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军/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畜牧兽医局
中草药可治疗多种牛常见病
周军/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畜牧兽医局
该病是由于冬季受风、雪或贼风侵袭后而引起。主要症状是发烧、耳鼻俱凉,食欲减少或废绝,口流粘水,鼻流浆液,两眼流泪,结膜潮红、肿胀,四肢不稳、跛行。
治疗方法:炒熟谷子500 g混食醋250 ml一次灌服,每天灌一次,连服2~3次;柴胡、黄岑、知母、桔梗、葛根、薄荷、菊花、生地、紫苏、玄参各40 g,金银花、丹皮、甘草各30 g,共用水煎,待温后1次灌服,1~2 d即愈。
冬季牛如吃食霉烂变质干草过量,加上饮水不足,往往会造成瘤胃积食、臌胀,导致食欲不振,有的甚至废绝。
治疗方法:可用中药莱菔子80~100 g,加水1 000~1 250 g,浸泡20 min,加高良姜200~300 g,两药共煎水,待温后1次灌服即可,牛瘤胃积食、臌胀在2~3 d后会自然消退。
冬季牛吃干草过多,饮水不足,牛体内火过盛,停留在胃里的饲料难以消化,造成大便滞留在瓣胃小叶里难以下行,形成瓣胃阻塞引发本病。患牛精神萎靡,鼻镜干燥龟裂,粪便如栗,腹痛,反刍停止。
治疗方法:用花生油、菜油、芝麻油1千克,鸡蛋去壳10个混合搅拌灌服。或灌服石蜡油或豆油1 000~2 000 ml,以润滑瓣胃。亦可用硫酸钠或硫酸镁500~1 000 g、加水5 000~10 000 ml灌服;或用白糖,蜂蜜250 g,兑水500 ml,一次内服。
牛由于劳役过度或运动不足,以及饲料突然变换所致。患牛主要表现食欲减退,反刍次数减少,瘤胃蠕动减弱或停止。
治疗方法:用食用米醋1 500~2 500 g,1 d分两次灌服。或用党参、白术、陈皮、茯苓、木香各30 g,麦芽、山楂、生姜各60 g,水煎,去药渣,待温后1次灌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因饲养管理不善或受寒感冒、过劳等均会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病菌的侵害。此时若吸入尘埃、霉菌孢子或刺激性气体,如浓烟、氨气、硫化氢等均会引起牛支气管肺炎。患牛早晚干咳明显,流清涕,呼吸困难,体温升高达40℃。
治疗方法:用紫苏、荆芥、柴胡、防风、桔梗、黄柏、麻黄、生姜各30 g,党参、黄芪各40 g,甘草20 g,水煎取汁内服,连用2~3剂。
冬季保暖措施不好,牛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体温调节功能下降,不能保持恒定的正常体温。主要表现为体温过低,终日在36℃以下,精神萎靡,两眼无神,全身瑟瑟颤抖,耳、鼻、四肢凉如冰块,多卧少立,行动缓慢无力。重症患牛卧下后不能自行起立,需人力帮助方能站起。
治疗方法:熟附子60 g,干姜、炙甘草各40 g,研末,开水冲稍温一次内服,连用2~3 d;干姜、茶叶40 g、清水4 000 ml,煮熬去渣,候温,令患牛自饮,连用3~5 d。方连用3~5 d。
集中饲养,牛相对缺乏运动,如饲管不到位,寒冷季节易感染并暴发冬痢。主要危害犊牛,发病率高。牛患病后,身体逐渐消瘦,食欲减退,被毛粗糙,松乱,眼结膜苍白,反刍缓慢,排便里急后重,时常带有新鲜血块。
治疗方法:党参、茯苓各60 g,干姜、白术、附子、厚朴、甘草各30 g,白芍20 g,水煎服,连用2~3剂。
牛烂蹄病是由于异物刺激蹄部、牛栏潮湿,使蹄部受细菌感染而发生的一种烂蹄现象。患牛趾间组织、角质部发生腐败性化脓炎症。病变可波及蹄冠皮肤、蹄真皮及蹄关节。
治疗方法:青黛60 g,龙骨6 g,冰片、碘仿各30 g,轻粉15 g,共研成细末,去除坏死部分后将药粉塞于创内,包扎蹄部;取桐油150 g,放在铁瓢里加热煮沸后,加入明矾2 g,用棉球或纱布蘸取热桐油涂烫伤口,再用凡士林或黄蜡填孔封口,最后将蹄包扎。
因采食过多白菜叶,番薯藤等而急剧发酵产气所致。患牛左肷部膨大,叩诊如鼓音。
治疗方法:用大蒜头10个捣烂,加醋500 ml,内服;香油250~500 L,烟丝50 g,大蒜7个捣烂混合内服,0.4%石灰水2 000 ml一次内服。