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金英/河南省遂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猪丹毒病的鉴别诊治
柴金英/河南省遂平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5年8月15日,驻马店市驿城区一小规模化猪场发生一种以高烧不退、不食、呕吐,结膜充血,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耳部、背部有出血斑块等为特征的疾病,该场技术员诊断为猪瘟,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三天效果不明显,猪群发病数量逐渐增加,个别严重的病猪出现急性死亡。2015年8月20日来驻马店市驿城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猪丹毒病。
病猪精神沉郁、高热稽留,俯卧不起,结膜充血,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皮肤充血潮红,后瘀血发紫,在耳、颈、背等部位发现瘀斑。个别猪只在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圆形、四边形,有热感的疹块,指压褪色。
剖检病死猪3头可见胃底及幽门部黏膜出现弥漫性出血点,整个肠道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性和卡他性炎症。脾肿大,呈典型的败血脾。肾瘀血、肿大,有“大紫肾”之称。淋巴结充血、肿大,切面外翻,多汁,肺脏瘀血、水肿。
1.细菌学检测。无菌取病死猪脾脏、肺脏、淋巴结等组织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呈长丝散状细小杆菌。同时将上述病料及血液样品送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做病原的分离和培养,以及PCR检测,最终将该病确诊为猪丹毒杆菌病。
2.病原学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猪瘟病原,结果为阴性。
1.封闭猪场,用烧碱、过氧化氢等消毒液进行紧急消毒,消灭传染源。对将发病猪群进行隔离治疗。
2.对发病的猪群立即采用短效青霉素大剂量注射,400万~600万单位/头(即3~4支/头),每日注射两次,持续四天;对未发病的猪群在饲料中添加四环素按照500 ppm的剂量用于预防,连用两周。
3.在饮水中加入多种维生素、电解多维和黄芪多糖等增强仔猪机体体抗力,促进病猪群恢复健康。
采取以上措施,7 d后,病猪群食欲迅速恢复,体重也逐渐增重,整体恢复良好。三周后电话回访,除症状特别严重的5头猪死亡外,其它猪只已基本恢复正常。
1.猪链球菌。猪链球菌是由链球菌引起的。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猪,但哺乳和断奶仔猪最易感,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7~10月份发病最多。该病的特征是急性病例为皮肤有出血点,体温高且稽留,呼吸急促,呈极度衰竭等败血型症状;慢性病例为化脓性关节炎和心内膜炎。剖检时胸腔、腹腔和心包液,脾明显肿大,脑膜充血或出血。抗生素治疗有效。
2.仔猪副伤寒(败血型)。仔猪副伤寒(败血型)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该病多发生于断奶及4月龄仔猪,以体温升高,后期间有下痢等主要特征。病变主要在盲肠和结肠,黏膜上覆盖一层弥漫性坏死性腐乳状物质,剥离后,底部呈红色,并有不整的溃疡面。
3.猪瘟。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的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主要特征为发病急、高热稽留和小血管变性,引起全身广泛性点状出血。剖检变化可见脾有出血性梗死灶,淋巴结周边出血,肾脏、膀胱黏膜有点状出血点等。抗生素治疗无效。
1.猪丹毒病的传染源是病猪和带菌猪。健康猪的扁桃体和其他淋巴结组织常携带本菌。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等经消化道传染给易感猪,也可通过损伤皮肤及蚊、蜱等吸血昆虫传播,土壤污染在本病的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2.平时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卫生,严密进行消毒,实施预防接种是预防本病的重要举措。临床上经常使用猪丹毒弱毒疫苗,应给断奶仔猪首免,以后每六个月免疫接种一次。
3.本病的症状与猪链球菌、猪瘟、猪副伤寒等疾病有相似之处,应注意鉴别,避免误诊,耽搁病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