设计”的基础上首次提出通用设计的概念,随后逐渐推广。通用设计的理念应用于适老性设计,可以解释为对其他人群产生有利影响或者无影响的适应老年人需求的设计,例如:用坡道取代小段阶梯或两者同时并存等。国内北京、上海等大型城市也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的适老性住宅设计尝试,如公布相关的设计《规范》《意见》等,为适老性住宅的设计和实施提供了政策参考。
重庆城区适老性住宅设计对应策略
作为全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对适老性住宅设计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发展比较慢,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有一定距离。所以更应该尽早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这是当前适老性住宅设计研究的首要问题。基于上述适老性住宅需求与设计经验,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些思路:
1. 明确适老性住宅设计标准
何谓“适老住宅”?标准是什么?适老住宅并非仅供老年人居住的“老年住宅”,而是指能满足我们每个都会变老的人居住需求的所有住宅,也就是说既要满足不同类型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心理需求,还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通用设计。真正意义上的高品质住宅不应仅仅以居住面积的小大、绿化的多少和配套设施设备是否先进来衡量,而是应该定位为是否可以长期满足居住者的居住需求和生活方式。只有适合长期居住的住宅稳定性和舒适性增强,住宅的资产价值和使用价值才会得到同步提升。[1]根据上述条件,也只有根据地区具体情况制定统一的空间和尺度参考标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适老性问题。我国建设部在90年代末就针对社会老龄化这一问题,先后颁布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和《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等规范,为老年住宅的设计提出了一定的指导方针。那么针对重庆城区的具体情况,也可由政府牵头拟定地方性的《规范》和《标准》。
2.遵循适老设计的原则
在满足设计规范的同时,实施设计应根据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的退化情况,从普适性通用设计入手,从细节上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全面关爱老年人身心健康,具体遵循三方面原则:
(1)通用原则。适老住宅的典型属性是具有通用性的,这是基于长效机制的可持续性原则。而独生子女政策使得重庆城区80后人群的家庭结构多半为“4+2+1”倒三角形的家庭结构。在建筑的通用设计方面加以考虑,探索适合健康人、老年人、儿童,以及残疾人等在内的所有人的普通住宅设计标准。这里并不是要创造出特殊的建筑类型,而是在普通住宅建设中长效考虑适合人一生居住的环境。可参照国际适老住宅通用设计分级方法,结合地域性实际情况,对应老年人身体功能水平的不同阶段,探索性地将适老设计分为几个层级。由低到高的层级是从普通住宅到老年住宅适老程度逐步进阶的过程,如低层级标准中日常生活空间内通道的有效宽度为780mm,高层级标准则是850mm,后者则考虑了需要介护的人群,以便轮椅以及使用助行器的人的进出。
(2)精细化原则。精细化的适老性住宅设计并非停留在能给老年人带来便捷的空间尺度上,而是考虑更加细致、周到,如室内照明和色彩上应考虑到弥补老年人视力上的不足;洗澡间的地面铺上马赛克代替地砖以防滑;墙面、地砖选择暖色,有助于改善老人的心情等等。“老年住宅需要空间、结构、功能上的精细化设计,所以我们在与开发商合作时,会在住宅的设计环节提出合理化建议。”博洛尼家居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明说,“第一步就是空间规划,整个楼体不设立外立面结构,而是先确定房间内部规划,然后再完成外立面以及后期风格、产品的搭配。首先考虑房间的功能性,将老人的需求在住宅设计之初就考虑进去,这样更能便于老人实现居家养老。”由此可见,住宅的适老设计从建筑修建前期开始介入将会成为趋势,基于人体工学进行整体研发和设计,从细节上满足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特征。
(3)符合老年人意愿。适老性住宅设计在保障老年人居住安全的同时,还应满足老年人的心身需求。在设计规划中,应尽量从满足老年人的意愿出发进行适老设计,如安装自助防火防盗报警设备以提高老年人的安全感;设置老人与外界交流的空间以增强融入群体的归属感;利用良好的朝向引入清新的空气、充足的阳光等营造舒适感;在考虑老年人与家庭成员有适当的声音、视线联系外,还应考虑提供少干扰的休息空间以保障私密感……总而言之,就是使老年人延长能够自理生活的时间,按照自我意愿独立、自主的选择愉快的老年生活。
结语
目前,重庆城区人口老龄化问题丞待解决,适老住宅规划、设计及内部装修、设施配置等都蕴藏着巨大的研究意义和市场价值。坚持探索并实践适老性住宅的解决方法与策略,就是为了明确目标,探索更适宜的优化设计,逐级、逐项、逐条的为现在和将来的老年人创造一个真正适老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卫东,贾丽,王姗姗.居家养老模式下住宅适老化通用设计研究.[J] 建筑学报,2015(6):1-8
(作者单位: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张佳(1982-),女,重庆,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